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编者按 目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是广大读者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有些地方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试点工作。可以说,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一种现实的客观要求。但具体应该怎么改,理论上还有不同的认识,实践上也有不同的做法。为便于大家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把握,本期现刊发两篇观点不尽相同的稿件,以供参考。
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一致为假设前提,弊端极大,已毋需赘述。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人员管理模式只能是统管统聘制加代理制,即小型经济组织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代理记账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代理记账的基本动因在于可以减少编制,减轻财政包袱,其余暂且不论),对其他单位,则一律实行统管统聘制。本文仅就实行统管统聘制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明确两个前提
1.建立会计人才档案库。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聘(本文仅针对财务会计人员,不包括管理会计人员),首先要求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转变会计管理的工作思路,将会计管理的重点放在会计人员管理方面。而会计人员的管理,又必须以会计证管理为基础,以会计人员档案管理为重点,以实现管理手段的电脑化为...
编者按 目前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是广大读者较关心的问题之一,有些地方还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试点工作。可以说,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一种现实的客观要求。但具体应该怎么改,理论上还有不同的认识,实践上也有不同的做法。为便于大家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和把握,本期现刊发两篇观点不尽相同的稿件,以供参考。
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以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一致为假设前提,弊端极大,已毋需赘述。与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人员管理模式只能是统管统聘制加代理制,即小型经济组织及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代理记账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代理记账的基本动因在于可以减少编制,减轻财政包袱,其余暂且不论),对其他单位,则一律实行统管统聘制。本文仅就实行统管统聘制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作些探讨。
一、明确两个前提
1.建立会计人才档案库。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聘(本文仅针对财务会计人员,不包括管理会计人员),首先要求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转变会计管理的工作思路,将会计管理的重点放在会计人员管理方面。而会计人员的管理,又必须以会计证管理为基础,以会计人员档案管理为重点,以实现管理手段的电脑化为目的。按此思路,财政部门必须加强会计证管理,实行全国统一式样、统一编号,严肃会计证年检,加强后期管理。必须开发一个全国通用的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通过会计证的发放、年检建立档案;通过电算手段进行会计人才的信息统计、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并创造条件,实现县级以上会计管理部门全国联网,形成全国会计人才市场。这是实现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化的前提,也是实现会计人员统管统聘的前提。会计人才市场可由财政部门的会计司、处、科、股直接管理,也可在其辖下成立独立的会计人员管理中心(事业编制)负责管理。
2.建立会计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标准。会计岗位设置及相应人员配备的规范化,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会计工作上水平的重要保证。必须改变现行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全由企业自定的做法,尽快制订一个全国通行的操作标准。建议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相衔接,不分所有制,只分行业,依企业经营规模(如产值、销售收入、职工总人数等),适当考虑各地情况,制订一个具有相对弹性区间的会计岗位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标准。
二、把握两个关键
