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国有企业应重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
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是不争的事实。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现代经营学的立场看,个中原因最值得重视的是经营机制原因和管理原因。我们认为,造成管理不力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重视资本成本,尤其是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误以为国有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无节制、无条件地利用。而事实上,如果将权益资本成本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那么不仅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更是难堪,而且,即使有一定盈利的企业也会出现不足以补偿权益资本成本的可能。
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配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即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一般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是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其实,早在几个世纪之前,经济学家Hamilton就认为一个企业要为股东创造财富,...
一、国有企业应重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
我国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佳是不争的事实。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现代经营学的立场看,个中原因最值得重视的是经营机制原因和管理原因。我们认为,造成管理不力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重视资本成本,尤其是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误以为国有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无节制、无条件地利用。而事实上,如果将权益资本成本作为国有企业必须考虑的因素,那么不仅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更是难堪,而且,即使有一定盈利的企业也会出现不足以补偿权益资本成本的可能。
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配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即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一般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因此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实质上是虚增了利润,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
其实,早在几个世纪之前,经济学家Hamilton就认为一个企业要为股东创造财富,就必须获得比其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更高的报酬(Hamilton,1777年)。其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Alfred Marshall提出了经济收益的概念,并认为企业必须产生足够的利润以补偿所有投入资本的成本才能长期生存(Alfred Marshall,1890年)。当然,从信息有用性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账面成本若脱离其社会真实成本,企业的盈亏也就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总之,只有当企业的经营者认识到使用任何资本都必须支付其真实的成本,而不存在免费资本时,经营者才会通过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和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来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
二、运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在强调企业的经营者应树立权益资本成本观念的同时,作为对企业进行评价考核的有关部门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从制度上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资本成本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国有资本管理部门在设置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财务指标时,必须考虑资本成本因素,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避免国有资本“免费使用”的现象。
经济增加值就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把剩余收益的类似观念与现代企业财务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所有的资本具有成本以及获取比资本成本更高的收益才是为股东创造了价值的思想结合了起来,其计算公式一般为: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营业净利润-投资资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利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如果该指标为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投资者(包括国家)的财富获得了增加,也就是说国有资本实现了增值;如果该指标为零,则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包括国家)预期获得的收益,投资者的财富既未获得增添也未遭到损失,即国有资本实现保值;如果该指标为负数,则表示国有企业价值发生损失,投资者(包括国家)的财富遭到损失,即国有资本未实现保值增值。利用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树立现代企业理财的成本观(资金占用代价观),充分重视企业国有资本的使用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强调国有资本的营运效率,唯有如此,才能作出正确的长、短期投资决策,避免国有资本被长期低效占用或冻结,才能加速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和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 袁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