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考证时代的到来,恐怕所有即将或者已经在职场上奔波冲杀的人都会有所感受,并随波逐浪。
对自己生涯有所规划的人和职业经理人也许也会去考证,但他们的思考却不是简简单单地适应或追随潮流,正如记者作新闻报道前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家备忘录:
我适合朝哪一个职业发展?
这一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根据自我评估而作出职业方向的选择。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要远远高于其他活动,勿庸置疑,职业生涯的选择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笔者把它作为职业规划的起点。
职业刚刚起步时或许对自身究竟适合哪一类工作并没有很深的感受,但随着经验的累计,就有必要时时反省自己,判断自己是否踏在一条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正轨上。笔者在“五大”的一些老同事,虽然许多仍旧在财务管理和审计领域发展,但也有不少改行作了销售经理、资深“猎头”甚至索性自己开了公司。这些人在作出决策之前,往往都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的结合,而且现在对自己的发展也有了更大的热情。
“天生我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不同的,合理充分地利用这点,对于未来的成长也大有裨益。而在财会领域,对数字...
考证时代的到来,恐怕所有即将或者已经在职场上奔波冲杀的人都会有所感受,并随波逐浪。
对自己生涯有所规划的人和职业经理人也许也会去考证,但他们的思考却不是简简单单地适应或追随潮流,正如记者作新闻报道前一样,他们也有自己的私家备忘录:
我适合朝哪一个职业发展?
这一问题的实质其实在于根据自我评估而作出职业方向的选择。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要远远高于其他活动,勿庸置疑,职业生涯的选择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所以笔者把它作为职业规划的起点。
职业刚刚起步时或许对自身究竟适合哪一类工作并没有很深的感受,但随着经验的累计,就有必要时时反省自己,判断自己是否踏在一条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正轨上。笔者在“五大”的一些老同事,虽然许多仍旧在财务管理和审计领域发展,但也有不少改行作了销售经理、资深“猎头”甚至索性自己开了公司。这些人在作出决策之前,往往都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个性与职业的结合,而且现在对自己的发展也有了更大的热情。
“天生我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天赋是不同的,合理充分地利用这点,对于未来的成长也大有裨益。而在财会领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尤为重要。
眼下的考证热中,经常有一些人,其中大多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对自己将来往往没有一个明晰的规划,只是跟着宣传追波逐流。不错,获得××资格证书的确对于就业有一定帮助,但在没有明白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下,胡乱跟风往往会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
时下形形色色的证书很多,但对每一个人来说,却未必都适合,兼之有些媒体的造势,难免有误导的嫌疑,所以有必要仔细衡量一下自己的性格和特长,判断职场的发展方向,才能决定是否选择考证以及考什么证。因为职业成就及薪金的高低决不是简简单单凭一张证书就能决定的,这个误区,千万要留意。
为什么要考?
明确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后,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考什么证。因为能力之于证书更为重要。职场利器,简单地说就是能力二字。现结合个人的经历,就此谈点看法:
1、须具有对业务流程的了解,对市场变动趋势的掌握及职场沟通能力;2、具有协调、沟通能力,面对关键问题能做出及时判断;3、自己的专业技能必须要熟练而非仅仅限于书面知识,具备流利的英语口语及写出规范的书面英语报告能力,对办公软件的熟练掌握,并且具有及时学习新技能的能力;4、具备开放、健康而年轻的心态;5、最重要的一点,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并能做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事实上,并不是像有的人想象的那样,有了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就能进会计师事务所或得到高薪,关键还是在于能力的培养。“五大”招聘员工时,是否是CPA并不重要,因为公司会提供培训和假期给你条件准备考试,而能力的培养却是长期的。
那么,就不用考试了吗?也不是。
在弄清自己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考试,掌握一些以前并未掌握的知识,那是有益的。或者在进入一个以前并不相关行业之前先通过其专业考试,一方面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为自己添加机会和筹码,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所以,在准备考试前,先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考,效用真的那么大吗?
考什么?
即便是同类方向,也有“土”“洋”之分,在这里不想谈ACCA与CPA哪一项更有市场价值的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总体来说,要把握好市场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方向,平时多关心一些时事新闻、国际趋势,就能大致地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所了解。举例来说,笔者三四年前就大力向几位朋友提出朝税务方面发展的建议,因为我国税制相对国外还不够完善。根据哪里有不足哪里就有机会的通用原理,也由于受WTO等国际化浪潮的影响,可以想象未来企业和个人税务代理会大有可为。如果你拥有丰富的财税知识与相关法律知识,那将更是紧俏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要有全局观和洞察力,不能将目光局限于当前工作学习范围的小圈子里,多实践多思考,要作时刻有准备的人,走在时间的前面。
我现在在职业发展的什么阶段?
这一点比较简单,对于那些还没有或是刚刚起步的人来说,如果还没有弄清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一些通用能力的培养可能更适合一些,比如英语和电脑。而对于已经在职场上小有建树或者即将达到某个阶段的经理人而言,就要学会用产品生命周期这一工具结合“波士顿模型”来衡量计划未来的发展了。你可以选择作复合型人才,也可以考虑朝管理方向深入。
什么时候考?
关于什么时候考的问题,笔者的见解是:
1、如果正踏在适合自己发展的正轨上,那一般情况下,应当在工作中学习,而不是轻易离开自己所喜欢的工作。要知道,企业作为利益驱动,总是希望能够找到可以马上着手工作的员工,而不需要一个只图自己个人发展的利己主义者,所以经验和能力往往比证书值钱得多。
2、即便现在的工作不符合自己个性和长远发展,那么,也不要轻易放弃工作,要做好权衡利弊的分析。比如为了考试辞去了工作,即使通过考试获得了资格证书,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概率又有多少?万一没有通过考试而且又没有找到工作,那么是否能承受得起没有工作的压力?
3、每天给自己一个任务清单,按照重要性程度排列,并依次完成,充分利用点滴时间,总能够有一点进步。笔者参加的专业资格和MBA入学考试就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准备的,很多朋友也和我一样,所以并非得作出背水一战的决定不可。没必要给别人看姿态,而给自己增加无谓的麻烦。
责任编辑 刘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