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价值链成本管理以价值链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等理念为先导,以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为手段,全面收集、分析和利用价值链上各环节的成本信息,通过推行和实施全价值链成本管理工具和方法优化企业价值链,降低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成本,进而实现总成本最优。
一、价值链成本管理应用
A企业是一家军品企业,产品较成熟,装备数量稳定。随着军民融合深入推进,科研项目竞标和装备竞争采购已成为常态,A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逐步向科研型产品转型。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A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引入价值链成本管理理念,收到良好效果。
A企业建立了由财务部门牵头,与研发中心、技术质量处、人力资源处、物资供应处、各生产分厂相互协调的配合机制,分别负责目标成本的制定、计划、分解、下达与考核,明确各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财务审计处统筹管理。
(一)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
研发中心对每一新产品开发首先进行产品立项,结合产品特点,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技术分析会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产品标准化设计,提高原材料通用性,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物资供应处通过项目招标、平台公示、同行比价、价格谈判...
价值链成本管理以价值链管理和战略成本管理等理念为先导,以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为手段,全面收集、分析和利用价值链上各环节的成本信息,通过推行和实施全价值链成本管理工具和方法优化企业价值链,降低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成本,进而实现总成本最优。
一、价值链成本管理应用
A企业是一家军品企业,产品较成熟,装备数量稳定。随着军民融合深入推进,科研项目竞标和装备竞争采购已成为常态,A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逐步向科研型产品转型。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A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引入价值链成本管理理念,收到良好效果。
A企业建立了由财务部门牵头,与研发中心、技术质量处、人力资源处、物资供应处、各生产分厂相互协调的配合机制,分别负责目标成本的制定、计划、分解、下达与考核,明确各部门成本控制责任,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财务审计处统筹管理。
(一)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
研发中心对每一新产品开发首先进行产品立项,结合产品特点,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技术分析会优化产品结构,加强产品标准化设计,提高原材料通用性,降低材料成本,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物资供应处通过项目招标、平台公示、同行比价、价格谈判等方式降低采购价格,不断降低采购成本。工艺技术部门通过工艺技术改进、设备工装制作提升、工艺流程优化等工作缩短工期,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销售环节由经营计划处负责对接市场,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及时反馈销售状况。各生产环节按照企业设定的目标成本,采取材料消耗定额与工资收入挂钩,将成本管理落实到班组,下沉到个人,建立员工合理化建议评选有奖制度,激发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热情,促进生产成本的降低。财务审计处根据年初各部门上报的降本增效指标,负责每月降本数据的汇总、跟踪,通过滚动预算及时掌握各部门降本数据,并将各部门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体系。
(二)考核体系的建立
一是建立成本考核责任体系。A企业结合全年工作计划及整体运营目标,由各部门初步制定重点工作计划,总经理办公室审核后下达各部门年度经济目标责任书,明确重点工作事项、完成时间、责任人。各部门负责人每月5号之前上报月度工作计划及当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每季度对工作分解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年末对各部门按经济目标责任书制定的工作进行考核,按完成情况的不同给予相应奖励和处罚。部门负责人和一般管理人员总结全年工作,形成书面材料,全体员工采取自上而下考评、互评等方式进行考评。
二是全面落实绩效考核体系。A企业由人力资源处制定各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以B分厂为例,其主要考核指标包括:产值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产值数/产值计划,比目标值每少1%减2分)、完成品种计划(完成工厂下达的生产和加工要求的品种,品种未完成减10分/个)、目标效益完成率(实际生产成本/目标成本计划,比目标值每多1%减5分)、产品实物质量(考核产品质量问题发生的次数和等级,未出现质量问题得100分;每出现一次三级、二级和一级一般质量问题,分别减4分、8分和16分;出现重大和严重质量问题不得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日常工艺纪律和质量管理,内外审、日常工艺纪律和质量管理无问题得100分;每出现一次轻微、一般、严重违章,分别减1分、2分、3分;出现一般不符合项减5分/次,出现严重不符合项不得分)、安全生产管理(按照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开展安全生产作业,轻伤事故减30分/起,虚惊事件减20分/起;一般、重点和严重违章行为分别减2分/次·人、10分/次·人、20分/次·人;未完成安全专项整治、安全重点工作、隐患整改减5~20分/次;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减1~5分)、生产组织管理(生产组织有序,安全、现场等管理到位,满意100分,基本满意98分,一般95分,差90分以下)、月重点工作(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满意100分,基本满意98分,一般95分,差90分以下)。
(三)信息化保障
为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进度的有效跟踪及动态监控,A企业制定了标准成本管理系统,相关人员岗位职责、权限包括:(1)系统管理员(财审处信息员/软件商业务人员)的职责是系统维护及监管,保障系统安全,权限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2)标准化及定额管理员(技术质量处)的职责是负责维护各成本中心生产的产品型号(产品名称、物料目录),产品BOM层级,产品工艺路线,材料定额及标准成本的计算,防止系统出现重码、乱码、错码,确保物料编码的唯一性;权限是产品BOM—标准成本计算。(3)采购员(物资供应处)的职责是负责维护材料定额中材料标准价格,确保标准材料成本的正确性,权限是材料标准价格。(4)材料成本会计(财务审计处)的职责是费用项目定额和版本信息的维护,权限是费率版本维护。(5)分厂会计的职责是对材料定额中有替代材料的产品进行对照,权限是辅料工序对照。(6)工时管理员(人力资源部)的职责是费用动因维护,权限是产品工时维护。标准化及定额管理员、材料成本会计、采购员、工时管理员负责一年一次的标准成本修订。
(四)应用效果
目前A企业已经实施物流管理系统、标准成本、核算预算系统,以及正在实施的在制品管理系统,推进价值链成本管理,发挥了员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以B分厂为例,该厂是A企业新组建的分厂,人员是从各部门抽调来的,生产能力较低。B分厂通过运用价值链成本管理,充分调动全体职工降本增效的积极性,从能耗、人工成本及材料着手,全年实现降本增效155.15万元。
二、价值链成本管理应用的关键要素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价值链成本管理是一套系统性工程,需要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同时向上延伸到供应商,向下拓展到经销商,单靠企业财务部门或某一领导去实现是不可能的,必须依靠领导层达成共识,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推进才能完成。
二是提高全体职工降本增效意识。要在全体职工中树立降本增效理念,全员动员,并带动上下各环节企业参与。
三是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抓手,加强经济运行过程监控,重点关注资金、费用等预算指标的刚性,密切跟踪主要战略和运营指标完成情况,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特别是建立和完善基于运营监控的月度、季度分析,将其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中,以提高成本核算精度和成本分析效率。
三、完善价值链成本管理的建议
首先,确定成本竞争战略。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应以追求成本降低为唯一目标,而要围绕企业的竞争战略开展。只有明确了目标市场,选择了竞争战略,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成本管理,使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管理重点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配合,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地位。
其次,树立产品“优生”观念。研究表明,产品成本的80%以上是在研发设计阶段决定的,生产工程成本管理只能影响产品成本百分之十几的部分。所以,企业应重视产品研发设计阶段(产品“出生”前)的成本管理,通过以成本为导向的产品设计方案的反复优化,使推出的新产品既符合市场需要,又具有成本优势。
最后,各相关部门应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当工艺定额或材料价格有变化、工时费用需调整时,各部门应相互协调,及时对系统进行维护,确保信息准确和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责任编辑 李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