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26 作者:闫达五 杜胜利
[大]
[中]
[小]
摘要:
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确保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处理起来又相当棘手的问题。面对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状况,认真研究和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需要解决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包括大量的财务会计问题。诸如:按照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如何界定资本及其保值增值;如何进行资本保值和资本增值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资产保值增值与成本补偿和收益计量有何关系;在币值不断变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提供有关资本保值和资本增值的信息;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何关系;财会工作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中如何发挥作用;等等。本文拟从财务会计角度就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上述有关问题谈些初步意见,供各界研究、参考。
一、资本及其保值增值的界定,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
在经济学中,资本的涵义很多,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说法。本文所要交待的是,财务会计中所说的资本与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本是两回事。那么如何理解财务会计中所说的资本,它与本文所论述的企业资产又是什么关系呢?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企业资本可以从两种角度界定,即财务资...
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确保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处理起来又相当棘手的问题。面对当前国有资产流失的状况,认真研究和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确保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需要解决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其中包括大量的财务会计问题。诸如:按照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如何界定资本及其保值增值;如何进行资本保值和资本增值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资产保值增值与成本补偿和收益计量有何关系;在币值不断变动的情况下,如何准确地提供有关资本保值和资本增值的信息;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何关系;财会工作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中如何发挥作用;等等。本文拟从财务会计角度就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上述有关问题谈些初步意见,供各界研究、参考。
一、资本及其保值增值的界定,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
在经济学中,资本的涵义很多,不同流派有不同的说法。本文所要交待的是,财务会计中所说的资本与经济学中所说的资本是两回事。那么如何理解财务会计中所说的资本,它与本文所论述的企业资产又是什么关系呢?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意见,企业资本可以从两种角度界定,即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该委员会对财务资本的界定是,“资本如同投入的货币或投入的购置力,是企业净资产或产权的同义语”;实物资本则“如同营运能力,被看作是以每日产量等为基础的企业的生产能力。”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上述意见,企业资本的财务会计概念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额减负债总额后的净资产。这部分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或业主权益、股东权益)。意味着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拥有的所有权,其来源主要由两个渠道组成,即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入(货币投入和相应的等价物)和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额,亦即所赚得的利润。企业资本的实物概念则是以每日产量为基础的生产能力来衡量,这当然有计量上的困难,但它具有综合性强和可供操作的优点,仍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财务资本和实物资本是指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不同的仅是表现形式。由于财务资本不存在计量上的困难,而且从企业对外公开提供的财务报告中可以直接取得,因而在财务会计中一般使用的是财务资本概念。实物资本是当报表使用者需要了解企业的实际营运能力时才使用,但由于在计量上存在着较大的困难,需要通过复杂的表外计算才能确定,因而在实践中很少运用。为此我们建议,我国目前在经济工作中使用的“国有资产”概念不如改称“国有资本”,因为后者更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便于采取管理措施,利于生成、取得和利用有关信息。
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们认为也有必要深入分析。这里有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何谓保值增值?二是保值增值是指财务资本还是指实物资本?三是如何确立保值增值标准和考核办法。根据我们的理解,通常人们所说的资产保值增值是指在一个报告期内,企业的期末资本额大于期初资本额,如果这种大于额恰好等于期初资本额的复利则可视为保值,如果超过期初资本额的复利则可视为增值,超过额越大,增值额越高。之所以要把复利考虑进去,是因为计算资产保值增值应当按照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来确定。在实践中,保值的情况十分少见,增值或者减值则经常出现,因而我们的注意力应当主要放在增值上。由于资本有财务和实物资本之分,则资本保值增值亦可分为财务资本保值增值和实物资本保值增值。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就是这样规定的。我国经济界目前所议论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从用语上看好像是指实物资本,实际上指的是财务资本,因为人们所关心的是如何维护国家的产权不受侵蚀,而不是具体实物如何处置。根据以上思路,我们主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标准可以以基期的净资产为标准,按照计算复利终值的公式确定,然后以考核期末的净资产为尺度进行比较计算增值率,当增值率大于1时为增值,等于1时为保值,小于1时为减值,据此进行奖罚。
总上所述,我们的基本看法是: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际上指的是企业国有资本增值;企业国有资本是指国家对企业的各种形式的投资以及投资收益形成的、或者依法取得和认定的国家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金,以及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末分配利润中按出资比例应属国家所有的部分。即企业国有资产是指价值形态的净资产(所有者权益)范畴,而不是指企业实物形态的资产范畴。确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有资产只有增值范畴,而且只有增值率大于1才是真正的增值。
二、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企业成本补偿、盈利有密切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更重视资本保值增值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9年7月发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第104段,明确提出了“财务资本保全”概念,并指出根据这一概念,“在扣除本期的所有者分配和所有者出资以后,期末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必须大于期初净资产的财务(或货币)金额,才算赚得利润。”从此段文字可以看出,资本保全和盈利有着密切的联系,利润是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确定的,资产的流入必须大于保全资本所需要的金额,才可以视为利润,也才可以作为资本报酬。不言而喻,利润是从收益中扣除费用后确定的,因而利润和成本补偿都与资本保全有密切关系。
