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升公立医院财会监督效能的思考
薛源
(一)加强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的顶层设计
虽然在国家层面已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但尚未发布针对医疗行业乃至公立医院的具体实施细则,缺乏明确的监督权限和责任界定。因此,医疗行业亟需健全相应的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指导文件构建本行业的监督体系,形成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协同、监督手段丰富、监督管控点明确的行业监督体系。
(二)加强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作用
一是建立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常态化会商沟通机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二是收集财会监督问题,形成问题库。对发现的行业共性问题和典型情况进行共享共通,及时跟进调查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时通报,严肃追责。三是加强财政资金、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交易等资金密集的重点领域的风险控制系统建设,分级设立预警机制。四是建立监督共享专家库,共同配合做好专家库的建设和更新。定期抽调人员进行专项监督和整治等工作。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监督清单机制
一是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对医院的财务活动进行逐一梳理和检查,发现潜在的财务风...
提升公立医院财会监督效能的思考
薛源
(一)加强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的顶层设计
虽然在国家层面已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但尚未发布针对医疗行业乃至公立医院的具体实施细则,缺乏明确的监督权限和责任界定。因此,医疗行业亟需健全相应的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指导文件构建本行业的监督体系,形成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协同、监督手段丰富、监督管控点明确的行业监督体系。
(二)加强财会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作用
一是建立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与审计监督、财会监督常态化会商沟通机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不足。二是收集财会监督问题,形成问题库。对发现的行业共性问题和典型情况进行共享共通,及时跟进调查问题的整改情况,及时通报,严肃追责。三是加强财政资金、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交易等资金密集的重点领域的风险控制系统建设,分级设立预警机制。四是建立监督共享专家库,共同配合做好专家库的建设和更新。定期抽调人员进行专项监督和整治等工作。
(三)完善公立医院内部监督清单机制
一是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通过建立问题清单,对医院的财务活动进行逐一梳理和检查,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降低财务风险和损失的发生。二是提高监督的精度和有效性。问题清单制度可以帮助监督人员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医院的财务情况,提高监督的精度和有效性。监督人员可根据问题清单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问题,保障医院的财务安全和合规性。三是促进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问题清单制度可以促进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规范财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四是提高监督的效率和协同性。问题清单制度可以减少监督人员的工作量和时间成本,同时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交流,提高监督的整体效果和协同性。包括财务公开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合规管理制度等。同时,应建立有效的追责机制,对于发现的腐败问题要严肃查处,落实责任,确保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四)增强公立医院财会监督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应明确财务、审计、纪检部门的权责边界,以确保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同时,应完善权力制衡机制,防止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通过赋予财会监督部门更大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为财会监督机构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履行职责,更加有效地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五)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提升财会监督队伍的素质是提升效能的关键。但在工作中,财会监督人员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合规性把握往往不足,而且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检查和抽查方式,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手段的运用,降低了监督效率和准确性。因此,应加强对财会监督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应建立严格的财会监督人员管理制度,对违规行为要严肃处理,防止财会监督人员参与腐败行为。
(六)强化技术手段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公立医院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建立智能化的财会监督系统,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信息透明度,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经济活动监控。具体措施可包括:建立财会信息化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存储和处理;建立财会监督信息化系统,实现财会监督的实时化和智能化;加强财会信息安全管理,确保财会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七)建立考核奖励和举报问责机制
应建立财会监督考核机制,明确财会监督考核指标和标准,包括经济事项和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风险管理的合规性等方面,可以确保财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对于财会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同时,对于故意隐瞒或捏造财务信息的行为应当依法严肃处理。
(作者单位:福建省立医院)
责任编辑 任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