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3 作者:刘凤桐
[大]
[中]
[小]
摘要:
整日里埋首稿件审改处理之中,不经意就淡忘了刊物流逝的足迹。经人提醒,方知编辑出版完2003年第12期,《财务与会计》月刊已经整整出版300期了。
300期,25个春秋,不短的时光,不短的历程。置身在这个当口,抚今追昔的思绪就不禁缓缓绕上心头。
翻阅尘封泛黄的册页,嗅吸着新刊油墨的芳香,扫视刊物薄厚不等、大小不一的形制,心中追寻着这本刊物变化发展的脉络。它于1979年正式出刊,年前先发了试刊号。试刊号刊登了“简介”:“《财务与会计》是一个以财务和会计为主要内容的财政、财务战线的专业刊物。它是适应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新形势下财政、财务战线的需要,在过去《财政》和《会计》两个期刊的基础上合并而办起来的,是面向全国财政、税收和财务、会计广大干部职工的。”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中,一方新园地就这样在原土壤上复垦整合出来,继而耕云播雨,又开始源源不断地为财政、税收、财务、会计人输送精神食粮。初办时,小16开本,32页,每期只有5万字左右,园地虽小,但它孕育着勃勃生机、无限希望。正式发刊的下半年,就由32页扩展到40页,转年又从中分辟恢复了《财政》月刊,自此,它的内容也就更加专业而精粹。经1980年到1982年的32页的稳定期...
整日里埋首稿件审改处理之中,不经意就淡忘了刊物流逝的足迹。经人提醒,方知编辑出版完2003年第12期,《财务与会计》月刊已经整整出版300期了。
300期,25个春秋,不短的时光,不短的历程。置身在这个当口,抚今追昔的思绪就不禁缓缓绕上心头。
翻阅尘封泛黄的册页,嗅吸着新刊油墨的芳香,扫视刊物薄厚不等、大小不一的形制,心中追寻着这本刊物变化发展的脉络。它于1979年正式出刊,年前先发了试刊号。试刊号刊登了“简介”:“《财务与会计》是一个以财务和会计为主要内容的财政、财务战线的专业刊物。它是适应新时期的总任务和新形势下财政、财务战线的需要,在过去《财政》和《会计》两个期刊的基础上合并而办起来的,是面向全国财政、税收和财务、会计广大干部职工的。”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中,一方新园地就这样在原土壤上复垦整合出来,继而耕云播雨,又开始源源不断地为财政、税收、财务、会计人输送精神食粮。初办时,小16开本,32页,每期只有5万字左右,园地虽小,但它孕育着勃勃生机、无限希望。正式发刊的下半年,就由32页扩展到40页,转年又从中分辟恢复了《财政》月刊,自此,它的内容也就更加专业而精粹。经1980年到1982年的32页的稳定期,自1983年始,它就扩展到48页;1986年再度跨跃,扩展到64页,并一直持续了14年。伴随《财务与会计》长高长壮,其形貌亦愈美观大方。从1985年起,一改过去的封面封底的素面设计,变为彩色图片装潢:而后广告也上了封面,且日益增多,到1993年,除个别期以外,则全以广告作封面封底了。迎着新千年的新曙光,2000年《财务与会计》再上层楼,改为大16开本,80页,厚重、大气,更飘逸着时代的气息。刊物栏目的变化也走了一条由少而多、新旧交错、相对稳定、适时微调的轨迹。起初,栏目很少,稚嫩单薄,但如春禾沐雨,分蘖滋生,几经筛选培育,到1986年时,栏目充实而丰满,已多达20几个,目录已占两页纸了;并且,诸如“业务与技术”、“理财广场”、“学术研究”、“财会电算化”等一大批成熟栏目,一直沿用至今。25年来,财会改革和发展跌宕起伏,丰富、生动的实践滋润着《财务与会计》发育成长;《财务与会计》集珠拾贝、荟萃菁华,折射和助推着财会改革和发展的步履。翻开正式发刊的第一期,“认真贯彻《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栏目赫然入目,由此迈开了新时期财会宣传的第一步。而后,各项改革接踵而至——实行企业基金制度、利润留成制度和两步利改税,出台《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会计法》首次制定发布(而后一次修正、一次修订),涉外企业财会制度开始制定,出台《注册会计师条例》,实行企业经营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企业重组改制,出台《总会计师条例》,推行“两则”“两制”,发布《注册会计师法》,配合财政分税制和税制改革出台各项相关财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制定《独立审计准则》和分批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独立审计实务公告》,陆续制发各项具体的《企业会计准则》和《指南》,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试