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国性严查预算外资金工作,从1996年5月开始至今,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进展比较顺利,效果也较显著。但也有少数地方,个别检查小组,仍停留在口头上,致使“严查”成了“言查”。
一些地方之所以热衷于“言查”原因,有三:一是少数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认识不高,不敢碰硬,下不了决心。二是部分检查小组与被查部门和单位沆瀣一气,对查出的问题仁慈、手软,打击不力;或碍于情面,或屈于外界干预,擅自放宽政策;或避重就轻,或视而不见。三是受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想“严查”又没有条件查,只能喊喊口号。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各级党政领导思想要高度重视,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不但要把这次严查预算外资金工作看成是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更应视其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同时全社会应关心、支持,检查监督机关应密切配合,检查人员应忠于职守。只有这样,严查预算外资金工作才能收到应有的实效!
责任编辑 宋军玲
全国性严查预算外资金工作,从1996年5月开始至今,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进展比较顺利,效果也较显著。但也有少数地方,个别检查小组,仍停留在口头上,致使“严查”成了“言查”。
一些地方之所以热衷于“言查”原因,有三:一是少数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认识不高,不敢碰硬,下不了决心。二是部分检查小组与被查部门和单位沆瀣一气,对查出的问题仁慈、手软,打击不力;或碍于情面,或屈于外界干预,擅自放宽政策;或避重就轻,或视而不见。三是受人力、财力等因素的制约,想“严查”又没有条件查,只能喊喊口号。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各级党政领导思想要高度重视,排除一切干扰和阻力,不但要把这次严查预算外资金工作看成是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精神的具体行动,更应视其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同时全社会应关心、支持,检查监督机关应密切配合,检查人员应忠于职守。只有这样,严查预算外资金工作才能收到应有的实效!
责任编辑 宋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