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资本存量的,资本的保值增值信息可从该表取得;损益表是反映资本流量的,成本补偿和企业盈利则是该表提供的主要信息。根据前述资本与利润和成本补偿的关系,从资本存量角度计算(即所谓资产负债表法),企业的利润只有当其净资产超过所需保全的资本部分时才能被确认。假设本期无所有者所增投资,也未分配给所有者利润,即企业资本未发生非营业性变化,则本期的利润应当是:本期利润=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从资本流量角度计算(即所谓损益表法),本期的利润只有当其所得收入大于所需成本补偿的部分才能被确认。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是:本期利润=本期收入-本期费用及损失。以上两种方法存在着勾稽关系,计算出的利润是相等的。
在实践中,强调成本补偿与企业盈利,还是强调资本保全与资本增值,主要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及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两种因素制约。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或分离程度很低时(如早期的西方经济和我国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大都是利润最大化,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指标往往是成本补偿与企业盈利。原因是:利润的大小代表了剩余产品的多少;利润越大的企业越容易获得资本而有利于资源配置;企业的利润越多,社会财富就越大。但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达到一定程度时(如现代西方经济和我国的市场经济时期),企业的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存在着与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顾客、劳动者、政府、社会等多方经济(财务)关系,各方利益不尽一致,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及成本补偿与企业盈利的考核评价指标明显不适应这种变化,同时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本身也存在缺陷:一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来区分不同时间的收益;二是没有考虑风险价值来体现获取利润时所承担的风险。三是将不同投资额所创造利润进行比较,反映不出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因此,这时的财务管理目标是所有者收益最大化,即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的情况下使企业的总价值最高,所有者收益最大。在股份经济中,所有者收益最大化体现为股票市价最大化。一般来说,股票市价可全面反映公司的获利能力、时间价值、风险价值、预期收益等各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目标既反映了所有者的利益,也反映了债权人、劳动者和管理者的利益,是来自公司外部的客观评价。
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如何保障国家所有权,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即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显然成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自然成为国家评价与考核国有资产经营业绩的目标。与此相适应,应将以上交利税为主要指标的企业经济效益考核转为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指标的企业资本经营考核。
三、在物价变动情况下,资产保值和增值的确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九条规定:“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帐面价值。”这表明我国目前在会计核算上坚持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并不进行物价变动会计核算。从财务会计角度看,资本保全概念适用以名义货币为单位的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也就是说,原始成本资产计量制度奉行的是财务资本保全概念,并以原始成本衡量所保全的资本和所应补偿的成本。
但事实上,物价变动总是存在的,特别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物价变动尤为剧烈,这时以原始成本计价并采用财务资本保全概念就存在很大问题,不能完全从实物形态上重置企业资产,也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资本保全。在会计核算上,解决的办法无外乎两种:或部分消除物价变动影响,或反映物价变动影响。
消除物价变动影响的措施在于通过实行所得税会计,从税法上允许企业采取一些会计方法。如,在一般物价变动条件下,对资产进行定期的重估和产权交易时的资产评估;在物价剧烈变动条件下,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存货成本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无形资产实行限期摊销法等。这些会计方法影响财政税收,但有利于资本保全,实际上是一个如何正确处理财政预算和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问题。
反映物价变动影响的措施在于通过实行物价变动会计,从会计准则上允许企业采取一些会计方法。如,实行一般物价水平会计,以财务资本保全概念为理论基础,期末按一般物价指数对传统的以历史成本计价的会计报表加以调整,以具有现行购买力的货币单位重编基本财务报表作为补充报表;实行现行成本会计,以实物资本保全概念为理论基础,期末按现行成本重编基本财务报表作为补充报表。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从而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实行资本保全概念,有利于维持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生产能力,也有利于企业实物资产的重置与更新,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增加国有资本积累。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保障所有者权益,落实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并明确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责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委托与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的标的,形式上看是企业,实质上看是资本。因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所有者之利益、经营者之责任所在,是评价企业经营者业绩的标准。甚至可以说,实现国有资产增值最大化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为投资者及企业内部和外部各有关方面进行经济决策提供相关、可靠和有用的财务信息。企业资本的保全和增值直接反映企业的资本规模(净资产)、经营规模和生产能量以及企业的经营损益和创利能力,这是各有关方面经济决策者的重要依据。同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企业正确计算损益、合理分配利润、避免虚盈实亏、过头分配、资产流失、侵蚀资本等不合理的“短期行为”的产生。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规范利润分配体制。实行利税分流以后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国家财政税收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坚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一是可避免造成过去那种消费性支出大量挤占生产建设性投资的情况,做到生产和消费的恰当增长;二是避免过去那种国有企业税负高于非国有企业的情况,实现税负公平和平等竞争;三是避免过去那种不完全成本补偿办法,即以财政预算弥补企业亏损的状况,实现企业国有资本只负有限责任和经营者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完全责任。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质上是保卫国有资产不受侵犯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问题。国有经济的巩固与发展,随着股份经济的发展已难以从企业数量上来衡量,而是要看国有资本的规模有多大。因为国有资本除了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国有企业)运营之外,还可通过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即与非国有资本联营的方式来经营,在这种情况下,评价和衡量国有经济的规模与发展必然也只能通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来实现。
责任编辑 秦中艮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