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和管理,这是企业产生以来的一般认识。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建立在资本经营的基础上的,没有资本,生产经营无法进行;而同时,资本增值和获取收益,又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由此说来,企业是资本生存、增值和获取收益的载体。
一、资本经营的内涵及与商品经营的区别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必须对资本进行有效的营运。资本在企业中的营运,直接表现为对企业法人财产的营运。提高资本营运质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基本要求,资本营运的轴心是资金,然而,资本经营不仅仅指资金,而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技术、商标、信用、土地等生产诸要素的总称。企业完成由产品生产者转化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次跳跃后,还必须实现由商品生产经营者到资本经营者的第二次跳跃,才能真正成为成功的企业,应该说,这一次是难度更大的飞跃,综合比较两者有如下特点:
1.经营的特点不同。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最大特点是经营产品;资本经营者的最大特点是经营资金,使之不断增值,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商品生产者最关心产品流动,对看得见的物质流动较为关注,害怕企业没有产品生产;资本经营者...
企业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生产经营进行组织和管理,这是企业产生以来的一般认识。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建立在资本经营的基础上的,没有资本,生产经营无法进行;而同时,资本增值和获取收益,又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由此说来,企业是资本生存、增值和获取收益的载体。
一、资本经营的内涵及与商品经营的区别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必须对资本进行有效的营运。资本在企业中的营运,直接表现为对企业法人财产的营运。提高资本营运质量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基本要求,资本营运的轴心是资金,然而,资本经营不仅仅指资金,而是指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技术、商标、信用、土地等生产诸要素的总称。企业完成由产品生产者转化为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第一次跳跃后,还必须实现由商品生产经营者到资本经营者的第二次跳跃,才能真正成为成功的企业,应该说,这一次是难度更大的飞跃,综合比较两者有如下特点:
1.经营的特点不同。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最大特点是经营产品;资本经营者的最大特点是经营资金,使之不断增值,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商品生产者最关心产品流动,对看得见的物质流动较为关注,害怕企业没有产品生产;资本经营者最关注的是看不见的资金流动,认为企业物质流的实质是资金的流动。资本经营者对投资的使用效益最为关注,担心物质流周转过程完成了,资金流不能完成。因此,资本经营者不仅要求物质流动与资金流动同步完成,而且要求资金在经过每一循环后得以增值。若不能增值,就是无效的投入。
2.营运的方式不同。对企业的生存,商品生产经营者靠单一性的“产品生存”;资本经营者靠多元化的“产业保护”。商品生产经营者对投入的安全性、风险性重视不够,为了维系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不停地开发产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加速产品更新换代。这种生存发展之策是必要的但是单一的。资本经营者把投入的安全性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保障投入的安全,一是分散产业风险,把资金用于多种产业,靠相关系数较小的多产业支撑;二是分散投资风险,对有效益的投资,资本经营者往往不是单干,而是与多个投资者合作干。这样可以少投入,分享高收益;如果亏损,损失可以共担。
3.营运资金利用的动机不同。商品生产经营者最着急的是贷不到款,不怕滞胀;资本经营者最着急的是产成品、应收帐款等资金占用的增加,资产闲置。资本经营者认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在于资本不断流动,经常重组,不断增值;资金占用增加,相互拖欠加重,是资本经营者的大忌。同样,企业资产闲置就是最大的浪费。因此,资本经营者总是让资产存量不断流动,流到社会最急需的、回报率最高的部门、行业和产品上,通过流动,获得资本增值的机会。而商品生产经营者注重的是资产增量的投入,对厂房、设备、土地、人才闲置没有压力,宁愿困守一个很熟悉却无希望的产业,也不愿接受破产、兼并等以让资产流动、重组的方式获得可能的增值效益。
4.经营的视角不同。商品生产经营者搞的是“围墙内的经济”;资本经营者搞的是“开放型经济”。商品生产者眼睛总是盯着企业围墙内的现场,缺什么上什么,追求自我配套,不计成本,效率低下。资本经营者则放眼企业之外,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自己,尽量少投入多产出,精干主业,分流辅助,精干高附加值部分,外协通用部分,以实行大配套、大协作式发展。
5.对待市场的看法不同。商品生产经营者总是从生产角度看待市场需求,重在寻找市场缺口,只要有缺口,就可上项目,很少提及保障条件和竞争对手如何看待这个缺口。有时上一个项目的理由是填补本地区空白,自我填平补齐,结果常常是盲目加入了一个供过于求的竞争行列。资本经营者不仅看市场需求缺口,而且更注意对对手(已有的和潜在的)情况的调查分析,对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变化的了解把握,权衡利弊,制定多个方案,根据资金回报率,择优决策。
尽管商品生产经营者与资本经营者之间的区别远远不止这些,但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资本经营者所关心的资产增值、负债比例和投入产出,与当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关心的焦点完全契合。可以这样肯定地说:一个好的资本经营者一定是一个成功的商品经营者;而一位好的商品经营者,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资本经营者。
