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会计和电脑相结合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持续演进和强化的必然趋势之一。作为会计和电脑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科学簿记”不断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会计电算化对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建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能真正充分发挥并且利用会计电算化改进企业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企业并不普遍。其原因在于相当多的企业还存在着观念认识、决策者态度、组织措施等方面的实施障碍,使得会计电算化的作用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一、观念认识方面的障碍。不少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方面存在着观念认识的片面性:只知道会计电算化处理资料十分快速,却不知道如何利用电脑发挥数据处理的功能来实施财务、资讯甚至存货的管理;只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在事务性工作方面的功能,却忽视了会计电算化在管理性工作方面的功能。它们很少把建立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结合起来,在推行会计电算化时,既不对企业目前的内部运作和交易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更缺乏对企...

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会计和电脑相结合已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持续演进和强化的必然趋势之一。作为会计和电脑相结合的产物——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企业“科学簿记”不断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会计电算化对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建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能真正充分发挥并且利用会计电算化改进企业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企业并不普遍。其原因在于相当多的企业还存在着观念认识、决策者态度、组织措施等方面的实施障碍,使得会计电算化的作用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
第一、观念认识方面的障碍。不少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方面存在着观念认识的片面性:只知道会计电算化处理资料十分快速,却不知道如何利用电脑发挥数据处理的功能来实施财务、资讯甚至存货的管理;只注意到会计电算化在事务性工作方面的功能,却忽视了会计电算化在管理性工作方面的功能。它们很少把建立会计电算化与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结合起来,在推行会计电算化时,既不对企业目前的内部运作和交易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更缺乏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如业务多元化、增长方向及目标、与外界厂商和客户的联络关系)加以应有的考虑,难以有效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因而大打折扣。
第二、决策者态度方面的障碍。一些企业决策者视会计电算化是一种企业内部的装饰和摆设,抱着以“花钱完事”的态度对待会计电算化。他们除了调拨一部分资金之外,并不愿亲身参予、协调和负责会计电算化工作。这样,一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会计部门和其他部门推行会计电算化的积极性;二是使会计电算化工作从一开始就增添了深入推行的阻力。因为在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初期,教育培训的费用要支出,因操作不熟悉所产生的无形损失会增大;发展到一定时期之后,维护费用和追加投资也要支出。这些涉及会计电算化推行的活动和开支费用,都需要企业决策者给予直接的关心和支持,做到事前心中有数,问题发生后全力支持解决。否则,会计电算化很可能虽然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却难以摆脱中途搁浅的危机,个别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甚至会半途夭折。
第三、组织措施方面的障碍。会计电算化观念认识、决策者态度方面的障碍,必然会引起会计电算化组织措施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缺乏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统筹领导,协调安排,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工作就会引致诸多严重后果。例如,电算化流程之外的人工系统必须作同步的调整和强化,不然,错误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使会计电算化“垃圾进,垃圾出”,资讯和决策作用无法发挥,企业内部的各部电脑功能必须有兼容性和连接性,不然,各部分只是各自做些重复的事情,会计电算化的整体效率就不能提高;推行电算化的时间安排要得当,否则,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和功能就有可能因为时间调配不当而形成内在牵制,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国外一些成功推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的经验表明:通常可以把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时间分成六等分。其中,1/6时间用于企业的内部沟通和事前准备,了解企业内外需求及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作出电脑硬件设备的购买选择;2/6时间用于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规则和紧迫需求,以及适合企业需要的电算化软件(或对软件进行必要的修改);2/6时间用于人员的教育培训,教授使用者如何熟悉电脑、操作电脑,并体会到电脑运用的重要性;最后1/6时间用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修正和维护,解决电算化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设计挂万漏一情况下产生的问题。
综上所述,企业至少要解决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着的观念认识、决策者态度和组织措施等方面的实施障碍,才能成功推行会计电算化,并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责任编辑 刘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