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对财务管理体系的影响
一是促进各高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打造新的财务“四梁八柱”制度体系,改革或出台高校资产负债管理、收支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系列内部财务制度管理办法。同时对于学校药品存货、科技成果转让形成的无形资产等,均应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出台或修订相关管理制度。二是促进各高校理顺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系。各高校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和下放院系财务自主权。同时,要理清学校和学院的各项目标、财力及创新点,找好学校与学院财力分配的平衡点,把资金效力发挥到最大,最终实现双赢的目标。
(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是项目核算。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双目标、双功能、双核算,财务会计核算涵盖学校全部经济业务内容,预算会计核算仅对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核算。为了满足对财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多维度、多种类、精细化要求,高校的财务会计也必须进行项目核算。二是受托代理资产核算。学校核算受托代理资产业务时,财务会计在“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同时,按实际财务管理的需要,以及为了满足财务报告附...
(一)对财务管理体系的影响
一是促进各高校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政府会计制度要求打造新的财务“四梁八柱”制度体系,改革或出台高校资产负债管理、收支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系列内部财务制度管理办法。同时对于学校药品存货、科技成果转让形成的无形资产等,均应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出台或修订相关管理制度。二是促进各高校理顺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系。各高校要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扩大和下放院系财务自主权。同时,要理清学校和学院的各项目标、财力及创新点,找好学校与学院财力分配的平衡点,把资金效力发挥到最大,最终实现双赢的目标。
(二)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是项目核算。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双目标、双功能、双核算,财务会计核算涵盖学校全部经济业务内容,预算会计核算仅对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核算。为了满足对财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多维度、多种类、精细化要求,高校的财务会计也必须进行项目核算。二是受托代理资产核算。学校核算受托代理资产业务时,财务会计在“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下设置二级明细科目“货币资产”和“非货币资产”,同时,按实际财务管理的需要,以及为了满足财务报告附注对受托代理资产披露明细信息的要求,受托代理资产应按照委托人明细、资产种类等进行辅助核算,便于数据统计分析。三是固定资产核算。学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无法完全区分出教学用与科研用各自的比重,且后续核算均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进行折旧计提,取得固定资产的支出直接从具体项目经费中列支。为避免重复支出,摊销折旧不能再从该项目中支出,又因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一般长于购买此项资产项目的立项期,项目结束后,固定资产折旧的摊销暂不能准确核算,仅能到学校统一的项目进行归集。
(三)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各高校需要增强成本效益和节支意识,建立健全成本支出分担机制,将成本和绩效理念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遵循“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正确界定学校与产业、附属医院等独立核算单位的成本分担关系,学校内部应逐步建立起成本核算体系,建立校院共同建设、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界定校院两级的支出内容。
(四)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会计要求对学校教学科研等经济活动的会计记录,实行权责发生制下的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核算,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校各学院、部门重塑原有流程,分析新风险点,这也是内控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内部控制是对学校经济活动和关键业务活动的制度、流程、有效性等进行梳理,通过会计控制、预算控制等方法,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可见,政府会计与内部控制都有利于促进财务精细化管理,为学校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五)对基建财务的影响
基本建设项目纳入财务账进行统一会计核算,并在保证原项目资料完整的基础上,重新按大财务核算规则和编码设置新项目账进行辅助核算。
一是对基建财务核算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改单独建账、月末或年末统一并账的核算方法为在业务发生时统一核算,并按照基建项目分别管理,确保账务清晰、核算资料全面。原有基建财务管理系统的核算内容和模式将通过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一级科目及其明细科目反映,并作为重要的财务信息对外披露。二是改革后,高校基建财务需要构建由基建管理部门、预算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协同一体的大基建管理体系,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显著提升基建财务在账务核算、数据调取、额度执行分析等方面的水平,从而防止超进度、超投资支付等由于财务核算与预算控制脱节造成的问题。
(本文受山东省教育会计学会2018年度科研课题重点项目支持)
责任编辑 刘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