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3年11月11日,“庆贺《财务与会计》创刊300期读者、作者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财会管理、财会实务和财会教学一线的20多位来宾欢聚一堂,畅谈与《财务与会计》的情谊,围绕《财务与会计》的办刊宗旨、市场定位、栏目设置、内容安排、版式设计以及刊物如何适应新形势下读者需要等问题建言献策。并寄予《财务与会计》以此为起点,再创下一个300期的辉煌。中国财政杂志社副总编辑宋爱武到会并做了会议总结,《财务与会计》编辑部主任秦中艮主持了会议。
感言:财会工作者的助手财会人员的精神家园
来宾普遍认为,《财务与会计》办得不错,具有时效性、新颖性、综合性和权威性。有的栏目高屋建瓴,对一些焦点、新的政策法规和准则制度宣传得很及时;有的栏目实用性很强,如“业务与技术”、“会计资格考试”;特别是刊物的人文气氛,独具特色。财政部会计司舒惠好感言: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事业与经济建设一样逐步向市场化发展,而《财务与会计》也经历了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过程,经过25年的改革与创新,《财务与会计》已具有了自己的特色:1、政策性。时刻站在宣传会计理论、宣传国家财税法规政策的最前沿。2、时代性。紧跟时代的步伐,内容不断丰富,形式...
2003年11月11日,“庆贺《财务与会计》创刊300期读者、作者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财会管理、财会实务和财会教学一线的20多位来宾欢聚一堂,畅谈与《财务与会计》的情谊,围绕《财务与会计》的办刊宗旨、市场定位、栏目设置、内容安排、版式设计以及刊物如何适应新形势下读者需要等问题建言献策。并寄予《财务与会计》以此为起点,再创下一个300期的辉煌。中国财政杂志社副总编辑宋爱武到会并做了会议总结,《财务与会计》编辑部主任秦中艮主持了会议。
感言:财会工作者的助手财会人员的精神家园
来宾普遍认为,《财务与会计》办得不错,具有时效性、新颖性、综合性和权威性。有的栏目高屋建瓴,对一些焦点、新的政策法规和准则制度宣传得很及时;有的栏目实用性很强,如“业务与技术”、“会计资格考试”;特别是刊物的人文气氛,独具特色。财政部会计司舒惠好感言:改革开放以来,会计事业与经济建设一样逐步向市场化发展,而《财务与会计》也经历了这样一个比较大的发展过程,经过25年的改革与创新,《财务与会计》已具有了自己的特色:1、政策性。时刻站在宣传会计理论、宣传国家财税法规政策的最前沿。2、时代性。紧跟时代的步伐,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更多样化。3、实用性。对财会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又是理论与实务结合较紧密的一个刊物。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财务部部长李世钰认为:《财务与会计》理论研究,及时准确;经验介绍,紧贴实务;研究探索,百家争鸣;业务交流,深受启发;法规介绍,正确指导;专题讲座,非常必要;会计人语,感人至深;诚信教育,意义重大。多年来,我们基层财会人员把《财务与会计》当做良师益友和活字典。由于我们施工企业地处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学习条件差,各级财会领导只有通过《财务与会计》及时了解有关新财税法规政策。财会人员通过《财务与会计》学习最新的财会知识。我们这个行业每年有许多会计人员参加初级、中级会计技术职称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他们能通过《财务与会计》的专题讲座和问题解答解决一些在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受益匪浅。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财务与会计》栏目日趋合理,涵盖内容更加丰富,版式更美观大方,充分体现了其“新”、“深”、“活”、“实”的办刊特点。有来宾动情地说:我结识《财务与会计》已经很久了,以前做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时候,《财务与会计》介绍的关于实务方面的东西对我帮助很大。在我参加会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的时候,《财务与会计》中的资格考试栏目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现在我作为一名会计研究者,“政策导航”、“名家新论”、“研究与探索”等一些理论方面的文章又深深吸引了我。还有来宾说,正因为《财务与会计》对本单位财会人员帮助非常大,所以有时候因为工作忙在订阅期没有来得及订阅就每月派人到杂志社去买,一期不落。
关于《财务与会计》的栏目风格问题,大家都觉得还是保持原来的风格较好,特别是现在《财务与会计》倡导的“人文会计”。《财务与会计》近几年来非常关注“会计人”的生存状况,“会计人语”这个栏目办得很有特色,文章读来让人感动,也让人深思。特别是读了编辑部2002年底出版的《走进会计的日子》一书,感觉非常好,并希望发扬光大。