1.注重社会效应,把握试点范围。统管统聘的根本动因出于原体制下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而作为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财政部门却制约乏力。现实情况是各单位的会计工作水平相差悬殊。因此,会计统管统聘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从纵向考虑,试点的选择首先应从会计基础工作最薄弱、会计信息水分最重的部门和单位开始,即应先从乡镇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普遍试行代理制)等部门开始,而不宜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开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抓大放小”战略的实施,地方特别是地区、县市级的纯国有企业将逐步减少,如果我们还是将眼光死死盯住国有这一块,则统管统聘从开始试点时就失去了前途。从横向考虑,即相对某个行政区域而言,统管统聘必须保证其全面性。因为只在某个行政区域内的某个企业或行业试行,则试点企业或行业吃亏,未试点的倒占便宜,如此则阻力重重,亦难达到改革所应产生的效应。因此,在某个行政区域内,则应保证统管统聘制加代理制这一模式的覆盖面,保证整体效益。
2.实行会计登记,把握试点最佳点。众所周知,一个经济实体的开办,先应到工商部门登记,称为工商登记,才能办理营业执照;再就经过税务鉴定,办理税务登记。这是长期形成的做法。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改变这种做法,引入会计登记,并应将其视为工商登记、税务登记的基础。具体程式设计:开办单位先到工商部门认定注册资金,确定营业范围和性质,再向会计管理部门(或会计人员管理中心)申聘会计人员;会计管理部门依据工商部门提供的上述资料,按照会计岗位设置及人员配备标准,确定该单位所应设会计岗位及会计人数;开办单位据此向会计管理部门提出会计人员素质要求;会计管理部门据其要求,通过会计人才档案库,搜寻提供符合要求的人选。在此基础上,三者(用人单位、会计主管部门、会计人员)协商,签订合同,确定服务时间及服务费用。至此,会计登记全面完成。开办单位凭此向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申办税务登记。与工商年检、税务年检一样,亦应实行会计年检。开展会计年检,一是调整企业因注册资金变化、经营规模变化而引起的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的变化;二是对受聘会计人员进行年度业绩考核,对合格者(企业满意,会计管理部门认定合格)继续留任,不合格者,经会计管理部门认定,下岗另聘。
三、化解两大难题
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聘,地方党政领导最担忧的莫过两大问题,即财政包袱问题和失业引起的社会稳定问题。
1.关于财政包袱问题。实行统管统聘的前期,不会增加财政包袱。因为统管统聘实行的是为谁服务,费用由谁负担的原则。企业、会计管理部门及会计人员签订合同时,应明确不同会计岗位、会计职称人员的费用水平,并比照企业生产经营上的某项经济指标,如产值、销售收入等,计算出各自的月劳务收入额,由企业承担。同时,合同还应明确服务期间的有关费用,如劳动保险费、医药费等,亦由企业负担。统管统聘后期,随着会计人员的退休,这批人的退休费及相关费用如何解决呢?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得靠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同时,在合同中,必须明确被服务企业所负担的会计人员费用中,除工资福利医药费外,还应按一定比例计提一种基金,上交会计管理部门,可称之为会计人才准备基金。对这部分资金,应规定不同会计工龄人员的不同享受比例,如规定,凡会计工龄30年以上的,退休后的费用由会计管理部门全部负担,30年以下的,部分负担。同时,财政每年从预算安排一定的财力,充实基金。这种方法,其实既没有增加企业负担,又没有增加财政包袱。因为,即使不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聘,会计人员费用的来源亦不过企业和财政两方面,现只不过将来源的渠道规范化,以体现政府对会计人员的重视和关照。因此,会计人员统管统聘不存在加重财政包袱问题。
2.关于社会稳定问题。会计队伍是支庞大的队伍,实行统管统聘,其实就是将这部分人推向市场,凭自身的实力接受社会的应聘。那么这支队伍的社会问题,包括住房、失业、子女就业问题,在统管统聘制下如何解决呢?
住房问题。随着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的实施,这已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了。
会计人员的失业问题。目前的会计人员会不会因为统管统聘而大量面临失业呢?肯定不会。目前我国的会计基础工作普遍偏弱,会计岗位和人员的设置及配备还有相当部分没到位。更重要的是,目前还有相当多的企业根本没有建账,按照全社会普遍建账的要求,代理记账尚需大批会计人员。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队伍还急需扩大。因此,现在的会计人员存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当然,一些技能太低、业务太差的现职会计人员,面临着无人聘的问题,肯定要失业。对部分人,一是改行,二是通过会计人才培训渠道实现再就业。
会计人员的子女就业问题。会计人员统管统聘制的施行,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亦将对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产生巨大影响。会计行业的率先改革,将会计人员推向市场,必将引起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相应改革,形成一个全社会的分行业的人才市场,凭实力就业,凭本事吃饭,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其子女就业问题毋需担忧。
注*目前怀化市财政局会计科已成功开发出了全市通用的会计人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在会计人员管理方面已实现了电子化。
责任编辑 秦中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