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我们林源炼油厂充分认识油少人多的厂情和炼厂所处的竞争环境,不断增强危机感,从居安思危到居危思变,下决心探索一条降低成本、挖潜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全面推行班组核算,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使全厂上下形成了“成本在心中,效益在手中”的局面。1998年,在上半年亏损2600万元的情况下,下半年一举扭转亏损局面,当年实现利润9523万元。其中平均吨油加工费下半年比上半年降低28元,共计增加盈利2106万元,为实现集团公司确定的全年盈利目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年1—3月,我厂累计加工原油360843吨,完成统配计划的25%,累计实现利润534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利润指标的59%。其中由于销售成本降低而增加利润4423万元,而销售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又是通过深入开展班组核算取得的。据统计,由于此项原因增加利润2463万元。
一、班组核算的基本做法
我厂实行班组核算的指导思想是: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厂内,细化管理,增收节支,打开增效突破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开辟企业生存发展的新途径。
开展班组核算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行单装置效益核算。1997年初,从开发和编制单装置效...
近年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我们林源炼油厂充分认识油少人多的厂情和炼厂所处的竞争环境,不断增强危机感,从居安思危到居危思变,下决心探索一条降低成本、挖潜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全面推行班组核算,收到十分明显的效果,使全厂上下形成了“成本在心中,效益在手中”的局面。1998年,在上半年亏损2600万元的情况下,下半年一举扭转亏损局面,当年实现利润9523万元。其中平均吨油加工费下半年比上半年降低28元,共计增加盈利2106万元,为实现集团公司确定的全年盈利目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今年1—3月,我厂累计加工原油360843吨,完成统配计划的25%,累计实现利润534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利润指标的59%。其中由于销售成本降低而增加利润4423万元,而销售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又是通过深入开展班组核算取得的。据统计,由于此项原因增加利润2463万元。
一、班组核算的基本做法
我厂实行班组核算的指导思想是: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厂内,细化管理,增收节支,打开增效突破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开辟企业生存发展的新途径。
开展班组核算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行单装置效益核算。1997年初,从开发和编制单装置效益核算软件开始,我厂迈出了班组核算的新步子。我们自主开发的软件,输入数据后5分钟内便可输出吨油利润、成本、单位加工费、保本加工量、原油和原材料可承受价格等数据。然后通过核算,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实行成本控制,并把成本和利润同奖金挂钩。
实行单装置效益核算,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挖掘装置潜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但由于各装置之间存在产品互供关系,单个装置效益好,整体效益不一定最好,不能确保全厂综合效益处在最佳状态。
第二阶段,生产装置联合核算。1998年初,在单装置效益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装置联合核算,保证全厂综合效益最佳化。具体办法是:(1)各生产车间耗用原材料及水、电、汽、风等按模拟市场价核算转账,产成品也按当月平均市场价核算,得出车间生产成本和利润,并与奖励挂钩。(2)实行零目标利润考核和成本否决制,即利润为零时奖金为零;吨油利润每增加1元,人均奖金增加1元,成本超出计划指标否决奖金,并按一定比例扣发工资。(3)辅助生产车间按所供产品市场价计算收入,按收入与成本差计算奖金,负差同比例扣工资,单位加工成本每降低1元人均加奖10元,每升高1元扣工资10元。辅助生产车间按工作性质不同,分别把全部成本折算成吨原油成本,如动力车间计算吨原油动力成本,储运车间计算吨原油储运成本,化验车间计算吨原油化验成本。
实行生产装置联合核算,实际是将车间置于模拟市场的舞台,车间管理人员有了压力,工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但是直接从事生产的操作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然被动接受管理。
第三阶段,把模拟市场、成本核算机制从车间推行到班组,实行班组核算。经过前两个过程的实践,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影响利润的关键在于成本,而班组是企业的基本细胞,控制成本的按扭就控制在每个班组及每位职工手上。从1998年5月份开始,我厂全面推行班组核算制。
班组核算的基本思路是,将市场压力直接作用在岗位职工身上,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心内容是,以班组为内部生产经营基本核算单位,模拟市场核算,收益与班组及个人挂钩。班组核算的具体做法,一是统一设计生产及辅助生产单位班组经济核算表;二是厂财务部门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向车间发布市场价格;三是车间将成本构成的各项指标分解到每个班组,成本、利润的考核结果与班组、职工收入挂钩。一个运行班下班后,根据当班的加工量、产品量、各项消耗及费用,算出本班的吨油利润和加工费,同时根据计算公式得出本班的奖金额。
