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2002年起,外商投资企业停止使用原编制的“应披露的外汇内容表”,启用新的“外汇收支情况表”。新表参照资产负债表格式,建立了资产和负债及经常项目差额合计的平衡关系,指标更为具体,所揭示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在此,笔者谈一些有关“外汇收支情况表”的问题,以期对实务操作有所裨益。
所谓外汇收支业务,是指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企业、机构、个人进行的交易,以及与境内企业、机构、个人进行的符合外汇管理规定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交易。而外汇收支情况表是一张用以反映外商投资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年末)外汇资产、外汇负债及外汇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
从本表的结构上分析,本表左方即“资产方”第一项至第六项,右方即“负债及经常项目差额方”第十一项至第十九项,属于在企业会计账簿系统中设有账户的项目。这些项目,在账户体系中均以复币计量,即:既用外币计量,又用记账本位币(一般是人民币)计量。而“资产方”的第七项至第十项及“负债及经常项目差额方”的第二十项,属于在企业会计账簿系统中设有设置账户的项目。理解在外汇收支情况表中设置这些项目的目的,是掌握编制方法的关键。
在“资产方”设置第七项至...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2002年起,外商投资企业停止使用原编制的“应披露的外汇内容表”,启用新的“外汇收支情况表”。新表参照资产负债表格式,建立了资产和负债及经常项目差额合计的平衡关系,指标更为具体,所揭示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在此,笔者谈一些有关“外汇收支情况表”的问题,以期对实务操作有所裨益。
所谓外汇收支业务,是指外商投资企业与境外企业、机构、个人进行的交易,以及与境内企业、机构、个人进行的符合外汇管理规定的以外币计价、结算的交易。而外汇收支情况表是一张用以反映外商投资企业某一特定日期(如年末)外汇资产、外汇负债及外汇所有者权益情况的报表。
从本表的结构上分析,本表左方即“资产方”第一项至第六项,右方即“负债及经常项目差额方”第十一项至第十九项,属于在企业会计账簿系统中设有账户的项目。这些项目,在账户体系中均以复币计量,即:既用外币计量,又用记账本位币(一般是人民币)计量。而“资产方”的第七项至第十项及“负债及经常项目差额方”的第二十项,属于在企业会计账簿系统中设有设置账户的项目。理解在外汇收支情况表中设置这些项目的目的,是掌握编制方法的关键。
在“资产方”设置第七项至第九项及“负债及经常项目差额方”设置第二十项,其目的都是为了反映企业外汇业务中外汇项目与非外汇项目的相互划转。企业发生的外汇业务,可能是外汇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如外方股东以外汇现汇投入资本金,以外汇货币资金偿还外汇应付账款等;有的可能一方涉及外汇项目,另一方涉及非外汇项目,诸如外方股东以其境内获得的人民币利润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后增加本企业外方投入资本,以人民币支付外籍人员工资,外方股东以境外机器设备、知识产权出资等等。如果发生的外汇业务只涉及外汇项目之间的增减变动,则不会破坏本表的平衡关系;如果发生的外汇业务既涉及外汇项目,又涉及非外汇项目,那么此时仅在外汇项目作单方面记录,势必会破坏本表的平衡关系。所以,为了保持本表的平衡关系,左方和右方必须相应设置有关项目,即非外汇项目,借以反映既涉及外汇项目又涉及非外汇项目的外汇业务。
现以本表中“非外汇形式资产——人民币”、“非外汇形式资产——固定资产”、“结购汇差额”、“汇率折算差额”、“经常项目差额”等在企业账簿体系中未设置账户的项目(即非外汇项目)为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非外汇形式资产——人民币项目
外方股东以其境内获得的人民币利润增加对本企业投资,负债及经常项目差额方的“实收境外资本”项目增加,则应同时增加“非外汇形式资产——人民币”,左右两方同增,平衡关系仍然保持;以人民币支付外藉人员工资,负债方减少“应付外藉人员工资”、资产方减少“非外汇形式资产——人民币”,左右双方同减,平衡关系仍然保持。
(二)非外汇形式资产——固定资产项目
外方股东以境外机器设备对本企业进行投资,负债方增加“实收境外资本”项目,资产方增加“非外汇形式资产——固定资产”项目,左右双方同增,平衡关系仍然保持;企业以机器设备对境外进行投资,资产方增加“境外投资”项目,减少“非外汇形式资产——固定资产”项目,资产方有增有减,平衡关系仍然保持。
(三)结购汇差额项目
结汇是指以外汇兑换为人民币,减少的是外汇货币资金,增加的是人民币,属于外汇项目与非外汇项目之间的划转;购汇是指以人民币兑换为外汇货币资金,增加的是外汇货币资金,减少的是人民币,也是属于外汇项目与非外汇项目之间的划转。以上货币兑换如果在外汇货币资金项目中反映其增减金额,不设置“结购汇差额”,同时予以反映,势必破坏左右双方的平衡关系。设置了“结购汇差额”项目之后,结汇时既记作“外汇货币资金”减少,同时记作“结购汇差额”的增加;左方一增一减,不会破坏平衡关系,同时,对购汇业务,则既记作“外汇货币资金”增加,又记作“结购汇差额”减少,左方一增一减,也不会破坏左、右方的平衡关系。
(四)汇率折算差额项目
汇率折算差额的产生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不同外币兑换时产生的;二是非美元计价的经济交易按照发生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折算为美元金额,与年末时按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进行调整而产生的。例如,应收外汇账款——港元户年末余额HKD81000,发生时美元对港元汇率为1∶8,折美元USD10125,年末美元对港元汇率为1∶9,则折合美元USD9000,产生汇兑折算差额(损失)USD1125。年末调整时,减少外汇货币资金1125美元,如果不设置“汇率折算差额”项目,左方只记减少,不记增加,势必破坏平衡关系。因此,此时应在资产方记作“汇率折算差额”的增加,左方有增有减,才能保持平衡。
(五)经常项目差额
外汇管理中涉及的资本项目,在本表已通过实收增外资本、实收增内资本、境外借款、境内借款、境外投资、境内外汇投资等项目加以反映。而经常项目收入主要是指贸易、服务收入及无形资产的销售收入、对外投资收益;经常项目支出是指进口货物、接受境外服务,购买无形资产支出,应付外藉人员外汇工资,分给外国投资者利润等。“经常项目差额”项目也用来反映外汇项目与非外汇项目之间的划转。如出口产品一批,货款未收到,左方增加“外汇应收账款”,右方增加“经常项目差额”,左右双方同增,以保持本表平衡。进口原材料一批,货款未付,右方增加“应付外汇账款”项目,减少“经常项目差额”项目,右方有增有减,也不会破坏本表的平衡关系。
至于外汇收支情况表中的“其他资产”项目,则是一个调节平衡项目。因为本表的编制要通过编制外汇业务会计分录来完成,外汇业务会计分录仅为编制外汇收支情况表而编制的,不纳入企业的账簿体系。但实务操作中,不可能针对每一笔外汇业务逐笔编制外汇业务会计分录,有些外汇业务分录是期末根据统计数据来汇总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差和遗漏,需通过“其他资产”项目来调节平衡,但调节平衡数不能过大。为此,报表附注栏中列有“其他资产”占“资产合计”的百分比项目。设置这个附注项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企业随意凑数编表,从而造成外汇收支信息的失真。
为了便于操作,兹列示以上非外汇项目借、贷方的登记内容,以供实务操作者在编制外汇业务会计分录时参考。

责任编辑 季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