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提出,始见于《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刍议》一文(见《财务与会计》1995年第9期)。文章发表以后,社会反映强烈,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经过讨论,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并在开发和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和建议。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即进入开发和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的新阶段。
以预测决策为核心,包括事先有预测、决策,事中有控制和管理,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技术上的集成化
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而企事业单位的财会要综合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事业单位的供、产、销各个环节经营的好坏,人、财、物各项消耗的节约与浪费,都直接影响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不仅需要财会数据,而且还必须有生产数量、质量、物资、劳资、设备等多方面的经济信息。因此,开发和运用“管...
“管理型”会计软件的提出,始见于《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刍议》一文(见《财务与会计》1995年第9期)。文章发表以后,社会反映强烈,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96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经过讨论,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核算型会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并在开发和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和建议。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即进入开发和应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的新阶段。
以预测决策为核心,包括事先有预测、决策,事中有控制和管理,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技术上的集成化
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而企事业单位的财会要综合反映和监督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事业单位的供、产、销各个环节经营的好坏,人、财、物各项消耗的节约与浪费,都直接影响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分析,不仅需要财会数据,而且还必须有生产数量、质量、物资、劳资、设备等多方面的经济信息。因此,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必须建立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同时还需要建立包括数据库、方法库、模型库和知识库为主要内容的决策支持系统、财务收支的内部控制系统,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和分析系统等。这样具有多种功能的系统,要通过系统集成技术,把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化的统一的信息系统,为企事业单位的预测、决策、控制、管理、核算和分析服务。
二、数据数量的大型化和数据结构的多维化
为了满足预测、决策、管理、控制和分析的需求,不仅需要企事业单位内部数据,也需要外部数据,不仅需要当前数据,也需要历史数据,不仅需要反映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而且需要市场、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数据。为了适应数据存储和处理大型化的需求,国际上出现了数据仓库系统,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为了有效地支持预测、决策,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与观察,例如,对生产费用的支出,可以按产品品种、费用项目、生产管理部门等不同角度归类分析;对销售收入按产品、销售渠道、销售方式、销售部门等标准加以归类分析,形成各种数据综合一起的多维分析表,为寻求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扩大有效销售的方向,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以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新的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作为数据多维分析与观察的工具。
三、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一体化的发展,企事业单位要面向两个市场,而且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需要倍加重视,信息系统就需要网络化。目前在会计工作中已经使用了计算机的单位,大部分运用了局域网和网络版会计软件,各个工作站实现了并发操作,统一管理,数据共享;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适应分支机构在全国各地的建立,开始运用远程网,有的还借助帧中继和ATM等先进传输技术,方便了数据传输,并为远程维护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提供很好的服务。国际互联网采集和传输数据,财会数据上网,需要特别注意安全保密。尽管安全措施“防火墙”已经发展出四代产品,但仍需采取慎重态度,严密防止“黑客”闯入、数据泄密、破坏等不应有的损失发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经济变化的因素越来越复杂,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的难度越来越大。除了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水平和加大数据量的采集和运用,还要逐步实现系统的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采集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归类存入计算机,在决策过程中,输入决策目标,然后利用专门的语言,如PROLOG或LISP,经过反复推导,调出相关专家经验和智能,辅助决策,以提高决策的可靠性。
四、软件的国际化与本地化
在开发和运用“管理型”会计软件过程中,要充分学习和运用国际先进经验,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但同时也要注意做好本地化工作。计算机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起步较晚,在企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上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经济为主体,在单位内部管理体制、职责分工、办事程序、业务处理习惯等方面,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特有风格,国家发布的规章制度,如成本、利润、税收、折旧等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流程,也提出了一些与国际上不完全相同的要求,因此,简单的搬用国外软件,不容易取得良好效果,根据开发和应用会计核算软件的经验,除了做好汉化工作外,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包括操作平台、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与开发方法、软件结构和网络技术等)与我国具体情况(包括功能模块划分、数据计算方法和处理流程等)相结合,是发展我国会计软件的正确途径。
五、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各有侧重、有所分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管理要求上的日益提高,“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设计的内容越来越复杂,开发设计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反,相对于会计软件应用来说,则越来越简便,一个好的软件,要求易学易懂,操作方便,即插即用。当然,对应用者来说,对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二者趋向于有所分工,各有侧重。例如,自从我国会计软件实行通用化、商品化以来,各个软件公司专门负责开发,用户很少再自行开发,主要是购买软件应用;又如,一些大型单位或部门,既设有计算中心,又设信息中心,前者负责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后者主要负责软件应用和数据的分析利用。从发展趋势看,这种分工越来越明显,二者所需知识、技能、工作重点各不相同,并逐渐趋于定型化。因而今后人才的培训、不同岗位人员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也要与之相适应,对当前作法作必要的调整。
六、会计软件开发设计难度加大,同时会计软件更新换代节奏加快
如前所述,“管理型”会计软件开发设计内容越来越复杂,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新的管理制度的频频出台,要求加快会计软件更新换代的节奏。往往是一代软件刚刚开发完成,投入市场,就面临着按照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制度要求,开发更新的一代产品的压力。因此,一方面必须扩大开发人员队伍,加强开发设计力量,同时要投入必要的开发资金;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开发设计方法,如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充分利用OLE、OCX等软件构件,缩短开发周期,减少开发投资,加快软件更新换代速度。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小的软件公司,由于开发力量薄弱,资金不足或开发方法选择不当,软件开发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迫倒闭。当然,目前大规模兼并形势尚不明显,但财会软件公司,今后集中向大型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这是会计软件发展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责任编辑 刘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