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财务状况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成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中介和补充。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可以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也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而实际工作中是以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主,究其原因,与我国资金市场不发达,投资与筹资手段有限,企业管理人员和报表其他使用者的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有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已成为我国会计报表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笔者对这两张报表作些比较研究。
一、两张报表的联系
(一)揭示内容均为资金流动量。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流动资金来源、流动资金运用和流动资金各项目变动状况的动态报表,说明流动资金从哪里来以及运用何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动情况。该表从本年利润和其他来源反映流动资金来源,从利润分配和其他运用反映流动资金运用。同时,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相抵后增加净额来验证流动资金来源和流动资金运用相抵后的流动资金增加净额。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全部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概...
财务状况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可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成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中介和补充。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可以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也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而实际工作中是以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主,究其原因,与我国资金市场不发达,投资与筹资手段有限,企业管理人员和报表其他使用者的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有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健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已成为我国会计报表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笔者对这两张报表作些比较研究。
一、两张报表的联系
(一)揭示内容均为资金流动量。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流动资金来源、流动资金运用和流动资金各项目变动状况的动态报表,说明流动资金从哪里来以及运用何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增减变动情况。该表从本年利润和其他来源反映流动资金来源,从利润分配和其他运用反映流动资金运用。同时,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相抵后增加净额来验证流动资金来源和流动资金运用相抵后的流动资金增加净额。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中全部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概况的动态报表,说明现金取得的渠道及现金运用的途径。现金流量表突出了在会计期末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净额,它表明企业在不动用外部筹资的情况下,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维持生产的营运能力。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净额,就是企业营业收入的现金超过必须用现金支付的营业费用后的差额。显然,财务状况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在内容上都揭示了资金流动量。
(二)编制方法均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计算经营活动提供的营运资金或现金时,需对企业经营活动逐项分析,以揭示出营业活动所提供的营运资金或现金净额。间接法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计算经营活动提供的营运资金或现金时,通过对企业的净收益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揭示出营业活动所提供的营运资金或现金净额。就编制方法而言,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编制两张报表的思路基本一致,其区别仅在于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收支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因此需要将营业活动中发生的收入和费用由权责发生制转换为收付实现制。
(三)中介对象均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的数据,大多直接来自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它以本年利润为起点,反映本年度资金流转过程及其变动原因,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损益结合起来。现金流量表是以同一期间的损益表、相关期的资产负债表以及有关帐户的明细资料为依据,以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算点(直接法),来反映资产负债表中相关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反映损益表中本年利润所带来的现金净额。
二、两张报表的区别
(一)编制原则不同。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原则,通过揭示营运资金的增减变动,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现金流量表是以收付实现制为编制原则,通过揭示现金的增减变动,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由营业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是基本的会计原则之一,对于正确估价企业资产,合理确认企业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实现同一会计期间企业的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至关重要。然而从财务报告的角度来看,报表上应计收入、应计费用等项目的估计数有一定的主观成分,给人留有调节收益的余地,未收现的营业收入作为实现收入反映给人以不可靠之虞,尽管应收帐款已提取坏帐准备。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依据可靠的原始凭证对当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进行确认,尽量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其提供的会计信息较为真实可靠。
(二)编制基础不同。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编制基础是营运资金,即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净额。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现金和约当现金。这里的现金是指库存现金、活期银行存款,约当现金是指短期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有价证券,如国库券、短期融资券等。财务状况变动表提供的营运资金流量信息,并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变动。由于产品滞销、材料积压、产品赊销等引起企业报告期内流动资产大量增加,金额很大的营运资金并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反之,由于购买设备,宣布发放现金股利等引起企业报告期内流动资产大量减少,金额很小的营运资金也并不能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就一定很差。而现金流量表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所引起的全部现金收支,能更理想地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和偿债能力。
(三)资金分类不同。财务状况变动表对企业的资金运动按照其来源和运用划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大类,以此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和占用形态,现金流量表把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而不再按来源和运用分类。现金流量表对资金运动的这种分类,所反映的企业在各种经济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收入、流出和净流量的信息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分析和利用。
(四)可比程度不同。财务状况变动表揭示了营运资金变动情况,而营运资金内部结构比例企业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企业流动资产可能是以难以变现的存货为主,有的企业则是以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为主。这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即使营运资金增减净额相等,两者的实际财务状况却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现金的概念和构成具有相对统一的标准,以此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现金流量信息,有利于增强不同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三、两张报表的选择通过以上对财务状况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比较,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不仅可以弥补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不足,而且还有以下更为有利的方面;
(一)更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作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投资者、债权人从事投资与信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未来的现金资源。他们在类似的决策时须考虑原始投资的保障及股利的获得甚至股票市价变动利益、利息的收取及本金的偿还,而这些均取决于企业本身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及不确定性。只有企业能产生有利的现金流量,才有能力支付股利、还本付息。会计目标就是要向信息使用者提供这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对此,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显得无能为力。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揭示企业在报告期内有多少现金来源并用于何处,现金在流动中的增减变动情况,充分反映企业的资产变现能力,即偿债能力和获取现金收入的能力,从现金流量角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最大限度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二)更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首先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现金作为企业资金中最活跃的部分,对现金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企业有充足的现金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有的企业虽利润丰厚,却因现金拮据而倒闭;有的企业虽亏损不断,却因筹资有方而赖以生存。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重视科学管理。企业管理部门在进行科学决策时,需要了解不同经营方案导致现金流动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的差别,尤其是在评价投资项目的技术和方法上,现金流量成为主要经济评价指标(如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基础。追求合理的资金结构也是企业管理的目标之一。目前,我国企业中存在着流动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主要表现为大量流动资金占用于流动性较差的产成品、发出商品、材料和应收及预付货款上;部分流动资金转化为职工消费基金或基建投资等。编制以现金为基础的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信息,可以达到促使企业重视现金流动,保持企业流动资金合理结构之目的。
(三)更有利于国际经济交往。为了强调现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克服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不足,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7年1月公布了95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现金流量表”,它要求企业在1988年7月以后必须以现金流量表代替财务状况变动表。1991年9月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也颁发了第1号财务报告准则“现金流量表”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编制现金流量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2年公布了第7号《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至此,“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已初步形成了世界范围内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新体系。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不断扩大,企业会计的国际化,采纳并运用现金流量表已成为我国企业会计报表体系改革的理想选择。
责任编辑 温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