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2年4月,《财务与会计》杂志上刊登了“有奖征答,请速寄回”的读者意见有奖征答活动启事。我作为一名生活工作在偏僻边远山区的一个小乡镇里的会计人员,参与了《财务与会计》举办的这次活动。我满怀信心将问卷调查表填好寄给编辑部。时隔7个月之后,读者意见有奖征答活动抽奖结果揭晓,我榜上无名。当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悉知我未获奖的消息时,有鼓励的也有开玩笑的。其实,同事们不懂我的“心”。我认真填写问答卷,不是为了获奖,而是贵在参与,并从中吸取知识,也充实着我的业余生活,更是为了三年来和《财务与会计》结下的深厚感情。
三年前,我在单位做经费会计。面对枯燥的阿拉伯数字,伴随着烦闷的心情,情绪灰暗到了极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县局会计股的办公桌上看到了《财务与会计》杂志,随手翻看后,就被刊物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之后在县局的帮助下,我一直订阅《财务与会计》。我对她真是爱不释手,每期必读,篇篇必读,久而久之,就成了它的忠实读者。
通过三年的阅读学习,我感受到了《财务与会计》独特的亮点。指导性强,文风朴实,信息量大,且具有深刻的内涵;内容丰富充实,雅俗共赏,又以理论和实务知识吸引读者,以诚信打动...
2002年4月,《财务与会计》杂志上刊登了“有奖征答,请速寄回”的读者意见有奖征答活动启事。我作为一名生活工作在偏僻边远山区的一个小乡镇里的会计人员,参与了《财务与会计》举办的这次活动。我满怀信心将问卷调查表填好寄给编辑部。时隔7个月之后,读者意见有奖征答活动抽奖结果揭晓,我榜上无名。当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悉知我未获奖的消息时,有鼓励的也有开玩笑的。其实,同事们不懂我的“心”。我认真填写问答卷,不是为了获奖,而是贵在参与,并从中吸取知识,也充实着我的业余生活,更是为了三年来和《财务与会计》结下的深厚感情。
三年前,我在单位做经费会计。面对枯燥的阿拉伯数字,伴随着烦闷的心情,情绪灰暗到了极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县局会计股的办公桌上看到了《财务与会计》杂志,随手翻看后,就被刊物丰富的内容吸引住了。之后在县局的帮助下,我一直订阅《财务与会计》。我对她真是爱不释手,每期必读,篇篇必读,久而久之,就成了它的忠实读者。
通过三年的阅读学习,我感受到了《财务与会计》独特的亮点。指导性强,文风朴实,信息量大,且具有深刻的内涵;内容丰富充实,雅俗共赏,又以理论和实务知识吸引读者,以诚信打动读者。对其中的一些栏目,如:“专题报道”、“本刊专稿”、“政策导航”、“特约观察”、“业务与技术”、“财会审论坛”、“理财广场”等里面的文章总是读了又读。尤其是“会计人语”栏目,深受我们财会人员的欢迎。因为那一篇篇有观点,有深度,有诗意的文章,字字句句抒发了会计人的情感,读起来耐人寻味。我不仅每期必读,还把它分年保存,并将重要文章抄录剪辑成册,供自己和同事们学习参考。日积月累,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大有提高。
因此,当我看到《财务与会计》杂志上刊登了读者意见有奖征答活动的启事后,反复查阅了三年来出版的杂志,在征询了许多读者的意见后,忙了白天忙晚上,认真仔细填写了调查问卷。未有获奖对我来说虽多少有点遗憾,但也在意料之中,说明我的学习成绩考核尚不合格,还需努力加油。
时下,在贵刊编辑出版300期之际,又面向社会征稿——“我与《财务与会计》——不得不说的故事”这充分说明了《财务与会计》杂志对读者参与办刊的重视,并积极主动听取读者、作者的心声,加强编者与读者、作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在此,我衷心祝愿《财务与会计》越办越好,成为全国专业性非常强、有权威、有实力、有品牌的专业期刊,为推动我国财会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