摘要:
“六位一体”构建“高质量党建+”品牌建设
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
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下设两个教师党支部和六个学生党支部,现有师生党员232名,目前拥有1个全国“样板党支部”、2个省级“样板党支部”、2个校级“样板党支部”。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会计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六位一体”构建“高质量党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政课堂、专业发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暖心公益思政教育体系,高效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进一步促进学院财会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实现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总支“六位一体”构建“高质量党建+”品牌的建设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根本”“两融合”“三创新”“四个力”“五模块”“六成效”进行建设。“一根本”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融合”是积极推进“党建+学科建设”和“党建+专业发展”相融合;“三创新”是不断追求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方法创新;“四个力”是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执行力、理论武装思想力、内部共建凝聚力和统筹协调保障力;“五模块”是精...
“六位一体”构建“高质量党建+”品牌建设
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
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下设两个教师党支部和六个学生党支部,现有师生党员232名,目前拥有1个全国“样板党支部”、2个省级“样板党支部”、2个校级“样板党支部”。党总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于会计学院“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以“六位一体”构建“高质量党建+”品牌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政课堂、专业发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暖心公益思政教育体系,高效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进一步促进学院财会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实现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总支“六位一体”构建“高质量党建+”品牌的建设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根本”“两融合”“三创新”“四个力”“五模块”“六成效”进行建设。“一根本”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两融合”是积极推进“党建+学科建设”和“党建+专业发展”相融合;“三创新”是不断追求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方法创新;“四个力”是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执行力、理论武装思想力、内部共建凝聚力和统筹协调保障力;“五模块”是精心打造“高质量党建+思政课堂、专业发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暖心公益”;“六成效”是实现党组织工作机制完善、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有力、党员队伍建设成果显著、党建学科建设成效突出、党建工作取得新佳绩和党建育人成效显著。
一、政治赋能深化根基,筑牢理想信念之墙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头雁效应”,通过构建“高质量党建+思政课堂”,将党建工作深入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工作中。
一是开设“思政第一课”。推动落实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思政课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充分结合时政热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知识融入“思政第一课”。坚持课堂跟着思想政治教育走,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多方联动、多向交流,形成交互式的专业思政建设模式,引导师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开展思政主题党建活动。发挥学院党总支中心组理论学习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思政课堂与党日活动的深度融合,在特定的纪念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围绕党纪教育、主题教育、党史教育,运用红色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主题党建活动,如赴井冈山、韶山、湛江、韶关、广东南澳岛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地研学,引导师生党员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加强政治历练,提升政治素养。
三是举办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党总支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等方面高位谋划、高点推进,打通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定期组织师生党员开展思政课堂建设的思路和方法专题研讨,引导教师党员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掌握做人做事基本要领。同时,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育人方面的示范作用,以教师党支部为主要力量,着力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示范课,激励学院教师成为“四有”好老师,弘扬优良作风、做表率模范。
二、理论赋能夯实基础,助推学科建设发展
学院党总支通过构建“高质量党建+专业发展”的模式,建立组织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的全方位纵横教育体系,实现党建与业务真正融合、深度融合、全面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立足专业建设提升融合的高度。在党建引领下,学院汇聚业内顶尖专家和会计领军人才,成功举办广东地区会计领军人才助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暨数智财会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共同围绕当前财会人才培养现状及财会行业未来数智化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学院致力于推动财会教育从知识本位型向能力质量型转变,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要求,并重塑会计学科的结构框架。同时,学院也非常重视在数智时代背景下会计基本理论的构建,努力拓展新时代会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会计学科的创新发展,积极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会计领军人才。
二是立足组织建设增强融合的力度。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抓手,依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全国样板支部”品牌创建等载体,融入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一流本科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示范作用,建立“学习有产出,创新促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党建和业务高质量发展。学院在构建“高质量党建+专业发展”的模式下,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共有22项教改教研科目和2项党建课题成功立项,其中会计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校级重点学科,财务管理课程获得第三批国家一流课程校内推荐;在学术科研方面,教师党员近年来主持省级党建课题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7篇,其中,党总支党建论文获广东省高校党建2023年一等奖;在党建活动方面,师生党员共有309人获校级奖项,55人获省市级以上奖项;在党建带团建方面,会计学院团委于2022年4月获得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19级ACCA方向班获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三是立足服务师生提升融合的温度。首先,在党建引领下,深化产教融合,学院与毕马威全球商务服务(广东)有限公司成立智能财务产业学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其次,搭建“赛教共促”平台,凸显专业优势,集中师生党支部的共建力量,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以赛促学,赛教融合”。在学院教师党员的指导下,近年来累计有82人次获得国家级奖项,37人次荣获省级奖项。最后,党总支积极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邀请优秀校友举办就业经验分享讲坛,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召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座谈,并与40余家企业合作打造学生实习基地,促进学科专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三、系统赋能强化实践,铸就育人使命之盾
学院党总支通过构建“高质量党建+校园文化”“高质量党建+社会实践”“高质量党建+暖心公益”,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高质量推进学院“三全育人”“五育并举”体系建设。
一是学院党总支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学习强国”App、党建工作简报、公众号以及视频号提升党总支“高质量党建+校园文化”的品牌辐射力,全面提升党总支的凝聚与引领作用。融合多元媒体资源,创新思政教育的传播方式和载体,搭建党建信息化平台,丰富“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和品位,发挥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实现党建信息的即时共享和广泛宣传,从而有效推进新时代党建信息化的发展。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以及广东省级以上的权威媒体平台,拓展宣传渠道,发布特色思政教育微视频和推文,全面提升党建工作宣传的影响力。
二是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感恩母校”寒假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提升“高质量党建+社会实践”品牌特色。组织学院师生党员积极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师生党员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达498次,其中有274名学生志愿者因表现优异而获得校级以上表彰。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推动学院同学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三是通过福利院、养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暖心困难帮扶”志愿活动提升“高质量党建+爱心公益”品牌影响力。“暖心困难帮扶”志愿活动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社区内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主动与福利院、养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对接,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新模式,形成“合作、奉献、互助”的良好氛围,实现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与社区和谐发展共赢。
(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高校党建工作品牌化创建及提升路径研究”<2022MB047>、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模式研究”<2022JKDJ0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执笔人:邓楚云 李安兰 杨广莉)
责任编辑 任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