班组的奖金由目标利润奖、目标成本奖两部分组成。目标利润奖由各班组的月累计吨油利润决定。吨油利润为零时奖金为零,吨油利润每增加1元,人均奖金增加1元,吨油利润为负数时,同比例扣工资。目标成本奖由各班组的单位加工费决定。单位加工费比计划指标降低,同比例增加奖金,单位加工费超出计划指标否决奖金,并同比例扣工资。这两部分之和乘以班组定额人数得出班组奖金总额,再按不同系数分配到班组成员。劳动纪律、工艺纪律、卫生、安全等方面的考核是在目标利润奖、目标成本奖的基础上进行单项考核和奖罚,考核标准按照《班组评比考核细则》实施。
二、班组核算带来显着效果
(一)促使各车间多生产适销对路、效益高的产品,关停没有效益的装置。以前,生产装置除了检修外一般是不停工的,市场销售形势不好,产品价格低迷时,也只能随行就市;产品堵库威胁到装置运行时,还要进一步压低价格赔本销售。这时实际上是生产不如停产。但由于核算不到位,不清楚装置生产的效益平衡点,故很难做出停产决策。实行班组核算后,能够及时、准确地优化产品结构,多生产适销对路、效益高的产品,同时也能果断决定让没有效益的装置停产,从而使工厂经营决策更具科学性。
(二)促进厂、车间、班组和岗位工人自觉增收节支和节能降耗。实行班组核算,把全员、全过程降成本、增效益工作落到了实处,使全厂各项生产指标在相同生产方案条件下有了很大改善。
(三)班组核算激发了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一是增强了职工的市场观念。采用模拟市场的办法把大家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市场的压力直接作用在每个职工身上,使职工真正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与残酷,从而增强了职工的市场意识。二是成本观念扎根在职工心中。职工在模拟市场核算过程中掌握了车间成本的构成,懂得了增加收入必须首先降低成本。一捆抹布10公斤、22元钱,对成本影响有多大?通过这样算细账,大家自觉养成了抹布用完了洗,洗完了再用的好习惯,每个人都成了精打细算的当家人。三是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班组核算把大家的经济利益捆到一起,协同操作做好了,对大家都有利。四是激发了职工精心操作、自觉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班组核算使职工懂得了只有提高操作水平,才能获取更高的效益,班组成员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比、学、赶、帮、超”的风气浓郁。
三、推行班组核算所采取的配套措施
(一)抓好标准计量等基础工作。计量是核算工作的基础,我厂在这方面舍得投入,舍得下功夫,专门设立计量数据组,负责原油人厂、成品油出厂的计量监督及各运行装置的物料、能耗的计量与统计分析工作。计量系统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都要经过严格考核、培训,拿到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在3年投资500余万元,对计量仪表进行配备改造的基础上,1998年又完成了44项计量仪表的大修项目及8套质量流量计安装项目的收尾工作,为开展班组核算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改革劳动和分配制度。推行班组核算并与职工个人的收入挂钩,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劳动、分配制度,真正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我厂按“以产定编、考核轮训、竞争上岗”和“先待岗、再转岗、后下岗”的办法,使主业队伍累计压缩编制937人,占职工总数的15%,分流人员共670人,不但精干了主业,而且初步建立了企业内部减员增效的灵活机制。在分配上,实行先补贴、真挂钩、硬否决的“三段工资制”。第一段固定性工资补贴,由主业“母体”根据职工工龄和技能等级按比例发给;第二段为计时计件定额工资;第三段为效益工资。“三段工资制”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避免了“分流不分灶,今天分流、明天回流”的情况发生。在实行“三段工资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了《劳动工资管理规定》,规范了11种不同待遇工资和奖励办法。去年对4名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分别给予了2万元奖励。
(三)进行机关机构改革和调整。实行班组核算以后,原有的机关机构设置与新机制已不相适应。1998年底,实施机关机构改革,27个部门精简为12个,机关人员减少92人,占总数的1/3。改革后的机关各部门,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明确了经济责任,自觉围绕效益开展工作。如供应部门认真分析存货周转率,采取措施降低库存,由原来库存资金占用近5000万元降低到去年底的2000万元,今年一季度又降低到1000万元,并采取代储、招标等形式努力增收节支,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利息240万元左右。
对企业办社会部分,实行实体化管理,与主业分离,既减少了企业的社会职能,也减轻了负担,为企业轻装前进搞好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
一年多来,通过开展班组核算,使我们认识到,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企业自身的种种不利因素,使企业走出困境,只有眼睛盯住市场,功夫下在内部,从降低成本入手,细化管理,内部挖潜,才能真正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突破口。
责任编辑 刘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