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制定《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制度》,建立资产评估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开展企业效绩评价,等等;同时,财务会计电算化,企业职业道德教育,会计函授教育,会计达标升级,会计证件管理和年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后续教育,会计诚信教育,加强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等交叉其间,扎实开展。以财会改革、重大举措和阶段性重要财会活动为主线,《财务与会计》不仅忠实地记录25年财会战线前进的足迹,而且横向扩展、纵向延伸,从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制定发布到各行各业各单位的贯彻实施,从实务操作、经验总结交流到理论探讨和观念更新、思路创新,从国内财会的特色创造到借鉴和吸收国际同业做法,从立足现实到适度的前瞻,从财会业务实践到财苑人文声息,从专业素质提高到职业道德修养,等等,多侧面、多层次能动地展现和激扬新时期的“财会世界”。一期期刊物,一篇篇文章,“大珠小珠落玉盘”地续奏波澜起伏的财会乐章,也一步一个脚印地演进着《财务与会计》这方园地的拓展与丰厚。
注视着一年一卷的《财务与会计》合订本,心中油然而生“著作等身”的意象。这等身之作当然不是一人一时所为,而是众人连年接力而成。这众人不仅指编者,还包括不计其数的作者和读者。众人各用其力,不停地添砖加瓦,共同构筑财会文化的殿堂。作为编者,我是从《财务与会计》第223期才真正力行其间,切身感受它肌体的组合、脉搏的跳动、气息的舒张。1997年前后,报刊业的竞争已很激烈,特别是在财会领域尤为突出,《财务与会计》虽然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但也日益感到自身的不足和环境态势的挤压。多年来,这本刊物矢志服务好财会改革和工作,始终把满足读者需要放在第一位,努力为作者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和空间,并不断努力改进。即便如此,不适应的矛盾也仍在加剧,主要集中在刊物容量狭小。比如,力求多为读者提供一些信息,因版面有限,不得不把文章排得行密字紧,甚至较多地使用小号字,造成读者阅读不便:力求刊物图文并茂、版式美观大方,但同因而不可得;力求及时多发一些有价值的稿件,珍惜作者的劳动成果,结果因版面排不下不得不拖延刊发或忍痛割爱;力求跟上财会发展步伐,想新增栏目,同样不能如愿;等等。编辑们也因此很头疼,每期的版面安排、稿件取舍都大费琢磨,还得无奈地听些不满的滞后反映。这使刊物很难尽起本能尽起的职责,刊物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制约。社里非常重视,经研究最终选择了加大开本、增加页码的方案。2000年的扩版增容,不仅一时缓解了累积的矛盾,更收到了综合效应,激发了创新热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应,提升了刊物质量和宣传效果。自此,一部分栏目得到协调整合、充实改进;“政策导航”、“特约观察”、“名家新论”、“讨论与争鸣”、“交流驿站”、“阅读与欣赏”、“要点·焦点·观点”等一批新栏目陆续诞生;“案例分析”、“会计人语”、“理财广场”等栏目得到重点加强。栏目结构的合理化,内容的广泛和充实,有效地扩展了刊物的视觉与触角,增添了刊物的生气与活力。特别是财会人文关怀的气息和情感渐行渐浓,在设有专栏的同时,还先后开展了“会计人”、“我谈会计诚信”征文,前者已结集出版了《走进会计的日子》一书。财会文化气氛的升腾,增添了刊物的暖意与灵性,密切了它与读者、作者心灵的沟通与认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财务与会计》的改进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好评它继被评为“全国首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列入“中国期刊方阵”之后,又攀升了一步,于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300期的历程,创造了欣慰,留下了经验,也告诫自己并不完美,需要时时警醒自己的不足,鞭策自我完善,作永不停步的追求。25年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要改革、求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个人感悟,中国财政杂志社的“硬道理”、“第一要务”,主要体现于刊物的发展壮大,而发展壮大《财务与会计》又是主要之主要。