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当前面临的五大问题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面临着“两低两重一小”这五大问题,即:经济效益低、管理水平低、社会负担重、债务负担重和生产经营规模小。
第一,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据统计,我国预算内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990年为1200亿元,1995年达到2723亿元;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净利润1990年为266亿元,1995年为746亿元。而在1996年上半年,全国国有企业亏损额为300亿元,盈亏相抵后净亏25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47.16亿元,下降幅度达70.3%。最近一年多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虽有所回升,但仍然很不理想。
第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盈利率不断下降,企业库存积压产品日渐增多。据初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压库资金约500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3.75%,产品库存比去年同期增长16.8%。这其中固然有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但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经贸委曾对国有企业产品积压及亏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松弛,经营观念陈...
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当前面临的五大问题
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要面临着“两低两重一小”这五大问题,即:经济效益低、管理水平低、社会负担重、债务负担重和生产经营规模小。
第一,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下滑。据统计,我国预算内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990年为1200亿元,1995年达到2723亿元;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净利润1990年为266亿元,1995年为746亿元。而在1996年上半年,全国国有企业亏损额为300亿元,盈亏相抵后净亏25亿元,其中: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47.16亿元,下降幅度达70.3%。最近一年多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虽有所回升,但仍然很不理想。
第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资产盈利率不断下降,企业库存积压产品日渐增多。据初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压库资金约5000亿元,其中: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3.75%,产品库存比去年同期增长16.8%。这其中固然有市场大环境的影响,但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适销对路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国家经贸委曾对国有企业产品积压及亏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企业的内部管理问题。由于企业内部管理松弛,经营观念陈旧,产品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少数企业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因而在变化万千的市场大潮中显得无所适从,到处碰壁。
第三,社会负担日益沉重。国有企业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企业办学问题。全国国有企业所办的中小学校约有18000所,在校学生610万人。以重庆钢铁厂为例,该厂共办各类中小学26所,拥有教职工2000多人,每年用于人头经费、日常教育经费和基本建设支出的费用达2000多万元。二是企业支付富余人员工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中富余人员一般占在职职工总数的30%,企业每年为其支付的工资额就达1000多亿元。三是企业承担离退休人员费用问题。国有企业为其支付的保险福利费用(包括离退休金、医疗卫生费和生活补贴)已由1980年的40亿元增加到近些年的600亿元左右,而1996年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只有1100亿元。
第四,债务负担日渐加重。据统计,1980年我国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8.7%,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为48.7%;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为67.5%,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达95.6%;1994年底,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对11万户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结果表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9%,其中资产贷款负债率为70%。到1995年末,国有企业总资产负债率仍在不断上升,其中流动资产负债率已高达到96.7%,远远大于世界上主要工业化国家45-60%的比例。
第五,经营规模亟待扩大。我们经常讲,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一种“大而全”企业。“全”是肯定的,“大”则是相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的。实际上,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在规模上是微不足道的。据美国《幸福》杂志1995年度公布的全球500家大企业排序中,位居第一的日本三菱公司1994年度的销售收入达1758亿美元,而我国同期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的销售总额仅为12986亿人民币,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8.3的汇率换算,只折合1565亿美元。这就是说,世界级大企业一家的年销售额比我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年销售总额还要大。在经济贸易全球化的今天,迅速扩大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已成为21世纪我国民族工业、民族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解决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困难的主要措施
按照十五大精神,针对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上述五项突出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重点采取“三抓两减一投入”的措施办法,即抓好企业的扭亏增盈、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的兼并破产,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和债务负担,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
1、要下大力气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根据国务院批转《关于建立企业扭亏增盈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一是要制订企业扭亏增盈目标,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二是要确定具体的考核范围和考核指标,定期公布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三是要建立具体的考核奖惩办法,要将企业扭亏增盈工作与各地区、各部门主要领导业绩考评、奖惩挂钩。扭亏增盈工作重点是要抓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要通过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来促进中小企业优胜劣汰,尽快优化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以此推动国企扭亏增盈工作,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2、要切实抓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要应加强下列六个方面的管理工作:一是要抓好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对有问题的、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领导班子,要坚决、及时进行调整;二是要抓好产品开发,这是企业的生命线;三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企业的技术、计划、财务、资金等方面的管理进一步改进完善;四是要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按照市场需要和自己的生产能力及时、科学地调整产品结构;五是要完善内部经营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真正兑现。
3、加快企业兼并破产步伐。由于社会生产资源是有限的,消费市场也是有限增长的,只有让一部分管理不善、亏损严重的企业尽快倒闭破产,才能让另一部分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更好地活下去,更快地增大生产经营规模,更充分地占领国内外消费市场。
4、要尽快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一是要及早分离企业办学的职能。二是要认真解决好剥离企业的冗员问题。制定出具体的企业职工聘用、解聘的实施办法,鼓励企业开展多种经营、办第三产业适当分流多余人员,以充分提高劳动生产率。三是要解决好离退休人员福利问题。要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动员企业职工积极参加社会保险,逐步减轻直至取消企业对职工的终生保障办法。
5、认真研究解决企业的债务负担。一是要继续搞好“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工作,及时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补充流动资本。二是继续推行将部分企业“拨改贷”资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办法,从而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趋于合理。三是加快把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的步伐,大胆、积极地吸收其他个人、单位投资入股,以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壮大资本实力。四是加快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步伐,依靠自我积累,增强企业自我发展实力。
6、加大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投入。在我国经济增长中,靠投资拉动所占比重大约是61.1%,而日本占23.8%,美国占19.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我国占不到30%,而日本和美国则分别占到55%和44.7%。因此,在我国资金短缺、人均资源也短缺的情况下,仅靠传统的那种靠大量资金、资源投入来求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已难以实现。我们只有认真地分析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以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充分重视产品的质量,重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经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秦中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