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审计假设问题,国内外都有许多人进行过探讨。西方的许多审计大师都提出了各自的一套系统的观点。在我国,审计假设的研究较晚。总的看来,在这一领域内尚未形成共识。笔者拟对此谈点看法:
一、研究审计假设的重要性
假设是一项科学研究的逻辑出发点,不需要被证明即为人们所公认的命题。正如亚里士多德指出的那样:“假设在任何理论大厦里都占据着基石的位置,假设是不能直接加以验证的公理;假设是理论的基础,因此在它的下层,没有东西可作依托。”然而,如果以审计假设不需要证明为理由,把它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则是不应该的。
因为,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毋庸置疑,审计目标的界定是理论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因为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要进行审计这个命题,我们才能开始着手关于这个命题的理论研究。审计假设是需要在理论研究中抽象出来的第二个命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与审计实务相对照,调查其符合性,不断修正,完善这一命题。并且,审计假设在审计理论框架体系中是联系审计目标与诸多审计理论课题的必经要道,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因为,审计假设的建立不仅使得审计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有了依托,而且给它提供了必要的单纯性和严...
审计假设问题,国内外都有许多人进行过探讨。西方的许多审计大师都提出了各自的一套系统的观点。在我国,审计假设的研究较晚。总的看来,在这一领域内尚未形成共识。笔者拟对此谈点看法:
一、研究审计假设的重要性
假设是一项科学研究的逻辑出发点,不需要被证明即为人们所公认的命题。正如亚里士多德指出的那样:“假设在任何理论大厦里都占据着基石的位置,假设是不能直接加以验证的公理;假设是理论的基础,因此在它的下层,没有东西可作依托。”然而,如果以审计假设不需要证明为理由,把它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概念,则是不应该的。
因为,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毋庸置疑,审计目标的界定是理论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因为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要进行审计这个命题,我们才能开始着手关于这个命题的理论研究。审计假设是需要在理论研究中抽象出来的第二个命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与审计实务相对照,调查其符合性,不断修正,完善这一命题。并且,审计假设在审计理论框架体系中是联系审计目标与诸多审计理论课题的必经要道,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呢?因为,审计假设的建立不仅使得审计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有了依托,而且给它提供了必要的单纯性和严整性。就像在经济学研究中对人性的假设,在人都是有记性的这一条假设基础上,经济学家们建筑起他们庞大复杂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大厦,剖析经济的角角落落,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倘若没有这一条假设,将如何呢?那就是,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将与现有成果大相径庭。同样,审计假设是建立和研究审计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它的研究成果已经对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二、建立审计假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笔者认为,审计假设的确定,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形式上的要求,也即表述上的要求,有:
1、项目要少,项目之间独立。项目少并不意味着应该尽量减少审计假设项目,而是必须将必要的项目包括进来。确定一项假设,应当提出确立的依据及其可以预见对审计理论进一步研究的贡献。项目之间相互独立是要求项目之间内容不能出现重迭、包含关系,不能相互矛盾等。
2、语句精炼,并具备同一性。西方审计大师们提出的假设普遍都是用很长的句子来表达,这样做,意思可以表达得更清楚,但不利于引用。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注意克服了这一弊病,使用了与确定会计假设同样的方法,用画龙点睛的办法提出假设命题,然后进行具体解释,是一种相当可行的办法。语句具有同一性,意思是说用于确立、描述审计假设的语句应该用审计体系的语言来表达,各种概念相一致。这也是确定审计假设的必然要求。
(二)内容方面的要求。
形式上的要求,基本上都有一个大致的优劣评价标准,择其优而用之;而内容方面的要求,是建立审计假设的实质性要求,中间存在许多有争议的成分。笔者的观点如下: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应该明确分清审计假设与审计理论中的相邻项目,如审计产生的原因,审计的作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等范畴的区别,切忌统揽包收。我们应该提出审计的真正假设,删掉不属于假设范围的冒牌“假设”。
