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莱钢主导产品——热轧带钢降低生产成本透视
谁都知道:降低成本即效益。在同一销售价格下,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利润越大。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原材物料涨价及各种费用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象放到开水里的水银柱,一个劲往上窜。然而,山东莱芜钢铁总厂所属轧钢厂的热轧带钢的生产成本不仅没有上升,反而逐年下降。为此,我们决定解剖麻雀,专门采访一下他们降低成本的真正原因。
原材料涨价成本必定上升吗?
对这个问题,莱钢财务科长桂素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议用1993年实行新会计制度后的7~12月的累计平均数,与1994年的累计平均数进行同口径比较。我们当然乐意用这个“同口径”比较。计算机一阵忙碌,数字出来了:单位成本1994年比上年下降9.67元,总成本降低209.45万元,下降率为0.34%。这一降低率不算高,但这是消化掉各种涨价因素后的结果,1994年主要涨价因素有:按新制度规定比上年增提折旧费、大修理费665.97万元;新增工资费用185.15万元;各种备件、材料、能源、运费涨价因素276万元。剔除这些不可比因素,1994年热轧带钢实际比上年降低成本总效益达1336万元。
我们还不满足,要求对带钢成本进行历史透视。桂科长不厌其烦地...
莱钢主导产品——热轧带钢降低生产成本透视
谁都知道:降低成本即效益。在同一销售价格下,成本越低,竞争力越强,利润越大。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原材物料涨价及各种费用的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象放到开水里的水银柱,一个劲往上窜。然而,山东莱芜钢铁总厂所属轧钢厂的热轧带钢的生产成本不仅没有上升,反而逐年下降。为此,我们决定解剖麻雀,专门采访一下他们降低成本的真正原因。
原材料涨价成本必定上升吗?
对这个问题,莱钢财务科长桂素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提议用1993年实行新会计制度后的7~12月的累计平均数,与1994年的累计平均数进行同口径比较。我们当然乐意用这个“同口径”比较。计算机一阵忙碌,数字出来了:单位成本1994年比上年下降9.67元,总成本降低209.45万元,下降率为0.34%。这一降低率不算高,但这是消化掉各种涨价因素后的结果,1994年主要涨价因素有:按新制度规定比上年增提折旧费、大修理费665.97万元;新增工资费用185.15万元;各种备件、材料、能源、运费涨价因素276万元。剔除这些不可比因素,1994年热轧带钢实际比上年降低成本总效益达1336万元。
我们还不满足,要求对带钢成本进行历史透视。桂科长不厌其烦地摆出了一组以实际消耗按同一价格算出来的数字:
带钢成本近几年同口径相比下降情况如下表:

数字胜于雄辩。以上数字说明,生产带钢的原材物料的涨价因素年年增加,而带钢的生产成本却年年下降。如果按1994年每吨带钢的成本计算,近4年来仅带钢一个品种降低的成本和消化的涨价因素就达4468万元!
“绝招”原来是“常招”
那么,轧钢厂有什么绝招使热轧带钢成本打破“原材料涨价成本必然上升”的定律?为此,我们采访了轧钢厂厂长、带钢车间主任、材料员、会计员、工程技术人员等。经过调查发现,带钢降低成本的“绝招”原来是“常招”,不过是轧钢厂对这些“常招”抓得认真、抓得扎实、抓出成效罢了。
1、抓增产降成本。同一生产设备,产量增加,其每吨产品成本中所含的折旧费、职工工资等固定费用必然降低。因此,轧钢厂紧紧抓住带钢这一市场畅销的产品增产增效。带钢产量年年提高,1990年5.5万吨,1991年7.1万吨,1992年12万吨,1993年21万吨,1994年约24万吨。按同口径相比,1994年每吨带钢成本中所含各项固定费用只有88.95元/吨,占成本的3.16%,而1991年每吨带钢成本中固定费用为117.64元/吨,占总成本的3.9%。1994年比1991年因增产降低吨材成本的总效益达621万元。
