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记者:林局长,今年初合肥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3年起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合肥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请问合肥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林:合肥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和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两大块。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体系的主要对象是我市公司、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的主要对象是我市所有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以及持有本地区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二者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共同构成我市会计信用体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记者:作为分管会计管理工作的副局长,您认为开展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何在?
林:我们推行的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会计诚信自然就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对提高全市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公信力,打造合肥“信用城市”,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适应我市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应该说,我...
记者:林局长,今年初合肥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3年起用两年的时间,完成合肥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请问合肥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林:合肥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和会计人员诚信档案两大块。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体系的主要对象是我市公司、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的主要对象是我市所有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以及持有本地区有效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二者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共同构成我市会计信用体系有机统一的整体。
记者:作为分管会计管理工作的副局长,您认为开展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何在?
林:我们推行的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大家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会计诚信自然就是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对提高全市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公信力,打造合肥“信用城市”,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全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二是适应我市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应该说,我市会计管理工作包括会计诚信建设工作,是走在全省会计管理工作前面的。但是,也应看到,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出现危机等问题。开展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对在全市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会计理念,重塑会计客观、公正、公平的新形象,营造我市诚实守信的会计氛围、投资环境和文化理念,对我们认认真真地查摆问题,探索诚信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措施,努力从制度、机制和措施上打造合肥会计诚信新形象,都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目前会计诚信建设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许多地方也在采取措施加强会计诚信建设。合肥市财政局在开展会计信用体系建设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林:首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会计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财政局党组高度重视,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全市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领导,积极谋划,精心组织,成立了合肥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负责指导、监督全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其次,广泛宣传,全员发动,营造会计诚信建设的社会环境。我局邀请了财政部会计司以及国内一些著名会计专家到我市做有关会计诚信建设方面学术报告,通过安徽电视台直播了全市会计职业道德演讲比赛等,为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我们还将会计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今年全市会计工作的主题,突出会计诚信宣传的主旋律。我们以《合肥财会》为阵地,组织全市包括单位法人代表、会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开展会计诚信大讨论,共同探讨会计信用体系建设问题,共同关注和维护会计诚信,并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系列地宣传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同时,大力宣传体现良好职业道德风尚的典型事例,激励会计从业人员积极向上,自觉抵制违反职业道德的不良行为,为会计诚信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再次,强化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我们以诚信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在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信用档案建设和会计监管工作上力争取得新突破,以机制和制度为动力源,整体推进会计诚信建设工作,逐步创立会计诚信自律、监督和奖罚三位一体的新机制,使会计诚信建设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记者: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决定着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质量。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就成为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此合肥市将如何抓好这方面工作?
林: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能通过突击或运动的方式,而是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为此,我们在机制的创建上,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说我们在会计人员的教育问题上是做了不少工作的,成效也是比较明显的。但是这项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常抓不懈。今年,我们在完善《合肥市在职会计人员培训计划》基础上,重点是对全市会计人员进行诚信职业操守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此作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实现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定期培训制度化,切实从制度上保证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二是加快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步伐。过去,我们重点是对会计人员的会计业务知识及技能的考核和培训,事实上这对提高会计业务水平是十分有效的,也是必须坚持的。但应当看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同样不可小视,在一定程度上,职业道德问题比会计技能问题影响力还要大。这就要求我们创新会计管理方式,加快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步伐,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机地统一起来,两方面管理工作都不能软。当前工作的切入点,就是要加快建立单位会计信用等级和会计个人信用档案,以信用等级的评定和信用档案的建立引导单位和个人的会计行为,切实从机制上约束和监督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
三是制定并完善职业道德规范。今年我们在加大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力度,积极贯彻落实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的同时,按照会计信用体系建设要求,集中力量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守则,并结合实际制定出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守则》,建立起规范、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记者: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会计诚信建设的重要基础,做好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请问你们是如何开展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的?
林:对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评定,是我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对财政部门来说确实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努力做好意义重大,既可以反映单位财务会计诚信水平,也为单位从事商务和融资等活动提供了信用监督平台。为此,我们出台了《合肥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管理试行办法》和《合肥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信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A、B、C、D四个级别和评定主体、内容、标准、程序及管理措施等,并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参照银行信用等级评价方式,建立单位财务会计等级评价体系,包括财政日常财务会计监督和管理的信用评价,税务、审计和工商等部门专项监督和管理的信用评价,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价;二是在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基础上,按照信用建设要求和单位财务会计信用变化情况,建立跟踪动态评价系统,通过动态评价,真实反映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水平;三是建立准确、及时的单位财务会计信用等级反映系统,向社会提供单位财务会计信用评价等次。
记者: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财政部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此你们打算如何开展这项工作?
林:对全市几万名会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是一项牵动力大、影响面广的工程,我们在充分酝酿并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出台《合肥市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管理试行办法》,将会计人员的身份信息、提示信息、警示信息和良好信息等多项指标,确定为会计人员诚信档案的主要内容。按照“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分步实施、信息共享”的原则,认真组织市本级和县、区开展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建设,2003年完成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全资及控股公司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建立工作,2004年完成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其他单位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建立工作,通过专家组验收,并及时将这些档案上网公示,构建信用查询系统。通过两年时间建设,完成会计个人档案的阳光工程,那些做过会计假账的会计将被终身记录在案,从而受到有关部门的监控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大大减少情节严重者再次从事会计岗位的机会,为会计人员不做假账提供制度保证。
记者:加大会计诚信监管工作力度,是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请问在会计诚信监管方面你们有何措施?
林:监管,是会计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以建立会计监管新机制为重点,完善监管内容,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工作成效。
首先,完善监管内容,改进监管方式。今年,我们出台《合肥市代理记账管理实施细则》和《合肥市代理记账许可证年检办法》,并将单位和会计人员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会计诚信等情况,列为会计从业资格年检的重要内容,也是监管的主要内容。积极改进监管方式,采取日常财政监管、专项检查和抽查等多种方式,对会计执法、会计诚信和会计信息质量进行监管。
其次,建立奖励和处罚监管机制。在全市表彰会计诚信先进单位和会计人员,严厉处罚会计失信的单位和会计人员,并将受到奖励、处罚的单位和会计人员,分别记入会计诚信档案,以此形成会计诚信光荣受奖、会计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再次,建立内外部监督有机统一的监管体系。外部督查,主要是形成以财政、审计、中介和社会媒介为主体的外部监督体系;内部控制,主要是形成单位法人代表、会计人员和纪检部门等相互制衡的监督体系。以内部监督为基础,以外部监督为主体,形成内、外监督互动机制,推进我市会计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