例如:许多学者都将经济责任关系假设作为审计的第一项假设,笔者认为失之偏颇。审计的产生是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产生而产生的。受益人委托一个独立的第三者对管理人的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审查,成为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没有受托经济的责任关系,也就无需进行审计。因此,经济责任关系实际上是审计工作的客观事实条件,将经济责任关系表达成审计假设并不恰当,实际上,由经济责任关系引伸出来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合理的抽象结果是: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财产的所有者,如投资者、股东,甚至纳税人由于无法亲自进行财产支配活动,他们对经营者经营财产的状况的怀疑是完全合理的。这样,用“合理怀疑”这样的词句来表达这一项十分重要的审计假设,显然更为恰当。而经济责任关系最多只能在解释“合理怀疑假设”的语句中出现。
又如,许多审计大师强调了审计人的独立性,以及他们的职业道德问题。汤姆·李专门为此设立行为假设栏目:①审计师与管理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并不防碍审计的实施;②法律并不限制审计师行为;③审计师在精神和地位上是独立的;④审计师有承担任务的充分技能;⑤审计师能对其工作和意见的质量负责。
这样的反复强调完全可以用一条假设来代替,即:“审计人可信赖”假设。关于这条假设的解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①审计人是以独立于当事人之外,不偏不倚的第三者的姿态出现的。②审计人的素质与其职责是相称的。只有假定审计人可信赖,公司才可能聘任他们开始审计工作,以提高各类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这些报表资料的信任。
再如,费林特的第七条假设,审计可以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笔者认为这完全不应该拉入假设的范畴。它确实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但它反映的是审计的作用,截然不是进一步进行审计研究或审计工作的基石。如果我们以此为基础,开始探讨如何提高经济或社会效益,那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审计的领域。
其次应该讨论的问题是:在现阶段,我们可不可以得出一套绝对的、完整的假设体系呢?笔者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原因有二:
其一,审计假设作为审计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从审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审计实务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审计假设的不断发展,审计实务发展无止境,审计假设的研究也将没有止境。
其二,假设的出现,就目前看来,似乎是一个比较随机的事项,这些领域中出现了假设,另一些领域则不一定。假设只能是那些在进一步理论研究中发现没有这些不需要证明即被公认的命题来做基本依据,研究则无法继续进行的时候被提出。另一方面,假如我们声称,现有已提出的假设已包含了我们现阶段所需要的所有假设项目,实际上是禁锢了研究者的思维,羁绊了研究者的手脚。
因而,关于建立审计假设的问题,我们能做的事情是:明确审计假设的内涵,从审计实务中抽象出对我们的审计理论研究有贡献的审计假设。
三、关于审计假设的几点建议
根据对审计实务的分析,我们可以抽象出哪几项假设呢?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项目:
1、合理怀疑假设。
2、审计人可信赖假设。
3、证据效力鉴别性假设。各种审计证据的效力不一,外部证据比内部证据可靠,直接了解的情况比间接证据可靠,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的证据更加可靠。这些情况,为大家共识,并且是审计人员制订审计程序的一个重要基础。笔者认为这一项假设的提出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与审计风险的存在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价值。
4、会计报表资料不含弊端假设。这一命题看起来似乎不合逻辑,细推之,审计工作对这项假设需求已经是必不可少。诚然,在审计实务最初发展阶段,审计工作者经历了采取全盘否定会计报表资料的态度,对之进行逐条详查的时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及复杂程度越来越大,而审计工作本身又有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包罗万象的揭发与防止舞弊行为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已经很难继续。如果没有此项假设,一般企业是很难承担此项审计费用的。但是设立这项假设,绝非说明审计人员可不负揭发错误和揭露弊端的责任。相反,正是基于此项假设,审计人员才可能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抽样法等方法对这些资料提供的信息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表示意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总之,建立审计假设是审计理论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对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本身也是一条不言自明的假设。
责任编辑 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