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很多,本文拟从企业成本补偿角度加以探讨。
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成本补偿统一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成本补偿的过程就是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成本补偿必须足额,否则资产就会流失;国有资产增值来源于企业的利润,企业成本越低,盈利越多,资产增值额就越大。因此,企业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努力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企业成本补偿不足。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耗费大、成本高,效益差,严重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其原因来讲,一方面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工资支出增长,费用开支标准提高,以及社会上不合理的收费、摊派项目繁多,导致成本升高,超过了社会平均成本;相反产品销售价格不高,低于实际成本,造成企业产品积压,收不抵支,亏损严重,成本不能足额补偿。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岗位责任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造成原材料消耗高,劳动效率低,资金周转慢。有的企业原有的设备没有充分利用,又盲目...
近年来,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如何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已成为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课题。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很多,本文拟从企业成本补偿角度加以探讨。
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成本补偿统一于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成本补偿的过程就是资产保值增值的过程。成本补偿必须足额,否则资产就会流失;国有资产增值来源于企业的利润,企业成本越低,盈利越多,资产增值额就越大。因此,企业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努力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
一、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企业成本补偿不足。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耗费大、成本高,效益差,严重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其原因来讲,一方面受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工资支出增长,费用开支标准提高,以及社会上不合理的收费、摊派项目繁多,导致成本升高,超过了社会平均成本;相反产品销售价格不高,低于实际成本,造成企业产品积压,收不抵支,亏损严重,成本不能足额补偿。另一方面,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岗位责任不健全,未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造成原材料消耗高,劳动效率低,资金周转慢。有的企业原有的设备没有充分利用,又盲目引进,使企业资产长期不能发挥效益,也造成了企业成本费用偏高。

其次,成本补偿的潜在问题。成本补偿潜在的问题比较多,不少企业利润虚假,名盈实亏,从客观上讲,是由于通货膨胀所致,也就是说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按照历史成本应收回的货币额不足以弥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实际耗费,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低估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价值,其结果只能是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少摊销,低估产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方针的偏差,盲目追求利润,片面强调低成本,按企业领导意图行事,多耗少计,高价低估,该计的损失不计,该提的费用不提,该摊的费用不摊,这些人为的降低成本办法,直接造成产品成本、费用的低估,损失少计。
另外,成本补偿不足不仅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成本回收不能补偿实际耗费,生产的产品越多,国有资产的流失也就越严重。同时,在分配过程中,也存在国有资产的流失现象。由于成本补偿潜在不足,虚增的利润是以企业资产为其来源的,企业向国家缴纳税利实质上是吃企业自己的老本,在分配使用企业留利时,企业和职工又侵占了一部分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再一次损失。总而言之,没有国有资产的保值,国有资产的增值也就成为无源之水,要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必须首先扭转成本补偿不足的局面。
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措施
首先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源泉,企业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根本途径,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应做好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成本意识,纠正那种只重视生产,不重视成本的倾向,真正树立起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生命线的思想,把降低成本放在企业管理工作的首位。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企业需要建立的管理方法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一整套科学的管理程序和方法,使企业的成本预测和决策科学化,成本核算规范化,严格控制成本开支的范围和标准,坚决制止乱挤成本乱摊费用的现象,三是建立健全责任成本和责任会计制度,把目标成本具体落实到责任单位、责任者,各自负责管理自己的成本。坚持成本管理的责、权、利相结合,成本考核结果要与经济效益挂钩,促进企业目标成本的全面完成。
其次,建立通货膨胀会计,消除物价变动对成本补偿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对成本补偿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建立通货膨胀会计是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然要求。根据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率比较低,经济管理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采用通货膨胀会计的模式,应以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比较恰当。但对某些资产计量方法需加以改进,以消除物价变动对成本补偿的影响。
另外,企业在筹措经营资金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长期负债的比重,通过这些方法,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同程度地消除通货膨胀对成本补偿的影响。
再次,完善成本补偿的法规和制度。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确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者认真对待企业成本补偿,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全面负责。要加快成本法制建设,尽快制定《成本法》,做到有法可依,使成本补偿完全置于法律监督之下,促进企业加强成本管理,如实反映支出,制止多耗少计,高价低估等行为。加强成本补偿的经济监督,建立资产评估制度,完善资产评估方法和标准体系,对资产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责任编辑 温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