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常,为了促销,航空公司会奖励一定比例的乘机里程给乘坐本公司航班的旅客,旅客可以利用奖励的里程在今后换取免费机票。奖励的里程成为航空公司在今后提供运输服务的义务,构成一项或有事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负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很显然,将来兑现里程是航空公司的一项现时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并且履行该义务的金额也能够可靠计量。所以,该或有事项应该确认为航空公司的一项负债。
对里程奖励形成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关键是如何合理确定该负债的金额,这将影响航空公司的当期损益。在现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有以下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增量成本法。根据负债定义,以未来履行奖励义务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确认负债金额。航空公司在今后履行奖励义务,承运使用奖励里程购票的旅客,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主要是机上的餐食、饮料服务等固定费用,根据兑现免费票的旅客人数和单位固定费用来确认负债...
通常,为了促销,航空公司会奖励一定比例的乘机里程给乘坐本公司航班的旅客,旅客可以利用奖励的里程在今后换取免费机票。奖励的里程成为航空公司在今后提供运输服务的义务,构成一项或有事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如果与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当将其作为负债: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符合上述确认条件的负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单列项目反映。很显然,将来兑现里程是航空公司的一项现时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并且履行该义务的金额也能够可靠计量。所以,该或有事项应该确认为航空公司的一项负债。
对里程奖励形成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关键是如何合理确定该负债的金额,这将影响航空公司的当期损益。在现行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有以下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增量成本法。根据负债定义,以未来履行奖励义务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确认负债金额。航空公司在今后履行奖励义务,承运使用奖励里程购票的旅客,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主要是机上的餐食、饮料服务等固定费用,根据兑现免费票的旅客人数和单位固定费用来确认负债金额。兑现免费票的旅客人数根据未兑现里程除以航线平均距离得出,航线平均距离和机上的餐食、饮料服务费用在不同期间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在年末调整以前年度累计未兑现里程对应的预计负债。
例如:2004年某航空公司累计未兑现以前年度里程奖励5000万公里,该公司的航线平均距离1000公里,机上的餐食、饮料服务平均18元/人,对应的预计负债90万元(5000万/1000×18)。2004年奖励旅客里程1000万公里,航线平均距离不变,机上的餐食、饮料服务平均20元/人,则2004年确认的负债为20万元(1000万/1000×20),同时调增以前年度累计未兑现里程奖励对应的预计负债10万元[5000万/1000×(20-18)]。
方法二:比例分配法。根据收入实现原则,只有在运输服务已经完成的情况下再确认收入。带有里程奖励的机票,该机票的收入分为已承运里程和未承运里程,应按里程比例平均分配,再分别乘以每客公里收入确认当期的承运收入和预计负债。航线每客公里收入在不同期间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在年末调整以前年度累计未兑现里程对应的预计负债。
例如:2004年某航空公司累计未兑现以前年度里程奖励5000万公里,每客公里收入0.60元,对应的预计负债3000万元。2004年航空公司奖励旅客里程1000万公里,平均每客公里收入为0.58元,2004年度确认的负债为580万元(1000万×0.58)。由于每客公里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应同时调减以前年度累计未兑现里程奖励对应的预计负债100万元[5000万×(0.60-0.58)]。
上述两种方法所做的会计分录一样,均为借记“主营业务收入”,贷记“预计负债”。因为航空公司日常是按照乘机联未扣除奖励部分统计收入,期末再一笔冲减收入,同时计提负债,账务处理比较简便。
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在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中找到依据,但是计算的结果相差很大。方法一根据航线平均距离确定承运人数,乘以机上的餐食、饮料服务费用来确认预计负债,那么今后确认承运奖励机票的收入也是据此预计负债来结转的。同一个航班上的旅客,算出来的承运收入差别很大,从这个角度看显得不合理,而且变量较多,操作比较麻烦。方法二根据平均每客公里收入确认预计负债,今后确认承运奖励机票的收入是根据奖励机票的里程乘以平均每客公里收入来确定,同一个航班上的旅客,算出来的承运收入大致相同,因此合法也合理。从会计稳健性和信息真实性角度考虑,笔者认为方法二比较可取。
责任编辑 张智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