300期之后的新步伐即将迈出,目前正面临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中办发[2003]19号文件以具体有力的措施规范期刊市场,意义重大。营造一个规范、公平的期刊市场环境和秩序是期刊人的企盼,扫除不当的行政干预是期刊事业健康发展的福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发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为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号召,并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随着新阶段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内含于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中的期刊业必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财务与会计》拥有更大作为的基础和潜在优势:财会改革伴随经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为它提供更大的宣传需求和日益丰富的宣传资源;全国财会人员有1200万之众,为它提供广阔的读者市场;它已经积累了长期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它扩展社会覆盖面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多年来沉淀了丰富的办刊经验,为它再创新提供坚实的思路依托;等等。只要按照自己的办刊宗旨和市场定位,紧跟期刊市场发展变化的态势,坚持成功的经验,检点和弥补自己的不足,敏锐捕捉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做大做强的潜在优势就可以化为现实。关键是真正树立办好刊物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具有抓根本的强烈愿望,摈弃悖时的官场积习,牢记期刊市场主体的身份,忌浮泛、用实劲,把握机遇,果敢突破。我们已立下把《财务与会计》打造成实务兼学术的世纪名刊的宏愿。宏愿催促筹划切实可行的方略,鞭策作不畏艰苦的攀登。要遵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扣“三贴近”的生命线,沿着以往声誉节节升高的方向,去求真、求实、求深、求活,去还许下的心愿。
回望《财务与会计》》300期,期期相连,一年12期刊物仿佛连接成12节车厢的列车,载着作者、编者和读者,载着作者的创作、编者的再创作和读者的期盼,穿越了25年的时空。列车与时俱进,满载的精神食粮常换常新,“乘客”也时上时下。25年来,编者们以期刊为日历,用笔墨雕刻着生命的年轮,青年成长为壮年,白发渐替青丝,新老交替,有的老领导已故去,都曾以心血为动力,铸造、推动“列车”驶向远方。我们在岗的编者们承前启后,任重道远。要看到,随着期刊市场的逐步规范,非市场化期刊手段逐渐出局,林林总总的财会报刊为求生存发展愈见真功夫,质量和效用作为报刊核心竞争力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这促使我们要自勉自励,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特别要加强重点、弥补薄弱环节。要强化读者观点。读者多寡历来是衡量刊物社会效益大小的“晴雨表”。读者越多,刊物越充满希望。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紧张了读者的时间,因此,刊文要力求短小精悍、富含价值,多发短文章,少发长文章。浏览一下300期,大多如此,需要继承和发扬。要增强组织活力。编辑人员不仅能坐“冷板凳”,加强筛选、审改、编发稿件等基本功,还要能走出去、放得开,提高获取信息、展宽组稿范围和采写等能力。要适当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疏通渠道听取意见和建议;加强同地方和部门的沟通,巩固和扩大作者群,特别是多组织来自基层和实务工作者的稿件;通过多种方式的策划和运作,强化读者、作者和编者间的互动效应。要培养开放性品格。生存于市场,发展于未来,需要开阔视野,切忌盲目,了解同类期刊已达到的水准,学习他刊之长,检视自己之短,借鉴吸收再创新。从长远看,要谋求刊物发展壮大,必须配置相应素质和数量的编辑力量,并逐步建立健全机制。
300期是《财务与会计》已去的进程,它给来日留下的作为将会更多更大。
(本文作者系中国财政杂志社原副总编辑)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