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的公文包没有老板们的皮包体面,也没装过钞票,但却时常装着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财务与会计》。因为一期期的《财务与会计》,是全国财会工作者进德修业的良师益友,是给财会人员不断输送新鲜营养的“加油站”,还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号手和窗口。所以其价值和作用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我参加会计工作20多年来从家里到办公室,从办公室到家里,公文包都随我同行,风雨不避;同样,《财务与会计》也就风雨不避、随我同行。也由此与《财务与会计》结下了难解的情缘。
当我1979年由县粮食局业务干部走向会计岗位、主管全县粮食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之时,正是《财务与会计》创刊之年。由于我是半路出家,对财会工作十分生疏,加上基层粮食企业中既有粮食商业企业,又有粮食加工、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各有其特殊要求,也执行着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而整个粮食行业又受国家政策控制,条条管理严格,县级粮食主管部门的财会机构责任重大。因此,面对如此重要的新岗位、新工作,我的压力很大。正当心余力绌之际,偶然从县财政局一同行处发现了一本《财务与会计》杂志,便借来一读。结果,一见钟情,爱不释手,开卷有益,收效匪浅。于是便委托财政局为我局代订了一份。自此...
我的公文包没有老板们的皮包体面,也没装过钞票,但却时常装着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财务与会计》。因为一期期的《财务与会计》,是全国财会工作者进德修业的良师益友,是给财会人员不断输送新鲜营养的“加油站”,还是我国会计改革的号手和窗口。所以其价值和作用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我参加会计工作20多年来从家里到办公室,从办公室到家里,公文包都随我同行,风雨不避;同样,《财务与会计》也就风雨不避、随我同行。也由此与《财务与会计》结下了难解的情缘。
当我1979年由县粮食局业务干部走向会计岗位、主管全县粮食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之时,正是《财务与会计》创刊之年。由于我是半路出家,对财会工作十分生疏,加上基层粮食企业中既有粮食商业企业,又有粮食加工、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各有其特殊要求,也执行着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而整个粮食行业又受国家政策控制,条条管理严格,县级粮食主管部门的财会机构责任重大。因此,面对如此重要的新岗位、新工作,我的压力很大。正当心余力绌之际,偶然从县财政局一同行处发现了一本《财务与会计》杂志,便借来一读。结果,一见钟情,爱不释手,开卷有益,收效匪浅。于是便委托财政局为我局代订了一份。自此之后,20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也正是从那时起,我选购了这个大而结实的公文包,用它装上上班期间没有做完的有关财会业务资料或文稿,带回家去加班完成,同时也用它装上年复一年,内容常新的《财务与会计》期刊。回顾我的会计生涯,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这位无声老师的谆谆教诲。
《财务与会计》是教我会计入门并走向能够独立担负起县级企业主管部门会计主管重担的启蒙老师。在最初的几年里,我如饥似渴地刻苦攻读,虚心领教,主要是为了认知会计,了解财务,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在《财务与会计》这位启蒙老师的扶助下,我终于走出了会计工作历程中的“雪山”和“草地”,迎来光辉的前程。1982年我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大专”科目合格证,为此后被评聘为“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师”奠定了基础。1984年在全省粮食企业财会知识竞赛中,我还荣获了二等奖。
《财务与会计》使我迷恋上会计工作,并成为自强不息且事业有成的“掌门人”。计划经济时期的“一粮多价”及享受国家财政补贴政策使粮食企业在管理方面政策性和计划性极强,业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十分严格。为了切实做好粮食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我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阅读《财务与会计》,查阅了有关粮食购销业务管理的文件和资料,利用包括春节放假、外出开会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精心设计和拟订了《粮食企业粮油购、销、调、存、加业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细则》,下发各基层企业具体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我县粮食企业财会工作在我主管的15年中账目清楚,账账、账表、账实相符,各项补贴款的核算、申报真实准确。我县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报表、财务分析在全地区粮食系统竞赛中屡屡夺魁。我个人在1991年被商业部授予全国商业部系统先进会计工作者称号。那枚金灿灿的奖章也为《财务与会计》增添了一缕光彩。
《财务与会计》是指引我与时俱进、奋发进取、不断适应会计改革发展新形势的导师。在1993年第一次会计制度改革中,通过她使我加深了对“两则”、“两制”主要改革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不仅做好了我市粮食企业的新旧制度转换、会计科目衔接工作,而且为全地区粮食系统会计人员学习新会计制度作了培训辅导。近些年来,我被市财政局聘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兼职辅导教师。在进行新《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培训辅导中,我都是首先当好《财务与会计》的学生,认真学习各期刊载的有关讲座与解释,作好笔记和题例解析,然后当好参加培训人员的先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同时,多年来我在有关刊物上也发表过20余篇专业论文,这也与《财务与会计》的引导密切相关。
如今,我已到了退休之年,即将离开会计工作岗位。但是作为一名终生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一名《财务与会计》的忠实读者和学生,我将一如继往,年年订阅她,终生拥有她。我那个值得留念的公文包仍将携带着一期又一期的《财务与会计》。
感谢我会计生涯未曾须臾离开的老师《财务与会计》,感谢陪伴我半个人生的公文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