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如何判断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
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存在几项特殊意义上的资产,如“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和“递延税款借项”。如果这些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则说明该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较差。
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还存在几项特殊意义上的准备项目,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中“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与“短期投资”的比值反映了上市公司短期投资的套牢程度;如果在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上采用的是赊销净额百分比法或账龄分析法,其“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的比值则反映了上市公司未来坏账损失的发生程度;“存货跌价准备”与“存货”的比值反映了上市公司库存存货的冷背程度;“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与“长期投资”的比值反映了上市公司长期投资的永久性损失程度。
(二)如何判断上市公司所处的市场状况
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存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这两个资产项目,其负债和股东权益方还存在一个“预收账款”项目。如果“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之和远远大于“预收账款”...
(一)如何判断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
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存在几项特殊意义上的资产,如“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和“递延税款借项”。如果这些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则说明该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较差。
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还存在几项特殊意义上的准备项目,如“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其中“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与“短期投资”的比值反映了上市公司短期投资的套牢程度;如果在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上采用的是赊销净额百分比法或账龄分析法,其“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的比值则反映了上市公司未来坏账损失的发生程度;“存货跌价准备”与“存货”的比值反映了上市公司库存存货的冷背程度;“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与“长期投资”的比值反映了上市公司长期投资的永久性损失程度。
(二)如何判断上市公司所处的市场状况
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存在“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这两个资产项目,其负债和股东权益方还存在一个“预收账款”项目。如果“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之和远远大于“预收账款”,说明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可能是一个买方市场,产品销售的难度较大;反之,如果“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之和远远小于“预收账款”,则说明上市公司的产品市场可能是一个卖方市场,其产品销售的市场前景看好。与此对应,在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负债和股东权益方存在“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这两个负债项目,其资产方还存在“预付账款”这一资产项目。如果“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之和远远大于“预付账款”,说明上市公司的原材料市场可能是一个买方市场,其原材料供应充足;反之,如果“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之和远远小于“预付账款”,说明上市公司的原材料市场可能是一个卖方市场或该上市公司的财务信誉差。
将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预收账款”以及“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付账款”结合起来分析,则会发现更为有用的信息。如果“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之和远远大于“预付账款”的同时,其“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之和又远远小于其“预收账款”,说明该上市公司使用非稀缺资源生产了稀缺产品,其技术含量高,其产品的市场前景特别看好;反之,如果“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之和远远小于“预付账款”的同时,“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之和又远远大于其“预收账款”,说明该上市公司可能使用稀缺资源生产了非稀缺产品,其技术含量低,其产品的市场前景则看淡(这里排除了管理因素)。
对一些项目,如待摊费用,它是否足额及时摊销,对收益性支出的影响颇大。有的公司为了减轻本期的支出,本应该本期摊销的费用往往推至以后会计期间。又如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按规定,在未报经批准前,要先行挂账,经审查批准后方可转为营业外支出。若该项目数额巨大,除去正常原因,可视为企业管理上存在问题。
有些科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看的时候除了单独了解其含义,最好也能一一对应来看,否则有的问题会被忽略。比如应收账款,虽然在市场经济下,允许适量应收账款的存在,但大量的应收账款往往会变成呆账。因此我们有必要设立一个备抵科目。应收账款的增加只不过虚增了企业的资产,利润没有实际的增长。另外像存货,有的生产企业的存货大得惊人,虽然表面上资产大幅增长,利润的实现却是个未知数。在会计上忽略其潜在影响,在财务上留有盲区,会影响到管理的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