期待:品牌再造 明天更好
来宾在细说自己对《财务与会计》感受体会的时候,更期待《财务与会计》下一个300期的辉煌。
有的认为“卷首”这种形式比较好,内容也好,但还是希望《财务与会计》以后对这个栏目的内容做些变换,比如说,约请会计界的权威人士写一些统领性的文章,一翻卷首语,就知道这期宣传报道的重点是什么,给财务会计人员起一个引导的作用。有的建议作成“导读”的形式,结合每期重点,对读者阅读作些提示和引导。

有的认为《财务与会计》还是应该保持原有的特色和风格,以实务为主,这符合大多数会计人的口味。但在实务方面,覆盖面可以再宽一点,点再深一点;理论上,希望做到“大道至简”,通俗易懂地表述,使实务工作者知道该怎么做。
还有的期望“理财广场”栏目扩充篇幅。在这方面,可以约请大型企业的总会计师写一些比较成功的典型案例,增加此栏目的分量,让普通企业多一些借鉴。还可以不定期地开辟一些“小栏目”,比如说,财务总监、财务主管怎么做,一些专用发票怎么开等。
有的来宾认为“法规介绍”仅做转登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应充分发挥《财务与会计》的“喉舌”作用,介绍一下发布新法规、新政策的背景。希望《财务与会计》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有问必答”或者“问题解答”,还可以请高校的老师组织一个“专家库”,针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有的来宾建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财务与会计》版式设计应更美观大方、更具时尚性。比如说,可以把每期的重点文章或核心文章选三、四篇的标题放在封面上,给读者以提示;封面可以做一些人物介绍;不同的栏目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在杂志中插一些彩色广告,把理论和实务分开。有的希望《财务与会计》尽快推出电子版。
还有来宾建议可以利用本刊的优势在会计人员当中做一些社会调查,以了解不同层次会计人的需求;有的建议《财务与会计》编辑部的责任编辑能够多参加一些大型企业的预算或财务工作会议,及时了解大型企业和行业动态,增加刊物的采编量。
与会年轻来宾有的提议,刊物应适当考虑年轻读者欣赏的口味。比如,在内容上,适当增加杂志的生动性,可以拿出很小的版面,登一些经济方面的漫话或插图;针对现在境内外资企业的增多,可以不定期地刊登一些会计名词的中英文对照,如一些新出现的会计名词、会计机构等,这些都是比较实用的知识。有的认为,目前会计人员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沟通能力较差,比如说,与上级领导、销售人员、生产人员的沟通都尚待加强。《财务与会计》可以约一些这样的稿件,以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这方面的素质,让来办事的人高高兴兴地走出财务部门。有的还提议,能多介绍一些财会实务方面的书,因为基层会计人员很需要。
承诺:更加努力改进刊物内容和文风 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联动
中国财政杂志社副总编辑宋爱武:听了大家的发言,作为《财务与会计》编辑人的排头兵,非常感动,深深感受到大家对这本刊物的关爱、信任和支持。回顾《财务与会计》25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努力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财会法规政策,竭诚为广大财会人员服好务,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读者、作者的支持,没有读者、作者对我们刊物付出的厚爱,我们编者再具有聪明才智、再努力,这一切也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在这里,感谢所有关心和支持《财务与会计》的读者、作者!
往日的辉煌已成为过去。面对党和人民宣传先进财会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面临社会、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及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的编者已感觉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大家在座谈会上的建言献计,对我们是莫大的激励和鞭策。今后,我们将从“三贴近”入手,更加努力改进刊物内容和文风,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联动,全力打造能够代表先进财会文化、满足广大读者需求的期刊精品。我想,经过读者、作者、编者的共同努力,《财务与会计》下一个300期的辉煌不只是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