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5 作者:郑德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工商学院)
[大]
[中]
[小]
摘要:
一、英、美、法国家独立董事的特点分析
独立董事的概念和制度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英、美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一)独立董事制度是以“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即董事会一会制,没有独立的监督机构,因而力图在现有的单层制度框架内进行监督机制的改良,引入独立董事,使董事会能够对公司管理层履行监督职责。
(二)独立董事须具备行权能力和行权基础。英、美国家选择独立董事的标准,侧重自身的行权能力和行权基础两个方面的考量。从人格方面,注重社会声望和个人信誉的考核;从职业和阅历方面,着重选择丰富管理经验的在职或退休企业家,以及具有丰富执业经历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
(三)配套环境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英美法系国家通过《公司法》、《公司治理原则》及《上市规则》等,形成一整套独立董事制度体系,保障独立董事职责的行使和作用的发挥。依靠“立法与监管”、“市场反应”、“行业自律”等市场的激励和约束,为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外部动力。同时,独立董事制度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外部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监管、市场信用机制、资本市场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多层次形成制度互补,保障...
一、英、美、法国家独立董事的特点分析
独立董事的概念和制度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出现在英、美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下特点:
(一)独立董事制度是以“一元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即董事会一会制,没有独立的监督机构,因而力图在现有的单层制度框架内进行监督机制的改良,引入独立董事,使董事会能够对公司管理层履行监督职责。
(二)独立董事须具备行权能力和行权基础。英、美国家选择独立董事的标准,侧重自身的行权能力和行权基础两个方面的考量。从人格方面,注重社会声望和个人信誉的考核;从职业和阅历方面,着重选择丰富管理经验的在职或退休企业家,以及具有丰富执业经历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
(三)配套环境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英美法系国家通过《公司法》、《公司治理原则》及《上市规则》等,形成一整套独立董事制度体系,保障独立董事职责的行使和作用的发挥。依靠“立法与监管”、“市场反应”、“行业自律”等市场的激励和约束,为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外部动力。同时,独立董事制度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外部中介机构、资本市场监管、市场信用机制、资本市场融资机制等多方面多层次形成制度互补,保障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运作。
二、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障碍分析
我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是从英美法系框架中移植过来的,由于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的问题。
(一)体制和模式的差异。
与英美公司权利一元模式不同,我国属于二元权利模式,公司内部存在着一个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常设机构—监事会。我国《公司法》已就监事会的组成和职权作了明文规定,所以在我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应考虑监事会存在的现实。如何制定切实的措施使监事会能够有效运行起来,并使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在监督方面各有侧重,功能互补,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管理层的缺失。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产生了庞大的职业经理层。在我国,职业经理层远未建立,企业管理非职业化现象非常严重。并且,有能力担任合格独立董事的人员也不多,他们可能知识具备了,但缺乏市场化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对公司的判断能力不够;一些人可能经验、能力具备,但时间不允许或自律不够,不能独立地、公正地履行职责。
(三)信誉及社会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有了专门对公司高管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独立评估的中间机构。在我国,个人信誉体系尚未建立,公司高管人员的社会评价体系几乎不存在,这不利于独立董事职责的履行,也不利于职业经理层的发育。
另外,目前我国独立董事所面临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制度不完备、配套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也成为发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障碍。
三、发展、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几点思考
发展、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关键,一方面是公司治理(包括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监管、资本市场激励与约束等外部治理)与独立董事制度互为作用、互相促进;另一方面是制度环境与配套体系方面的健全与完善。
(一)有效改善公司治理
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推进产权主体多元化。我国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的现状导致了两个问题:一是股权过度集中,造成了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公众投资人等之间的利益矛盾,占绝对控制地位的大股东,其内部控制行为给上市公司治理带来诸多困扰。二是由于目前国有股权不能流通,使拥有绝大部分股权的不可流通股股东与可流通的公众股股东价值基础和利益取向相背离。国有股股权无法通过证券市场价格反映其实际价值,造成了由国有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与股票市场严重脱节。同时为保证市场的有效,独立董事应保证上市公司向资本市场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和完整、准确、及时的公司公开信息,以便股票价格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价值。
