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六大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萧灼基认为,六大有利因素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经济增长率。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9.4%,远大于我们确定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率。在工业保持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日益兴起的新农村建设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经济发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1998年以来,我国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国债1万亿元,配套资金2万亿元,共有3万亿元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运输、港口等能力大大增加,生产能力持续增长,“+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必然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三是我国拥有充足的资本金。目前,从资金链角度来看,完全有能力保障经济增长。此外,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达8189亿美元,足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四是我国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现在,我国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8,5年,到“十一五”规划完成时,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9年,大学毕业生将维持在500万左右。五是和平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这给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充分保证。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经济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奥运会前的设施建设和其后的...
六大因素促进经济增长
北京大学萧灼基认为,六大有利因素确保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经济增长率。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9.4%,远大于我们确定的“十一五”经济增长率。在工业保持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日益兴起的新农村建设将有力地拉动中国经济发展。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必然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1998年以来,我国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长期国债1万亿元,配套资金2万亿元,共有3万亿元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运输、港口等能力大大增加,生产能力持续增长,“+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这必然进一步提高农村生产力。三是我国拥有充足的资本金。目前,从资金链角度来看,完全有能力保障经济增长。此外,我国目前外汇储备达8189亿美元,足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四是我国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现在,我国劳动者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8,5年,到“十一五”规划完成时,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9年,大学毕业生将维持在500万左右。五是和平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这给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充分保证。六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经济将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奥运会前的设施建设和其后的旅游等第三产业也会进一步发展。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须堵三大窟窿
不合理的折旧、不合规的拍卖和盲目的海外上市就像是三个亟待堵住的窟窿,每年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达360亿至720亿元人民币。为了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这三个窟窿,今年两会期间,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建立相关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继续流失:首先是保证国有资产拍卖中的透明度,拍卖中,应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及被拍卖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应得到社会各方的广泛认可,保证拍卖过程对社会的公开性,真正避免暗箱操作。其次是建立和健全对国有资产经营、处置和拍卖等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存在资产评估不实、财务审计不实等突出问题和短期行为严重的企业,要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国企在改制、产权交易后,能进行规范化、长期性经营。另外,要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减少在国内市场上市的人为障碍,推进优势企业在本国上市。
维护经济安全“七策”
“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献出“七策”。一是加速反垄断法出台,维护我国经济安全。未来反垄断法应将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优势地位纳入管辖范围。二是中央政府设专门机构审查跨国并购。在反垄断法出台之前,政府可先出台相关法规,由中央政府的一个部门具体负责对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进行审查。中海油并购尤尼科,被美国政府的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审查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问题。三是端正对企业海外上市的认识。特别是具有垄断性、有关国计民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海外上市,必须从国家利益和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而不能单纯从行业和企业利益的角度来认识,从根本上纠正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海外上市的错误认识和行为导向。四是对申请海外上市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大中型国有企业和中小型民营企业、垄断性企业和非垄断性企业、有关国计民生企业和一般企业进行分类管理。五是海外股权回购。采取各种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已经在外国上市的企业到本国进行上市,鼓励个别重要的企业启动海外股权回收策略。六是加强自主创新。从基本国策角度审视自主创新,在具体政策上积极扶持自主核心技术,减少对国外高科技的依赖。七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积极推动深化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价值发现功能,推进优质企业在本国上市,构筑国家经济安全的微观基础。
银行业开放进程符合国情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京表示,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在不同阶段选择了不同战略和不同重点,是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宏观政策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相一致的,是与我国银行业发展程度和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作为我国整体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业开放已走过了26个年头。26年来,中国银行业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唐双宁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引进资金转向引进技术,与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相一致;从传统业务的开放转向新型业务的开放,与市场发展相适应;从保护性竞争转向公平竞争,与中资银行发展水平相适应;从业务合作转向股权合作,促进中外资银行“双赢”。
我国经济面临投资反弹等三大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家年会上分析中国金融形势时说,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三大问题,一是投资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二是资源价格调整的压力和产能过剩并存的局面使物价走势面临上行和下行的双向压力,特别是在能源、资源约束下物价上升的趋势不容忽视。三是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应对产能过剩的矛盾。吴晓灵认为,必须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但要对此过程中带来的就业问题和银行资产质量的风险给予高度重视。尤其是结构调整在短期内带来了较大的就业压力;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一些经济效益不高、竞争能力不强的企业在竞争领域逐步退出,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的可能性也在加大。
金融体制改革要和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相融合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认为,金融体制改革应该和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融合起来,即金融的发展要和科技及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结合起来。他为此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在综合经营的情况下,可以允许所有金融机构拿出资本金和总资产的一定比例投向高科技企业或创投机构。在国外,这个比例高达5%甚至7%。第二,对创投机构实行政策优惠,从而提高资金进入高科技企业的积极性。第三,开办创业板市场,即为创新型高科技企业单独设立一个板块。甚至可以专门为创投机构设一个监管机构,以避免腐败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