二、资本经营:企业管理新观念
十多年来,我国的企业在计划(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不断转换观念,增长知识,认识现代企业发展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显得非常脆弱、死板、缺乏活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好?是企业的内部机制不灵活?人们已经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国家已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征收税金;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也拥有了从人员配备到工资奖金分配的自主权。因此将上述理由说成是国有企业整体状况欠佳的根本原因缺乏说服力。另一方面,被认为在制度上灵活、政策上优惠的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也有部分企业因缺乏活力,乃至濒临破产的情况。这说明环境和机制不是搞活企业的万能“咒语”。
事实上,要达到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的目的,除要解决环境和机制等诸多问题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强资本经营意识。历数目前中国企业及企业家队伍中的佼佼者,可以发现他们无一不是在完成了由产品生产者到商品生产者的角色飞跃后,接着又实现了向资本经营者飞跃的。
鲁冠球,这位80年代的改革风云人物,较早就从事了资本经营,80年代初就尝试了股份制,1988年到1990年短短三年间就兼并了38家企业,实现了企业惊人的裂变。资本经营的成功,使他带领“万向集团”从一个4000元资金起家的铁匠铺发展成为兼跨一、二、三产业,拥有35000名员工队伍,35亿元固定资产,下属56家经济实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至于几年前靠300万元贷款起家的“三九集团”,在资本经营方面更是体现了高起点、大手笔。他们通过股份制改造、融资,用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兼并劣势企业,通过承包、租赁、买断等经营手段进一步扩大自己,短短几年便使企业总资产达54亿元,成为以制药为主,兼跨8大产业,拥有100多家企业和8个海外分公司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资本经营的威力在企业规模急剧膨胀中显得多么壮观。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现实告诉我们,即使是有突出优势产品的企业,如春兰、长虹、小天鹅等也无一例外是在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依托资本经营最终完成企业裂变式扩张。
资本经营成功的外在表现是企业超常规发展。就商品经营而言,其发展是渐进式的,有一定的过程,难以超常规发展。但资本经营却可以做到这一点。生产要素与经营者的结合是一个经济不等式,其1+1可能大于2、等于2或小于2,甚至等于0。资本经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充分发挥这个不等式的效应,创造条件实现生产要素与经营者的最佳组合。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已不仅仅是指企业简单的市场开拓,产品销售,更重要的是确立经营资本的观念,充分挖掘企业有形、无形资产的潜力,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去求得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资本经营的最佳效率。
三、金融业:企业资本经营可依托的中介
随着资本经营的开展,以金融资本为依托的投资业将会繁荣。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是“特殊商品”——资金,它没任何具体商品形态的限制,可以介入社会经济的诸多领域,因此,尽管目前实行的是行业管理,但是资金的上述特点依然决定了金融业对大型企业的资本经营拥有广泛的辐射力。至于可以直接参与投资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人们更是普遍期待它们发挥金融手段、专业技能和特殊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完善我国资本经营体系中有一番大的作为。
当前,导致资本经营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还是观念上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单打独斗,决策草率,经营粗放的毛病,抛开投资中介独自进行冒险。“围墙内经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旧观念根深蒂固。人们不会忘记环宇电视机厂从80年代鼎盛到90年代衰落的故事。个中原委就有其管理层不谙投资之道,在企业占尽种种先机的情况下,不屑向投资中介机构咨询,避长扬短,盲目决策,贸然向完全陌生的投资领域转进的因素。无独有偶,1994年还如日中天的“巨人集团”,由于同样的原因,错误地同时在保健品、医药、电脑和房地产多个领域广铺摊子,尽管这家民营公司用斥资亿元的广告费树立了“巨人”形象,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没有把握好方向,在多项投资进展不顺利后,导致了资本循环链的断裂和债务资本的全线“套牢”。“巨人危机”提醒我们,在资本经营环节分工越来越精细和日益专业化的今天,任何想凭个人智力包打天下的打算都只能是一个“巨人”梦想。
以上失败和成功的事例预示了金融业在资本经营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机遇。更引人注目的是,国家体改委《关于城市国有资本营运体制改革思路》规定了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企业法人财产、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国有资本营运体系等三项制度;并规定由国家授权,县以上各级政府分别作为本级政府直属企业的国有资本出资人。这一重大举措对过去满世界找不着具体“老板”的国有企业,无疑是一剂醒目的良药。
资本经营,我国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责任编辑 秦中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