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维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医药行业第一家通过强强联合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也是全国医药行业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2000年1月—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47亿元,销售收入33.41亿元,利税3.06亿元,利润1.69亿元,出口创汇591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66%、9.79%、14.18%、14.19%、18%。据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石药集团的产值在全国149个重点化学医药工业企业中排第三位,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列第四位。那么,石药集团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异军突起的呢?它成功的秘诀何在?
一、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1997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原河北制药、石家庄一药、二药、四药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依托,优势互补,组建了强强联合型的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河北省特大型制药企业集团。组建后,石药集团本着“锐意改革、大胆探索”的原则,对企业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机构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调整和完善,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构建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和...
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维生素和半合成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医药行业第一家通过强强联合组建的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也是全国医药行业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2000年1月—11月,完成工业总产值47亿元,销售收入33.41亿元,利税3.06亿元,利润1.69亿元,出口创汇5912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2.66%、9.79%、14.18%、14.19%、18%。据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公布的统计结果,石药集团的产值在全国149个重点化学医药工业企业中排第三位,销售收入和利润均列第四位。那么,石药集团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中异军突起的呢?它成功的秘诀何在?
一、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1997年,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原河北制药、石家庄一药、二药、四药以资产为纽带,以产品为依托,优势互补,组建了强强联合型的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河北省特大型制药企业集团。组建后,石药集团本着“锐意改革、大胆探索”的原则,对企业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机构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调整和完善,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原则构建新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石药集团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了规范的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形成了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相互制衡的机制。并对下属30多家子公司、分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对有名牌产品、市场有竞争力的予以保留扶持,对产品落后、市场竞争力差的实行合并淘汰,形成了9个子公司由集团统一管理、其他子公司分级管理的模式,理顺了内部关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其次,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规模效益。强强联合不是把几条船绑在一起“铁索连舟”,而是把部件拆散,重新设计,建造成能抗击市场风浪的航空母舰,收到1+1大于2的效果。为取得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石药集团对原有生产布局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按产品特点进行了专业化分工,形成了青霉素、维生素C、半合成抗生素等八大专业生产基地,使企业的有效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改变了产品结构不合理、品种重复、生产成本高的状况。
第三,取长补短,化单一优势为整体优势。强强联合的企业各有所长,河药的优势是机制活、观念新,集团就推行河药“活”的机制;一药拥有上市公司,集团就坚持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充分发挥上市公司的融资作用。1994年在香港上市的子公司“中国制药”,现市值近30亿元,累计融资10.7亿元,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快捷的市场信息。
第四,推行机构改革,挖掘企业潜力。经过认真研究,在集团内部开展以精简机构、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克服了机构庞大、职能重叠的弊端。精简后,全集团管理处室由120个减少为65个,中层干部由400人减少为280人,管理人员由870人减少为450人。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所有的中层干部和管理人员通过答辩考核,竞争上岗,择优聘任。领导干部搬掉了“铁交椅”,用“球员制”代替了任命制和任期制,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竞争意识,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经营积极性。
二、把握市场脉搏,为企业发展营造新的活力
企业的生命在于市场,市场“活”了,企业就“火”了。企业要搞“活”,关键是要把握市场脉搏。石药集团始终把消费者当主角,花大力气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自觉地把消费者的需求转化为企业的经营行为,做到“生产围着成本转,成本围着产品转,产品围着市场转。”
但是,具有产品优势并不等于就赢得了市场,其间还有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营销。为了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石药集团推行了一套全新的营销策略:一是统一市场和品牌,充分发挥“集团军”优势。合并组建了集团公司外贸进出口公司、新药销售公司、制剂销售公司,并对经营工作实行了“五统一”的管理,即统一品牌、统一政策、统一价格、统一管理和统一包装。二是在全国设立了60多个分销机构,并在美国、智利设立了驻外办事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走向世界的营销网络。三是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通过招贤纳士、内部选聘,把大批医学、药学专业人员充实到销售队伍中,集团营销人员从200人增加到2000人,占职工总数的17%,其中95%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四是积极采用多种营销方式。一方面通过广告宣传树形象、创品牌,以品牌战略带动产品经营;另一方面通过商业批发、授权代理、临床推广、药店零售和连锁经营等营销方式,面向患者、医生、医院,面向终端客户,扎扎实实做好促销工作。五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石药集团始终坚持国内、国外市场两个“轮子”一齐转,不断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石药集团外贸公司采取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和促销手段,调整市场结构和客户结构,积极发挥外贸公司的服务职能和窗口作用,全面完成了既定目标,产品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1月—11月,出口创汇591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
三、加快技术开发,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
一是狠抓技术改造,增强发展后劲。“九五”以来,集团先后投资6亿元,建成了青霉素深加工、头孢菌素、VC衍生物等一大批新项目。对于每个项目,都是认真调研、周密策划、详细论证、果断决策,保证上马一个、成功一个、盈利一个。如投资2亿多元的7—ACA项目,仅用10个月就建成投产,当年实现利润2500万元。
二是注重科技整体优势的发挥,加强技术中心建设。集团成立后,将原来分散在各子公司的科研机构合并,成立了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中心形成了集综合情报信息、科研选题立项、工艺研究、临床药理、分析测试、中试生产、设备保障、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科研体系。集团每年的科研经费都在1500万元以上,1999年直接科研开发投入达2000万元,加上技术改造、产品引进等投入约5000万元,占全年销售收入的3.0%,接近高科技企业科研开发投入水平。
三是依靠科学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按照美国药典、英国药典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国内市场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100%。
四是广招科技英才,逐步提高科研技术水平。集团视人才为资本,以优厚的待遇广纳贤才,硕士分配住房、给安家费;博士还配备了轿车。目前,集团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达4500名,占职工总数的1/3以上,其中硕士43人,博士8人,有3名博士后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同时,推行课题承包制和课题投标及项目负责人制,使科研、技术创新成果与科研人员利益挂钩,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迅速增强,每年开发十几种国家级新药,现已有34种国家级新药投放市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国经济改革的大潮为石药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着眼未来,石药集团正满怀信心、昂首阔步地迈向国际舞台。
责任编辑 周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