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部分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一)大股东占用资金阻碍正常生产经营
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的根源,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该现象就越明显。有的大股东与经营者合谋,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例如,某公司上市之初,因大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其以周转借款、拖欠货款的形式陆续占用公司资金,导致公司资金流严重紧缺,只能从银行贷款以弥补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增加公司债务融资,为公司逐步陷入财务困境埋下了“地雷"。
建议企业优化股权结构。股权制衡能够对大股东的“隧道行为"和"掏空行为”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有效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为使股东更好发挥相互监督作用,企业可通过产权分置改革、增发配股等方式,分散企业股权,实现股权制衡。
(二)非效率投资导致资金沉淀
高效率投资是拉动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非效率投资则会使企业现金状况雪上加霜。非效率投资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过度投资会损害小股东利益,投资不足则会使企业丧失好的投资机会,两种投资方式都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若投资未能在预期时间内及时产生经济效益,资金的占用会影响企业...
部分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成因及对策建议
(一)大股东占用资金阻碍正常生产经营
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的根源,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该现象就越明显。有的大股东与经营者合谋,大量占用企业资金,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严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例如,某公司上市之初,因大股东拥有绝对控股权,其以周转借款、拖欠货款的形式陆续占用公司资金,导致公司资金流严重紧缺,只能从银行贷款以弥补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增加公司债务融资,为公司逐步陷入财务困境埋下了“地雷"。
建议企业优化股权结构。股权制衡能够对大股东的“隧道行为"和"掏空行为”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有效减少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为使股东更好发挥相互监督作用,企业可通过产权分置改革、增发配股等方式,分散企业股权,实现股权制衡。
(二)非效率投资导致资金沉淀
高效率投资是拉动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非效率投资则会使企业现金状况雪上加霜。非效率投资包括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过度投资会损害小股东利益,投资不足则会使企业丧失好的投资机会,两种投资方式都不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若投资未能在预期时间内及时产生经济效益,资金的占用会影响企业现金流的正常运转。例如,某上市公司投资多项生产线、技术、项目、设备,但由于设备磨合期
较长,部分项目未在预期时间内投产,导致公司盈利受损,增加了公司现金流的负担。同时该公司又进行了多次股权投资,但大部分子公司经营效益不佳,几乎连年亏损,这进一步加剧了其资金流的紧张程度。
建议企业建立激励机制,引导管理层的投资行为,如通过股权激励提高管理层的投资效率,削弱管理层为自身谋利的动机,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代理问题。
(三)过度负债融资增加债务负担
负债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营状况不佳时,企业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来缓解资金流的紧缺,然而倘若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导致贷款逾期无力偿还,就会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例如,某国有企业在资金流异常紧张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后,因其经营状况不佳使得贷款纷纷逾期,资产负债率连年飙升,最后资不抵债,被迫选择债务重组才将债务陆续清仓、得以存活。
建议企业优化融资结构。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明确其所能承受债务的范围,避免过度融资行为。如,根据企业战略需要,权衡权益资金及债务资金的比重,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权衡短期、中期、中长期、长期负债融资的比重,避免因还款期限过于集中、还款金额较高而导致的企业债务压力剧增;均衡安排直接、间
麦海燕闫芳娟
接融资,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收账政策乏力引发现金流断裂
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一方面,长期应收账款的拖欠必然会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的短缺,增加负债融资的几率,加大债务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将资金长期沉淀于巨额应收账款,丧失了资金循环投资使用的潜在收益,加大了机会成本。企业的收账政策对其现金流及经营能力的影响是巨大的。例如,某企业采用较为严格的信用政策,多年以来企业应收账款持续为零,坏账损失较小,降低了融资成本,保证了企业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有较强的盈利能力;而另一家企业自上市以来三年期以上应收账款占比逐年大幅上升,坏账风险逐年增加,经营性资金收不回导致企业资金流异常紧张,负债融资成本增加,财务负担加大。
建议企业及时调节信用政策。当企业面临巨额应收账款时,应当及时调节应收账款收款政策,对拖欠款项金额较大的客户进行不定期的催收。同时,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重新评估,并及时更新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坏账风险,提高资金运转效率,保证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五)宏观环境的改变加大公司经营风险
宏观环境的变化也会增加企业的

经营风险。因为宏观环境变化,某些不可控因素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和现金流。比如,因天气原因导致原材料咸产、价格上升、毛利降低,导致公司出现亏损。又如,按照国家环保要求,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升级改造生产设备,也可能加重对现金流的压力。
企业应当时刻关注自身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积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针对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制定合理的应急处置措施,给予不同程度的储备保障,以应对不可控因素的出现对企业盈利的影响。
(六)核心竞争产品结构单一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
虽然单一的产品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可使产品质量达到专业的至高点,但因市场环境的多变性,与多元化产品结构相比,单一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进而会对企业的盈利产生影响。如,某企业在新产品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少,上市以来企业核心产品始终只有2种,在市场消费需求转变的情况下,未能迎合客户需求,导致销量锐减,盈利大幅受损。
建议企业发挥品牌优势,增加新产品的研发投入,适当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开拓新产品,利用企业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及市场
渠道优势,将新产品迅速融入市场,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盈利的冲击。
(七)高溢价并购导致大量商誉减值损失
并购是企业增强经济实力、追求经济规模、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的并购有利于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但盲目的高溢价并购可能适得其反。一些并购案例显示,一旦目标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业绩承诺严重低于预期时,企业并购过程中形成的高额商誉会大规模减值,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对企业利润产生巨大影响。如,某传媒企业为实现飞跃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实施高价并购,由于并购后目标企业的利润经营状况远低于并购时的业绩承诺,导致发生大额商誉减值、亏损,企业的财务状况急转直下。
建议企业首先结合自身战略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当的并购方式,理性并购,避免盲目扩张;其次应全面了解目标企业各方面的情况,特别要对其做出的业绩承诺进行客观评价,支付合理的并购对价,避免高估目标企业价值,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八)违规对外提供担保形成连带责任赔偿
上市公司违规对外担保常见的有两种情形:一是未通过股东大会决议
擅自提供担保,二是违反《公司法,》规定以超过自身净资产50%的资产对外提供担保。无论哪一种情形,一旦被担保方经营不善,债务逾期无力偿还,企业都会因连带责任将或有负债转变为现实负债,加大陷入财务困境的几率。如,某医药企业在自身净资产为负的情况下仍对外提供多项担保,使得企业财务状况雪上加霜。再如,某娱乐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未经股东大会决议,擅自以公司的名义对外提供担保,待被担保方无力偿还债务时,上市公司为此承担连带责任赔付巨款,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陷入财务困境。
建议企业严格对外担保的审批制度,并形成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章程,结合自身情况,不断规范完善本企业对外担保的审批制度,并由相关部门严格执行,企业可成立监督小组,对其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以确保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的规范性。另外,建议对被担保方的经营状况进行追踪,根据担保金额的大小,形成相应的风险控制程序,以避免企业实际负债风险的增加。B
(本文受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包新项目"债务重组准则的变迁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资助)
(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责任编辑姜雪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