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加入WTO后中国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去。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特征,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探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会计变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会计界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会计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孕育成长,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计也不例外。概括地说,经济全球化对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方面。会计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国际化。但是,由于会计是一门深受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影响的学科,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从世界各国来看,没有哪两个国家在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要实现会计的国际化,比较现实的做法是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尽量减少各国会计准则逻辑上的冲突,并改进国家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待时机成熟时,再在一定区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采用统一的会计准则。目前,会计的国际协调已得到了日益广泛...
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基本特征。加入WTO后中国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去。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特征,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产生的影响,探求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会计变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我国会计界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经济全球化对会计的影响
会计作为一项经济管理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孕育成长,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计也不例外。概括地说,经济全球化对会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准则方面。会计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国际化。但是,由于会计是一门深受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影响的学科,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因此,从世界各国来看,没有哪两个国家在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准则等方面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要实现会计的国际化,比较现实的做法是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尽量减少各国会计准则逻辑上的冲突,并改进国家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待时机成熟时,再在一定区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采用统一的会计准则。目前,会计的国际协调已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和来自绝大多数国家以及国际性组织的推动,会计的国际协调已成为各国政府增强本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降低跨国公司信息转化成本和提高筹资效率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
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是未来会计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由于会计环境的差异,这种协调进程极可能先在地区之间展开。事实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无不在内部协调各成员国的会计行为。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等,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国之间的会计模式均呈现出一种趋同现象。
2、会计服务市场方面。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必须开放会计服务市场,因此会计服务市场必将呈现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会计服务的国际化带来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除了审计标准的统一问题外,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开放与保护的关系。与发达国家的会计服务机构相比,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师事务所无论在事务所的规模和人员素质方面,还是在服务的技术和手段、事务所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均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又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因此,不要说开拓国际市场,就连保住国内市场也很难。在此情况下,如何处理好开放和保护的关系,在不违背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护和提升本国民族会计服务业的利益和地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融入全球化浪潮时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会计信息系统方面。毫无疑问,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会计信息披露将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会计信息将更迅速、更有效地突破时空限制。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保证网上信息的质量。此外,由于现代企业的信息化改造,网络时代的企业会计系统必将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其他功能信息系统的融合,实现信息集成。
4、新的会计领域方面。经济全球化不仅使传统的国际会计三大难题(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更加突出,还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领域。比如,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的收入确认带来了巨大冲击;再如环境会计问题,如何通过会计工作实现环境控制的目的,将成为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创新所带来的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WTO对有关关税壁垒的规定所带来的税务会计和法务会计等问题,等等,都亟需会计界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会计的挑战及中国会计发展战略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会计提出了诸多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发展空间。那么,我国应制定什么样的会计发展战略,来应对这些挑战,并进而促进自身发展呢?我们认为,应主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明确中国会计的发展目标。中国会计的发展目标,从长远来看,应当是融入世界会计发展的潮流,与世界会计发展和国际惯例相衔接。在这一长远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我们认为,我们的近期目标应是加快会计准则建设的国际化步伐,逐步缩小中国会计与国际惯例之间的差异,使中国会计准则在大多数重要方面符合国际惯例,提高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正确处理会计的中国特色与尊重国际惯例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2、在财务会计领域内加快国际化进程。具体来说应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借鉴国际惯例,构建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已发布的基本会计准则来看,其行文过于简单,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间的关系缺乏深入系统的阐述,因而也不够严谨。另外,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缺乏逻辑上的一贯性。这就造成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发展缺乏一个规范性的理论基础。随着中国会计环境的变化,构建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势在必行。
(2)加快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一方面具体会计准则制定的步伐应当加快,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已发布的会计准则。在此还需要强调两点,一是金融全球化意味着各国金融制度和市场结构必将进一步趋同,因此,在涉及金融制度结构、监管体系以及会计制度时,中国特色的成分可能会逐步减少,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二是在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方面,我们应通过积极参与重要的国际会计组织的会计协调活动,不断扩大中国会计的国际影响,要由被动的、单向的借鉴国际惯例逐步向主动的、双向的会计协调方向发展。
(3)加强对国际会计问题的研究。由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时间还不长,目前几乎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跨国公司,对国际会计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不够深入。随着我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企业集团化步伐的加快,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出现一批跨国界的企业“航母”。跨国公司的发展必然带来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国际会计问题,我们应尽快学习和掌握国外的研究成果,将之“洋为中用”,指导我国跨国公司财务会计工作向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3、提高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经济全球化趋势促使我国企业将更广泛地、直接地融入到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去。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注重会计的管理作用的发挥。在这方面,管理会计应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与国外成熟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工作还相当落后,内部控制不健全、损失浪费严重等导致成本过高,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不完善又难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等等,都表明提高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在会计体系中的地位,推进对二者的研究和应用已迫在眉睫。
4、加快培育会计市场,提高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国际竞争力。市场准入是WTO的一项重要原则,它规定了成员国必须对其他成员国开放其市场,允许其他成员国的企业到本国开展经营业务。加入WTO以后,外国会计公司必将进一步进入我国会计市场,它们的进入将对我国仍显稚嫩的会计服务业形成巨大的冲击。面对国外会计公司的竞争,中国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全力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审计人员,在规模化、多元化、信息化方面加快进程,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以迎接国际挑战。
责任编辑 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