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强财务监督,这是当前财政工交部门的首要任务,也是深化财税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工交部门要努力做好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把企业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新水平。
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1993年7月1日起,全国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制度,将过去国家管理的一些财务权限下放给企业。4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的,对促进政企分开和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放权后,由于相应的财务监督未跟上,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国有权益被侵蚀,国家收入流失严重的现象。这同以前企业违反财经纪律不同,过去多是企业隐瞒收入,逃避国家税收,钱还在企业;而现在更多的是转移收入,化公为私,挥霍浪费,追求个人享受,国有财产被转弯抹角地落入个人腰包。突出表现为,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董事长、总经理)的财权过大。且不受制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只要厂长经理发话,资金无论数额多大,调往何处,财务人员无权过问,不合理的开支无法监管,不合财务手续的帐照...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加强财务监督,这是当前财政工交部门的首要任务,也是深化财税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工交部门要努力做好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工作,把企业财务管理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新水平。
一、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1993年7月1日起,全国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制度,将过去国家管理的一些财务权限下放给企业。4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符合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的,对促进政企分开和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放权后,由于相应的财务监督未跟上,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国有权益被侵蚀,国家收入流失严重的现象。这同以前企业违反财经纪律不同,过去多是企业隐瞒收入,逃避国家税收,钱还在企业;而现在更多的是转移收入,化公为私,挥霍浪费,追求个人享受,国有财产被转弯抹角地落入个人腰包。突出表现为,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董事长、总经理)的财权过大。且不受制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只要厂长经理发话,资金无论数额多大,调往何处,财务人员无权过问,不合理的开支无法监管,不合财务手续的帐照报不误;有的企业负责人把持购销活动,采用“高进低出”等手段掏空企业;有的企业利用关联企业交易,通过各种途径和名目将企业资财流入个人腰包;还有的企业有钱不搞技改搞消费,争相购买高级小汽车,建造高档福利设施;等等。
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以上这些事例不只是个别情况,而是带有相当的普遍性,无论国有企业还是国有股为主的股份制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1996年整顿财经秩序和会计工作秩序中,国家抽调28.7万人,对83.9万个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有16.3%的单位存在假造报表问题,涉及金额140多亿元,有7万余个单位受到经济处罚,990余名违法违纪的单位领导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234名财会人员被取消了会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会计证,46人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已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李鹏总理指出:“国有企业缺乏监督,后果不堪设想”,“实践证明,只片面强调企业自主权,忽视对企业的监督是十分危险的”。朱镕基副总理讲:“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没有轻巧的道路可走,只有老老实实地研究改善管理,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管理制度才行。没有现代财务与管理制度,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吴邦国副总理强调:企业自主权扩大后,要从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各项规章上健全监督机制。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要全面、准确理解国务院《意见》的精神实质
首先要明确的是,提出加强财务监督并不是收权,其出发点是“一监一建三保”,即通过实施财务监督,建立企业自我积累机制,保证财经工作健康运行,防止企业有钱不搞生产和技改,而是乱花、乱用;保卫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防止国家收入和国有资产流失;保护广大企业干部,包括厂长、经理和财会人员。现在大家对加强财务监督在认识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些部门或企业担心财政部门把政策收紧,把已下放给企业的自主财权上收。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这也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有些部门或企业对财政部门加强财务监督的意图不清楚,对国务院《意见》精神没有理解透。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国务院《意见》精神,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四点:
(一)加强财务监督,建立健全内外相结合的财务监督体系,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必然要求。过去,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企业自主权很小。10多年来,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扩大了企业自主经营权,增加了企业自主财力,除了企业提取的折旧不再上交、税后利润全留外,实行“两则”、“两制”后,把包括资金筹集、对外投资、资产管理、折旧政策、工资分配、技术进步、利润分配以及资金使用等一系列理财权下放给企业,加上落实转换机制条例中的其他自主权,企业拥有比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和理财自主权。但这只是企业改革的一方面,即解决企业自主权问题。企业改革的另一方面是要建立起约束和监督机制,做到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真正形成企业责、权、利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只片面强调扩大经营自主权,忽视加强对企业的约束和监督,这是不完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财务监督也是改革,是对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就是将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也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督相结合的财务监督体系,规范企业财务行为,维护国有股权益,防止国家收入流失。
(二)加强财务监督不是收权,而是督促和引导企业把“两则”、“两制”以及其他方面给企业的自主理财权用好。国务院《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政府转变职能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要求,把国家赋予企业的各项财务自主权真正落到实处,确保企业依法开展财务活动应当享有的财务自主权不受干扰。同时,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监督,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督促企业用好财务自主权。这是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指导思想,必须贯彻到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财务行为,由企业按照“两则”、“两制”自主决定,财政部门重点是对企业对外投资、资金调度、购销活动、非生产性支出等关键的、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加强监督。
(三)加强财务监督,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既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企业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财务监督包括内部财务监督和外部财务监督两个方面。内部财务监督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部门主要是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搞好基础工作。外部财务监督由财政部门负责实施,主要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财务监督要求,通过建立健全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网络,跟踪资金运动,监督企业银行帐户资金的变化、购销价格的异常变动、主要资产的转移过程、消费性支出的使用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切实提高财务监督的有效性,保证国家放给企业的自主权用于发展生产,防止出现财务秩序混乱现象。
(四)加强财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维护国有权益,防止国家收入流失,是当前财政工交部门的重要职责。过去政府部门管企业财务,事无巨细,一事一报,一事一批。现在形势变化了,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统一了,企业税收制度也基本统一了,原先由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和审批的许多具体财务事项,绝大部分已交由企业自主决定。财政部门除了在资金和政策上继续支持企业发展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加强财务监督,这既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要求,也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财政部门要通过实施财务监督,确保国家财政财务制度贯彻执行,严肃财经纪律;通过实施财务监督,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过程的不当行为,维护国有资产权益,防止国家收入流失;通过实施财务监督,指导和帮助企业改进和加强内部管理。
三、切实改进和加强企业财务监督工作
(一)组织实施好各项财政财务制度。实施财务监督遵循的主要依据是现行的财政财务制度。因此,财政部门既要注重制度的制定工作,更要注重制度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级财政工交部门应认真组织实施各项财政财务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办法。过去财政部门在制度、法规制定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对每一项制度、法规执行怎么样,效果如何,研究得少一些。今后要在这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政策、制度的落实,这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约束。
(二)继续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这是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的核心内容,也是外部财务监督的基础。山西省财政厅近几年在抓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上做了不少工作,成效很大。各地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山西的做法,把指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既作为完善“两则”、“两制”的重要内容来抓,又作为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重要内容来抓好。
(三)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具体办法。总的原则是,财务监督要加强,但方法要改进,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各地应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情况,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监督办法。财务监督也要有重点,要掌握和了解企业情况,对有问题的企业要重点监督,对管理基础好的企业监督的形式可以适当灵活一些。
(四)要把加强财务监督与强化财政工交部门职责结合起来,实现财务监督的制度化和经常化。财务监督不单是一项制度、办法,这是财政工交部门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各级财政部门都要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职能要落实,机构要加强,力量弱的要充实。同时,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规划或计划,努力使工作做到有思路、有新意、有重点、有成效。
责任编辑 周文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