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中,有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这就是营业周期与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含义,使用在不同的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
《企业财务通则》中说,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由此可见,某个企业的营业周期的长短,是判定该企业某些资产是否属于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如果该企业的营业周期不超过一年,那么,它的所有在“一年内”可以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属于流动资产;如果该企业的营业周期超过一年,那么,它的所有在“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可以变现的资产属于流动资产。
给营业周期这个概念以较为准确的描述,似乎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妨这样说:营业周期,是货币形态的资金依次转换其存在形态,又回到货币形态所需要的时间长度。这一论述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货币转变存在形态最容易、最迅速;第二,货币无需借助于营业周期,就可以被判定为流动资产。
但是,这一描述,也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思考逻辑。这一描述,未能指明营业周期的计算根据。因为,货币可以转变为存货,也可以转变为固定资产、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或对外投资等等。当货币转变为不...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中,有两个概念容易混淆。这就是营业周期与流动资金周转天数。这两个概念有着不同的含义,使用在不同的方面,也有着不同的计算方法。
《企业财务通则》中说,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由此可见,某个企业的营业周期的长短,是判定该企业某些资产是否属于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如果该企业的营业周期不超过一年,那么,它的所有在“一年内”可以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属于流动资产;如果该企业的营业周期超过一年,那么,它的所有在“一个营业周期以内”可以变现的资产属于流动资产。
给营业周期这个概念以较为准确的描述,似乎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不妨这样说:营业周期,是货币形态的资金依次转换其存在形态,又回到货币形态所需要的时间长度。这一论述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第一,货币转变存在形态最容易、最迅速;第二,货币无需借助于营业周期,就可以被判定为流动资产。
但是,这一描述,也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思考逻辑。这一描述,未能指明营业周期的计算根据。因为,货币可以转变为存货,也可以转变为固定资产、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或对外投资等等。当货币转变为不同的资产后,需经历不同的循环历程,以不同的时间长度再转变为货币。同时,企业资金的存在形态转换过程是复杂的、交织进行的。因此,上述对营业周期的描述,尚不能给计算营业周期提供根据。
为了给计算营业周期提供依据,我们可以考察分析制约着营业周期长短的因素。
以工业企业为例,制约着营业周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第一,生产内容。包括①生产什么产品;②生产起点是什么;③使用什么水平的物质技术手段。
生产内容,从客观上决定着工业产品的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从投料开始直到完成全部生产工艺过程为止的时间长度。
第二,物资储备条件。物资储备条件是指物资储备能力对用料要求的保证程度。用料要求是产品生产的投料批量、投料频率等技术要求。
物资储备条件,从客观上决定着物资储备时间。物资储备时间是指从物资入库到投入生产过程为止的时间长度。
第三,物资采购条件。主要包括:①采购内容;②采购距离;③采购渠道;④采购方式;⑤运输方式;⑥结算方式。
物资采购条件,从客观上决定着物资采购时间的长短。物资采购时间是从支付货款开始到物资入库的时间长度。
第四,产品销售条件。主要包括:①销售地与企业的距离;②销售渠道;③销售方式;④运输方式;⑤结算方式。
产品销售条件,客观上决定着产品销售时间的长短。产品销售时间,是从产品入库开始到实现销售并收回货款的时间长度。由于产品一旦入库,就处于“待售”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将产品的库存时间并入产品销售时间、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公式,用来计算营业周期: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往往生产若干不同的产品,而不同产品的生产周期是不同的;生产某一产品往往耗用若干种原材料,而不同原材料的物资储备时间和物资采购时间也不尽相同;同时,即使是同一原材料,也会由于采购距离、采购方式、采购渠道等不同,采购时间上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产品,也会由于销售渠道、销售方式等不同,其销售时间长短不一。因此,使用上述公式计算营业周期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计算生产周期时,以代表产品为计算对象。所谓代表产品.是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中生产规模最为稳定的产品。
第二,计算物资储备时间和物资采购时间时,以代表物资为计算对象。所谓代表物资,是代表产品所耗用的,在代表产品生产过程一开始就投料的主要材料或主要原料。
第三,计算物资采购时间和产品销售时间时,以代表物资的主要采购渠道以及经常的采购方式、结算方式等,以及代表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和经常的销售方式、结算方式等为计算对象。
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是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一次所用的时间长度。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的大小,取决于一定时期内的营业收入总额和流动资金的平均占用状态。它与营业周期相比,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区别:
首先,计算目的不同。计算营业周期,是为了给划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提供一个根据;计算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是为了考核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其次,计算根据不同。营业周期的计算根据,是生产内容以及由生产内容所决定的物资储备内容、用料要求,物资采购内容和销售内容,是与生产内容相对应的企业内部、企业外部的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在一定时期以内,往往是既定的和没有很大选择余地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的计算依据,则既含有企业所凭借的客观条件,也含有企业的主观努力。它基本上属于事后对某一过程的考核。
最后,稳定性不同。作为考核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的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其数值是经常变动的。这种变动,可以及时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或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服务。作为划分企业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提供一个根据的营业周期,一方面,它不应当经常变动,否则会给资产分类带来混乱;另一方面,只要企业的生产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客观条件不发生明显变化,营业周期应当是个常量。
我们讨论营业周期与流动资金周转天数以及二者的区别,是想给营业周期以一个较为科学的描述,探讨一种较为科学简便的计算方法,起码不要将营业周期混同于流动资金周转天数。
责任编辑 刘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