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少国有企业走上了股份制的道路。在改制的过程中,产生了改制企业经营者持股的可能性、持股的合理性、持股的可操作性以及持股比重与企业效益的关系等问题,笔者就此谈些见解。
一、关于经营者持股的可能性
按照劳动者劳动联合与劳动者资本联合可以兼容的精神,允许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股份是不会存有疑义了。同理,作为职工一分子的经营者持有本企业股份也在情理之中。据了解,有的职工希望经营者拥有一定股份,这样,经营者能与职工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有的股东希望经营者拥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认为这是经营者对本企业经营有信心的表现;也有的董事会明确要求经营者拥有一定份额的股份。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营者持股的现象已不鲜见。据了解,我国已上市A股的700多家公司中,只有21家公司经营管理层未持有本公司股票,仅占总数的2.8%,而上市公司中很多原本是国有企业,因此可以这么说,国有企业改制后,经营者持股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经营者持有本公司股份后,有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压力,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各方投资者都是有利的。综上所述,从股份制企业经营的安...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少国有企业走上了股份制的道路。在改制的过程中,产生了改制企业经营者持股的可能性、持股的合理性、持股的可操作性以及持股比重与企业效益的关系等问题,笔者就此谈些见解。
一、关于经营者持股的可能性
按照劳动者劳动联合与劳动者资本联合可以兼容的精神,允许企业职工持有本企业股份是不会存有疑义了。同理,作为职工一分子的经营者持有本企业股份也在情理之中。据了解,有的职工希望经营者拥有一定股份,这样,经营者能与职工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有的股东希望经营者拥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认为这是经营者对本企业经营有信心的表现;也有的董事会明确要求经营者拥有一定份额的股份。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营者持股的现象已不鲜见。据了解,我国已上市A股的700多家公司中,只有21家公司经营管理层未持有本公司股票,仅占总数的2.8%,而上市公司中很多原本是国有企业,因此可以这么说,国有企业改制后,经营者持股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经营者持有本公司股份后,有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压力,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对各方投资者都是有利的。综上所述,从股份制企业经营的安全性考虑,由经营者拥有一定比例的股份是可能的、必然的,股东也是能够接受的。
二、关于经营者按智力投资持股的合理性
如果经营者持股是可能的,我们再从另一角度来分析经营者按智力投资持股的合理性。
经营者的管理才能集中体现了经营者的智慧、知识和经验,其具体组织、实施的管理模式,能为企业带来可以估价的经济收益。因此,管理模式(包括一整套管理思路、方法、制度、标准、考核体系等)也可以考虑成为与知识产权相类似的智力、才能产权或管理知识产权。如:邯钢的刘汉章总经理,以其“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模式,为濒临困境的企业找到了一条向内部管理要效益的成功之路,找到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之路。“邯钢经验”为企业为国家创出的看得见、可用数据对比的经济效益。现在,这套管理模式正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开花,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
可以这么说,无论从技术(管理也是科学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衡量,管理模式实施带来的经济成果不会逊色于某项专利的实施。所以,从企业家智力因素投资企业的角度考虑,其智力投资应该有所收益,应像知识产权那样,让经营者获取智力投资收益权。因而由其持有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应该是合理的。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问题。劳动者是生产诸要素中最活跃、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一般说来,经营者是劳动者中的佼佼者。可以这么认为,经营者的智慧、才能(含决策能力、开拓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是对企业的智力投资,经营者的观念、能力,对企业经营效益具有直接的、重要的、甚至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作用。所以,经营者除按劳分配外,还应当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参予分配。目前,在实施改制过程中,有的地方承认了经营者智力投资收益权。如深圳市对这一收益权作了变通处理:该市出台的经营者年薪制政策把年薪分成基本年薪、增值年薪和奖励年薪三部分。奖励年薪从企业税后利润中提取,可以用股份形式支付。这种方式是投资各方及职工都易于接受的。
三、关于经营者持股的可操作性
目前,各地政府对经营者持股的认识不尽一致,在相关法规、政策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只要对经营者智力投资的收益权予以肯定,那么,其操作步骤暂时可因地、因企而异,但其大致的操作步骤应为:第一步,对经营者的管理成果进行评估,经济指标的对比应以数据、事实说话,不能“毛估”。第二步,确定合适的持股比例(一般在净资产增值的5~20%,或全部净资产的2%之内)。第三步,评估值及持股比例经董事会、股东(职工)代表会讨论通过。第四步,经国有资产管理局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并作出财务处理。
四、关于持股比重与企业效益的对比
经营者持股比例究竟以多少为宜,除技术入股外,目前尚无法规上的明确规定。那么,持股比重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什么关系呢?一般说来,从股民和自身的利益考虑,经营者对公司经营活动自然会殚精竭虑,以获取较为丰厚的业绩回报,特别是这种回报远远大于其基本年薪收益时,这种持股比重与企业经济一般呈正相关关系。(但也不排除出现少数背离的可能)。
据对745家A股上市公司统计,前50家管理层持股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1997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65%,平均每股收益为0.5元,均远远高于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平均收益。而持股市值最少的50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亏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4%,每股平均收益为0.11元。二者差距,可见一斑。
另据近三年对上市公司的统计结果,如前所述的前50名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0.04%,如前所述的后50名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2%。差距之大,十分明显。
最后,再看历年送配方案,经营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大多进行一定比例送配,股本扩张较快,股票的升值幅度随企业业绩呈现稳步增长趋势。而后50名公司,企业处于原地踏步的居多。(当然,经营管理层不持有公司股票,不等于该公司的经营业绩必然不佳,其中不乏有业绩良好的公司。)综上所述,经营者持股比重与企业经营效益是有着相关关系的。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国有企业进入改制行列,经营者持股问题会成为议论较多的话题。国家应当根据上市公司及试点地区、企业的经验,制定改制企业经营者持股的法规或条例,对具体问题作出相应规定,使包括投资者、经营者在内的各方都有所遵循,使改制后的企业经济效益有大幅提高,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 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