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应对内部控制有深刻、全面的认识,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人机械地把内部控制理解为各种规章的制定,认为只要建立了各种规章就等于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而忽视了环境建设及整个控制过程;有的人则认为加强控制会挫伤职工积极性,从而排斥控制;有的人甚至认为控制只是一种权力,而不能主动控制。
2、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司治理机构;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分配权限、公平分配利益,并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及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以及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
3、正确处理“人”和控制的关系,使控制能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晋升、淘汰等人事制度,制定严格的个人收入和工作业绩挂钩的薪酬制度和分配制度,并做到考核及时、奖罚到位。其次,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控”现象,树立制度优先的思想,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负的责任及内控...
1、应对内部控制有深刻、全面的认识,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人机械地把内部控制理解为各种规章的制定,认为只要建立了各种规章就等于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而忽视了环境建设及整个控制过程;有的人则认为加强控制会挫伤职工积极性,从而排斥控制;有的人甚至认为控制只是一种权力,而不能主动控制。
2、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司治理机构;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合理分配权限、公平分配利益,并明确各自职责;建立有效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以及符合公司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民主透明的决策程序和管理议事规则,高效严谨的业务执行系统以及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和反馈系统。
3、正确处理“人”和控制的关系,使控制能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晋升、淘汰等人事制度,制定严格的个人收入和工作业绩挂钩的薪酬制度和分配制度,并做到考核及时、奖罚到位。其次,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控”现象,树立制度优先的思想,让全体职工认识到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负的责任及内控对于企业及自身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所有的人都处于制度的控制之中。
4、要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企业战略目标进行长远规划,并以其为指导制订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经营目标,然后再以其为依据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受到特定目标的影响,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其经营目标不同,控制的方法和重点也应不同。
5、条件允许的企业,应建立控制环境评价制度,由专职部门或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定期检查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及时加以改进。评价内容可以包括:(1)企业经营管理者是否重视内部控制,其工作方式和风格是否有利于内部控制;(2)现有组织结构是否有利公司业务活动的计划、协调和控制;(3)产权关系是否明晰,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健全;(4)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是否建立,是否明确;(5)各项管理控制方法是否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6)内部审计是否独立,审计功能是否有效;(7)企业人事制度能否确保公司职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8)外部监督机构对本企业监督力度如何,能否自觉接受外部监督。
6、要高度重视外部社会环境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方针政策导向、经济发展的长远期规划、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经济状况的稳定程度、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否及稳定程度、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管程度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控制重点及方式方法。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使其内部控制环境更适应日益变化的外部环境。
7、自觉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机构的监督。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社会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易忽略或较难发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自我完善。
责任编辑 季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