2、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互相依存、互为促进,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也是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没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制度不可能发挥作用,没有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配合,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够完整和健康有效。因此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积极建立和发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促进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改善;同时,以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来推动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完善。
3、加强外部治理,使内部和外部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结合。与公司内部治理和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相配合,强化外部约束,加强上市公司监管,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真正流通。在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之间建立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利益(股东利益、经营者利益)和市场价值相关联,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同时,建立、发展、完善证券市场的退出机制,通过规范、有效的退市制度,确保上市公司质量;健全、完善公司收购法律和制度规范,通过接管市场维护资本市场管理纪律。引进市场机制,通过接管市场压力、控制权市场压力、证券市场退市制度、资本市场价格机制,对公司内部治理和独立董事制度建设形成良性的激励与约束。
(二)规范法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体系,促进独立董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1、规范法律环境,给独立董事制度必要的法律支持。
“独立董事”在我国《公司法》中无专门的规定。目前有关独立董事的规定散见于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等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中。借鉴美国独立董事的发展经验,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建设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使独立董事制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首先,应尽快修改《公司法》,增加独立董事条款。从法律上肯定独立董事的地位,确认独立董事制度。第二,以约束力强的规章制度,如《独立董事法》,对独立董事的权利、责任、义务、人员来源、组织方式及薪酬安排等加以约束,并明确在上市公司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要达到的比例。应赋予独立董事与其责任相适应的法律权利,使独立董事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第三,应区分独立董事与非独立董事的法律责任,尽快在法律和规章制度中对各自的责任进行明确,以便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第四,应尽快在法规和司法实践中建立起对独立董事的法律保障,使独立董事什么情况下该承担法律责任,什么情况下不该承担法律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都有章可循。第五,应明确独立董事和监事的分工。
2、健全制度体系,发展、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现行独立董事制度,有必要在独立董事的选任、产生、激励和约束、队伍的建设以及职业规范等方面进行完善。
(1)独立董事如何产生?独立董事的产生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有足够的能力完成独立董事职责。应当对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进行规范。一是独立董事的提名。在这个最基础的环节上,应实行大股东回避制度,以避免独立董事对大股东产生依附感或大股东对独立董事形成控制。随着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推荐权可以交给前任独立董事或独立董事的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以便逐渐形成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规则。二是选举和聘任。提名后的选举和聘任权,应当由《公司法》进行明确规定,由股东大会行使这一权利,并实行差额选举。三是审核权。上市公司选举的独立董事,应当报请监管机构审核,以便于监管。为加强有效监管,监管机构应建立任职记录并进行评议。待监管机构审核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的聘任生效。
(2)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保障体系。国外的独立董事大都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财产实力,而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完善的董事责任保险体系,这使得独立董事在履行权利时有能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形成权利、义务、责任、风险相对称。目前国内在任的独立董事大都难以对其职责和权利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社会保险体系也不健全,必然会影响独立董事制度的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形成有效的独立董事激励约束体系(包括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报酬体系、风险保障体系),完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在明确权利、责任、义务的基础上,采取利益驱动和道德激励相结合,通过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个人信誉等方面共同约束。激励约束机制的基础是绩效评价体系,手段是责任报酬体系,保障是责任保险体系。笔者建议,应该从责任履行的效果、市场反应(需要解决证券市场与独立董事责任关联度指标的设计)和监管层评价、可操作性等几个原则出发,从实践中探索、完善,尽快建立起规范、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独立董事绩效评价体系。通过薪酬标准和薪酬形式的合理设计,以保证独立性为前提,将利益与独立董事的责任、劳动付出、发挥的作用等方面有机结合,逐步实现薪酬标准市场化,使贡献与收益相关,形成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对于忠实、尽职的独立董事面临的诉讼和赔偿风险,进行合理保护,通过完善风险保障体系,保证独立董事的风险合理担当。
(3)培育我国独立董事队伍,促进独立董事的职业规范的形成。目前符合选任标准的独立董事人才匮乏,称职的独立董事人才资源稀缺,无法满足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投资者和监管层的现实需求。发展壮大我国独立董事队伍是当务之急。有效的途径是:培育独立董事人才市场,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通过市场需要和制度要求两个方面,完成独立董事选任原则的调整;通过市场促进独立董事职业化建设,形成良好的适应市场和制度需要的独立董事人才选择机制。同时规范职业环境和职业道德,建立独立董事职业规则。促进行业规范的形成,促进行业公会、协会等独立董事组织的发展,形成行业管理和自律。
责任编辑 刘黎静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