2、抓科技进步降成本。带钢成本逐年下降,科技发挥了巨大作用。轧制带钢要用轧辊,1992年以前使用的60铬钼轧辊,每一套只能轧1500~2000支钢坯,每4~8小时就更换一次轧辊,不仅影响生产,而且每吨带钢消耗的轧辊高达3.92公斤,年耗轧辊400多万元,成为降低成本的重大制约因素。为此,厂里对轧辊材质进行系列攻关,采用复合辊与铸钢辊取得成功,从而使轧制钢坯支数达到4000支和12000支,每吨带钢的轧辊消耗降低到2.5公斤。仅此一项,与1992年相比,年降低成本的效益就达260万元。经统计,仅1993年以来,轧钢厂就实施与降低带钢成本有关的科技进步项目18项,取得效益547万元。
3、抓节能降耗降成本。煤气消耗是构成带钢成本的大头。带钢车间就千方百计降低煤气消耗。原来对带钢坯是冷坯加热,每吨坯加热耗煤气达2.35吉焦。1993年,他们采取热送热装,使装炉时钢坯温度达到600度,吨坯耗煤气下降0.9吉焦。1994年,钢坯加热工们冒着高温作业,又将钢坯装炉温度提高到800度,吨坯煤气消耗节约1.25吉焦,使带钢的工序能耗达到国家特等工序水平。仅此一项,1994年1~10月份就节省煤气5万多吉焦,价值102万元。同时,构成带钢成本的能源和材料消耗,如钢坯、油脂、耐火材料、电、水、蒸汽等,亦比上年大幅度降低,降低总额达513万元。
4、“把四关”、“抓两率”降成本。轧钢厂从厂部到车间、工段、班组,都象抓质量控制点一样抓成本控制点,突出抓好影响成本的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关键指标。他们把这概括为“把四关”、“抓两率”。一是把好入炉加热关,保证合格坯入炉,保证钢坯加热不过烧;二是把好轧制关,减少操作废品;三是把好剪切关,精打细算提高成材率;四是把好清理入库关,挽救因成卷不规则、打捆不紧等原因造成的不合格品。在把好“四关”的基础上,抓好带钢合格率和成材率。现在带钢的合格率平均达到97.75%,成材率平均达到95.11%,分别比1991年提高3.17%和4.04%。
“常招”缘何成“绝招”
轧钢厂降低带钢成本的招数普普通通,哪个企业都能采取,却缘何招招见效,成为降低成本的绝招?
1、搞好成本定位,打好全厂总体战。厂长魏佑山有两点独到识见:一是“企业以效益为中心必须以成本为核心”;二是“抓成本不是某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厂的大事”。因此,他亲自担任成本管理小组组长,组织全厂各职能部门和车间班组打降低成本的总体战。厂成本管理小组每半月开一次例会,分析上半月成本情况,预测控制下半月成本走势,及时采取措施调控成本。由于调控及时,1994年1~10月份就节省带钢生产的变动费用316万元。全厂生产、机动、技术、财务、党群及生产车间等等,都形成合力,紧紧围绕降低成本这个核心转。
2、实行成本目标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强化成本指标。厂里把带钢生产成本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及动力、生产工人工资、车间制造费、分厂制造费等七大项费用,层层分解到科室、车间、工段、班组,细化到每吨带钢成本中,规定每吨带钢只能消耗多少钱的电费、轧辊、润滑油,多少钱的扫帚、棉纱等低值易耗品等。在分解落实指标的基础上,厂里把成本指标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将成本指标完成情况与每个科室、每个工段、每个班组、每个职工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如果完不成成本指标,最多可否决40%的基本工资和全部奖金。这一强化成本指标的措施,使全厂上下目标明确,利益相关,奖惩兑现,极大调动了大家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实行“日成本公布”和班组成本核算制,使成本核算进车间、进工段、进班组,人人成为成本管理员。带钢车间实行“日成本核算”,在每天的车间调度会上,都公布昨天的成本情况,使各个工段、各个班组,对其成本指标完成情况做到一清二楚,从而变成本的静态控制为动态控制。同时,每个班组都进行成本核算,一个班生产下来,产量多少,各种物料能源动力消耗多少,有没有超过成本指标,每个职工都算得清清楚楚。由于全厂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格局,从而使降低成本真正落实到每个职工的行动中。
这些,就是莱钢轧钢厂变“常招”为“绝招”的原因,也是该厂热轧带钢生产成本在原材物料及各种费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反倒逐年下降的真正原因。
责任编辑 秦中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