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性的发展阶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快赶上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度、高效益地发展,是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定我国跨世纪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的基本出发点。
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现代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具有充分活力与竞争力的企业是形成具有充分活力与竞争力的市场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迫切任务,是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其最现实又可能的选择,是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将其改组成现代企业的国际通行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以实现企业产权的法人化、多元化,使它能以“法人”的身份,遵循“经济人”的行为准则,正确处理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这是使其具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以及相应的以...
本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关键性的发展阶段。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市场的接轨,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快赶上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速度、高效益地发展,是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定我国跨世纪改革、开放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的基本出发点。
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现代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具有充分活力与竞争力的企业是形成具有充分活力与竞争力的市场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迫切任务,是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而其最现实又可能的选择,是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将其改组成现代企业的国际通行组织形式——股份有限公司,以实现企业产权的法人化、多元化,使它能以“法人”的身份,遵循“经济人”的行为准则,正确处理企业内外的各种关系。这是使其具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包括要素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以及相应的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以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主体的身份在市场竞争的大海中“游泳”,其理财活动必然会大大地复杂化。这是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它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进行的。它所需要的经营要素(人力、物资、资金等)是按照经济求利的原则,向市场取得;它形成的经营成果,也是按照经济求利的原则,向市场提供。由于现代市场经济是经济关系货币化的经济,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社会经济的运行,金融资金活动牵导着商品的交换和生产要素的重组,发达的金融市场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居主导地位。这就决定了金融市场对企业财务行为的社会化具有重大影响,使企业的理财活动从企业内部扩展(融汇)到企业外部的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从而在企业理财与金融市场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交融的辩证关系,使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现代企业理财这种特性,从根本上确立了它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和重要作用。较具体地说,企业理财活动包括三个最基本的方面,即筹(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包括企业内部资金配置和外部资金投放)和收益分配活动。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对独立的三个方面,构成企业全部理财工作的主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最终收益的大小,取决于投资的规模、组合及其效益;而投资的规模、组合及其效益又受制于筹资的数量、结构及其代价。为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要从企业整体是最优化出发,首先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确定最佳的投资流向和流量,以期获得最佳的投资效益,这是进行筹资决策的基础。其次,要进行科学的筹资决策,合理选择筹资方式、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并对预期筹资效益与筹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达到既能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又能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再次,要科学地进行收益分配决策,正确确定企业利润留存与分配的比例和合理的股利政策。这些决策与政策的成效,对企业长期、健康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财务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点和核心,同时也是整个理财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为使财务决策所制定的目标和任务得以顺利实现,还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理财的运筹作用—调节、配置和平衡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因为企业外部的经济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企业理财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善于对企业内外的经济关系及时进行合理的调节,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优化组合,从动态中求平衡,从平衡中求发展,不断增强企业防范、转移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的能力。特别要注意企业理财的两大目标——保持良好的偿债能力与尽可能提高盈利能力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以便从它们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促使企业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实践证明:生产越是现代化,企业理财在生产经营总体中的导向与运筹作用就越重要。这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必然,同时也是使严格科学意义上的“企业理财学”得以应运而生的现实经济条件。
可是,在我国原来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被视为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附属品”,其经营资金都是由国家财政资金分配而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和提取的折旧,也上缴国家财政;企业如发生亏损,也是由国家财政资金拨补;企业既无独立的经营资产,也无独立的经济利益,只能看作是国家财政的一个基层报帐单位。反映到企业“财务”上,就是以国家的“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为其基本特征。这里意味着: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既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自然更谈不上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理财”活动,由此而形成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市场接轨的一种障碍,不符合进一步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要求,必须进行重大改革。国家财政部于1992年11月颁布、1993年7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是我国在市场取向的改革进程中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采取的重大的、根本性的变革,意义极为深远。为使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接近国际通行的做法,以实现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同国际惯例逐步接轨,使之能更好地为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我们必须以《企业财务通则》所作的开拓为起点,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对西方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先进的企业理财原理、方法和模式等进行大胆地、有分析地吸收、借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因为许多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管理原理、方法、形式,并不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其中大部分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财富,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有其相通之处。企业财务管理(理财)也属于这一类。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可以看到,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企业财务领域,彻底摆脱几十年来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理论观念的束缚,从当代国际经济发展总趋势出发,创建能较好地体现当代世界财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和主要成就、使之能更好地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融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新型《企业理财学》,已提到日程上来,并成为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战线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共同的历史任务。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大发展,也是大创造的历史时代!这样的时代,正是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可以开展创造性研究、产生重要理论成果的黄金时代!根植于现代市场经济的企业财务领域也是这样。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这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领域,也必将出现春色满园、百花争艳的新局面!由此而取得的能充分反映时代精神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将会推动我国的企业财务改革沿着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作出有益的贡献!
责任编辑 秦中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