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企业一般是在结帐后按照某些事项在当时存在的状况编制会计报表的。由于从结帐日到对外提供报表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这一期间内,会产生某些新的情况或事项,有些事项需要对会计报表进行适当的调整或作出必要的说明。笔者结合有关的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谈谈结帐日后事项的处理。
(一)结帐日后事项的范围
结帐日后事项是指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和财务报表批准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具体包括两类:(1)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2)说明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二)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事项的处理
这类事项主要是指或有负债。根据国际公认会计原则,或有负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已有充分的迹象表明,一项负债在企业结帐日或结帐日之前已经发生;第二,这项负债所引起的损失可以合理地加以估计。常见的或有负债有应收票据贴现、信用担保、未决诉讼、追加所得税等。这类或有负债在没有得到进一步证明之前,在资产负债表日一般不予反映。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或有负债已实实在在发生,这时,企业就需要调整报表中的有关项目,以使会计报表能真实...
企业一般是在结帐后按照某些事项在当时存在的状况编制会计报表的。由于从结帐日到对外提供报表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这一期间内,会产生某些新的情况或事项,有些事项需要对会计报表进行适当的调整或作出必要的说明。笔者结合有关的国际会计准则和惯例谈谈结帐日后事项的处理。
(一)结帐日后事项的范围
结帐日后事项是指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和财务报表批准公布日之间发生的事项。具体包括两类:(1)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的事项;(2)说明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二)对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情况提供进一步证据事项的处理
这类事项主要是指或有负债。根据国际公认会计原则,或有负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已有充分的迹象表明,一项负债在企业结帐日或结帐日之前已经发生;第二,这项负债所引起的损失可以合理地加以估计。常见的或有负债有应收票据贴现、信用担保、未决诉讼、追加所得税等。这类或有负债在没有得到进一步证明之前,在资产负债表日一般不予反映。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据,证明或有负债已实实在在发生,这时,企业就需要调整报表中的有关项目,以使会计报表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对能够表明企业的全部或一部分不再适用继续经营假定的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的事项的处理
继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根据这样的假设,企业将按非清算的会计原则进行会计处理。企业所持有的生产资料仍按正常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核算,包括财产、存货的计价,债权、债务的清偿,收益的确定,以及递延、摊销费用等会计事项。如果企业一旦出现无法继续经营的迹象或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难以履行所承担的经济义务,甚至濒于破产倒闭时,这一假设就失去作用,而必须采用其他会计原则实行停业清算等会计处理。这时应对有关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调整,使之适应清算的需要。
(四)对符合继续经营假设的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事项的处理
这些事项按是否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有关,可分别予以处理。首先,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某些事项,能对确定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有关的金额提供新的资料。这时,应对资产和负债加以调整。例如,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某个客户破产,证实应收帐款不能收回,因而可以作出调整。另外,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后,财务报表批准之前宣布发放的股息,应调整所属时期的财务报表,或加以说明。其次,资产负债表日以后发生的某些事项,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状况无关,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资产和负债状况,但将影响报表使用者作出正确估价和决策。尽管不必调整资产和负债,但是必须在会计报表上予以说明。为了使报表的使用者能够作出正确的评价和决策,提供的资料要包括对事项的说明,如有可能,还要包括对其财务影响的估计。例如,在资产负债表日和财务报表批准公布日之间,对另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或者投资的市价下降,这种市价下降,一般与资产负债表日的投资状况无关,而是反映以后时期发生的情况。但是报表使用者又急切需要了解,不对其注解反映,很容易使人对企业的未来经营趋势和政策形成片面的理解。另外,在以后时期发生的代表资产负债表日资产和负债状况特殊变化的事项,也要予以说明,以便使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真实、全面的认识。
责任编辑 温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