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标准成本中心 建立标准成本中心的条件是企业将要生产的产品在种类上已经确定,数量上可以度量,并且已知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对于任何一种重复性经营来说,只要其产品的实际数量能够计量且能够说明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所希望达到的生产函数,就可以建立标准成本中心。一般说来,制造部门耗用的主要成本(直接原料及直接人工)与产量的关系,通常较为明确;而一些服务性行业,诸如快餐业、银行业或医疗保健机构,其成本与服务人数的关系也很直接,故均可采用这一成本制度。标准成本中心的管理者不对该中心业务活动水平的变动负责,但要对那些在成本中心的能力范围之内,达到外部决策所要求的效率承担责任。效率是通过为生产所要求的产出量而耗用的投入量的多少来计量的。这就是说,如果采用全部成本法,管理者将不对由于量差而产生的少分配的间接费用负责,但却负责控制随业务活动量变化的预期的间接费用和中心内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水平。由于标准成本中心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不是由该中心的管理者决定的,因而也不必对收入和利润负责。对于标准成本中心所生产的产品来说,要根据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评估其效率,而对于其经营效果的评估,则要看该中心是否在指定的质量...
标准成本中心 建立标准成本中心的条件是企业将要生产的产品在种类上已经确定,数量上可以度量,并且已知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量。对于任何一种重复性经营来说,只要其产品的实际数量能够计量且能够说明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所希望达到的生产函数,就可以建立标准成本中心。一般说来,制造部门耗用的主要成本(直接原料及直接人工)与产量的关系,通常较为明确;而一些服务性行业,诸如快餐业、银行业或医疗保健机构,其成本与服务人数的关系也很直接,故均可采用这一成本制度。标准成本中心的管理者不对该中心业务活动水平的变动负责,但要对那些在成本中心的能力范围之内,达到外部决策所要求的效率承担责任。效率是通过为生产所要求的产出量而耗用的投入量的多少来计量的。这就是说,如果采用全部成本法,管理者将不对由于量差而产生的少分配的间接费用负责,但却负责控制随业务活动量变化的预期的间接费用和中心内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水平。由于标准成本中心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不是由该中心的管理者决定的,因而也不必对收入和利润负责。对于标准成本中心所生产的产品来说,要根据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评估其效率,而对于其经营效果的评估,则要看该中心是否在指定的质量和时间上达到了所要求的产量。
收入中心 确定收入中心的目的是为了组织营销活动。典型的收入中心通常是从生产部门取得产成品并负责销售和分配的部门,如公司所属的销售分公司或销售部。若收入中心有制定价格的权力,则该中心的管理者就要对获取的毛收益负责;若收入中心无制定价格的权力,则该中心的管理者只须对实际销售量和销售结构负责。为使收入中心不仅仅是追求销售收入达到最大,更重要的是追求边际贡献达到最大,因而在考核收入中心业绩的指标中,应包括某种产品边际成本等概念。随着分配、营销和销售活动中作业成本法的逐渐采用,销售单位能够把它们的销售成本和对每个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成本考虑进去,这样企业就能够用作业成本制度把履行营销和销售活动的收入中心变成利润中心,从而可以对销售部门的利润贡献加以评估。因而,将许多分散的经营单位仅仅作为收入中心的情况越来越少了。
酌量性费用中心 适用于那些所生产的产品不能用财务指标来计量的单位,或者那些耗费的资源与取得的成果之间没有密切关系的单位,如会计、公司规划、电子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人事管理、研究与发展,以及广告部门等,政府机关及非营利组织亦适合采用这一成本制度。酌量性费用中心通常用其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比较,以衡量其绩效。酌量性费用中心的管理者与中央管理层之间具有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在决定酌量性费用中心的预算水平时,要依赖于了解情况的专业人员的判断。中央管理层应该信任酌量性费用中心的管理者,并与他们密切配合,以确定适当的预算水平。酌量性费用中心与标准成本中心的一个主要差异在于:一旦确定了预算,那么向下级管理人员施加压力,使其实际成本低于预算的做法未必有利,也不能成为评估效率高低的依据。酌量性费用中心的控制最终还需用专业人员对该中心所提供的劳动水平和质量作出有根据的判断。在近来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基础上,以前被当做酌量性费用中心的组织单位逐渐成为标准成本中心或利润中心。
利润中心 通常是指一个管理者有权制定资源供应决策并选择市场的组织单位,如公司内的事业部。一般说来,利润中心应将其产品大部分销售给外部客户,而且对于大部分原材料、商品和服务都有权选择供应来源。在利润中心,由于管理者没有责任和权力决定该中心资产的投资水平,因而利润就是其唯一的最佳业绩计量标准。但同时这些利润数字水平还需要补充大量短期业绩的非财务指标。采用适当方法计量的利润是判定该中心管理者运用他们所取得的资源和其他投入要素创造价值能力的一个短期指标。在利润中心,管理者具有几乎全部的经营决策权,并可根据利润指标对其作出评价。
投资中心 是指当下级管理者具有利润中心所描述的全部职责,同时对于营运资本和实物资产也具有责任与权力,并以其所使用的有形资产和财务资产的水平作为业绩计量标准的中心,如大型集团所属的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等。投资中心是利润中心的一般形式,其获利能力与其所使用的创造利润的资产相联系。典型投资中心的业绩计量标准是投资报酬率和经济附加值。但试图使投资报酬率指标扩大的管理者有可能会有拒绝那些投资报酬率低于部门目前投资报酬率,却高于部门资本成本的投资机会的倾向。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经济附加值来克服。经济附加值通过从部门净收益中减除部门平均投资的资本成本而得到。
责任编辑 袁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