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今中国的会计正处于剧烈的变革、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之中。于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应该以何种理论来说明、诠释和指导会计的这种进步和发展呢?依笔者之见,这种理论就是会计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原理当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改造。
(一)
会计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原理形成的历史不长。它是在人们开始研究会计的国家差异与比较、以及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时才出现的,因而目前只是被作为国际(比较)会计理论体系中的一项基础理论来看待的。
现有的会计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原理主旨在于说明,各国会计的差异是取决于或者说受制于一系列的环境因素的。这些环境因素的具体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类:
1.经济因素。在所有的会计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它不单直接对会计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它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会计产生影响。归纳起来,直接对会计产生影响的经济因素主要有:(1)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调节机制(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企业组织形式与制度等;(2)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多寡与机制;(3)经济发展水平或称一国的贫富程度;...
当今中国的会计正处于剧烈的变革、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之中。于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出现了:我们应该以何种理论来说明、诠释和指导会计的这种进步和发展呢?依笔者之见,这种理论就是会计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原理当然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改造。
(一)
会计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原理形成的历史不长。它是在人们开始研究会计的国家差异与比较、以及进行会计的国际协调时才出现的,因而目前只是被作为国际(比较)会计理论体系中的一项基础理论来看待的。
现有的会计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原理主旨在于说明,各国会计的差异是取决于或者说受制于一系列的环境因素的。这些环境因素的具体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四类:
1.经济因素。在所有的会计环境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为主要的。它不单直接对会计产生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它对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来间接地对会计产生影响。归纳起来,直接对会计产生影响的经济因素主要有:(1)经济体制,包括所有制、调节机制(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企业组织形式与制度等;(2)国家间经济联系的多寡与机制;(3)经济发展水平或称一国的贫富程度;(4)资本市场;(5)通货膨胀;(6)经济资源条件;(7)国家利益,如此等等。
2.法律因素。现代社会日益成为法制社会,法律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会计自不例外。一个国家的法律框架基本上决定了该国会计的基本模式与特征,国家间会计差异的诸多方面追根溯源完全可以找到法律差异上去。
3.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会计的影响作用比较特殊,它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对会计产生影响的政治因素主要有:(1)政治在社会中的影响力;(2)社会制度;(3)民主程度;(4)社会政治力量结构与执政党的政治主张;(5)国家间政治组织,如此等等。
4.社会文化教育因素。社会文化教育因素对会计的影响是以间接为主直接为辅的。就常见的属于本类的因素主要有:(1)社会的保守程度、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2)重商主义或轻商主义的风尚或倾向;(3)民族主义倾向与排外情绪;(4)教育体制与教育水平,如此等等。
按照国际(比较)会计学的观点,正是上述因素在各国间的差异的影响而导致了会计在国家间的差异;也正是上述因素在国家间的协调和趋同,才导致了会计的国际协调。
(二)
笔者在对会计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原理作了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之后发现,这一原理的意义绝不应仅仅限于诠释会计的国家间差异和国际协调,它的更深层次的作用和更高的价值在于:它是会计进步与发展的根本性指导理论。更具体地讲,影响会计的环境因素的发展程度(文明程度)决定了会计的发展程度(文明程度),环境因素的变动促使了会计的相应反应,环境因素的进步与发展导致了会计的进步与发展。回顾会计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得到这种结论。限于篇幅,笔者仅列举几个会计历史中的主要阶段作为例证:
1.大约五六千年前,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许多原始部落收集和捕获的物(食)品开始出现剩余和有目的的储备与分配时,人们开始依据初步的数的概念,利用较为尖锐的磨制石器,从事诸如绘图记事、刻契记事等的原始计量记录行为。
2.复式记帐的出现是会计史上最令人激动的事件。复式记帐产生的基本背景在于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萌芽和意大利各沿海城市经济与贸易的迅速发展。按照西方会计学家一致的认识,借贷复式记帐之所以能够形成于十三四世纪的意大利,其原因在于当时的意大利具备了这样一些条件或因素:纸张的普及与书写技术、算术的发展、货币的广泛使用、私有财产的观念、信用的发展、资本的积累、商业中的合伙与委托代理关系,如此等等。事实上,再进一步地看,借贷复式记帐由意大利传入欧洲其他国家及其他各大洲,也是维系于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
3.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是传统会计走向逐步完善和审计职业得以确立的时期。按照美国会汁学家埃尔登·S·享德里克森的归纳,导致这一时期会计进步与发展的因素来自于工业革命和技术变革的影响、铁道发展的影响,政府法律规章的影响、所得税的影响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等几个主要方面(参见《会计理论》,王澹如等译,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87年版,第29—44页)。
4.会计准则的出现和会计学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是本世纪会计史上最为重大的两个事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和危机过后经济秩序的整顿与发展是会计准则产生的直接原因;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竞争日益剧烈和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的迅速发展则是管理会计得以形成的根本背景。
5.跨国公司的迅速扩展、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国际贸易与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国际间政治与经济组织的不断创设与增多以及各国对诸如通货膨胀、偷漏税款、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共同协作治理,导致了国际会计协调和跨国公司会计从六十年代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虽寥寥数例,但不难形成这样的印象:正是各种环境因素的进步和发展才导致了会计的进步与发展。当然,会计的进步与发展也促进和保证了各环境因素的进步与发展。
(三)
笔者认为,将会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原理确认为说明、诠释和指导会计进步与发展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了会计理论体系。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现代会计理论体系已愈加成熟。在笔者看来,作为一个成熟的和科学的理论体系,会计理论体系中应有一定的内容用于说明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引导自身的未来走向。那么,明确了会计与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原理作为会计进步与发展原理,正好弥补了现行会计理论体系中所存在的缺限,使得会计理论体系又实现了一个新的进步。
2.为会计研究指明了方向。在现代社会里,理论研究应该能够指导实践活动,应该在避免“乌托邦”式的幻想的前提下具有超前性。按照前述的环境因素的变动导致会计的相应反应的思路,会计理论研究应该紧密把握各环境因素变动的走向,按各因素的发展趋势来研究会计问题,从而真正能够指导未来的会计实务操作。
3.为会计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会计改革已经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而且,它还必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延续下去。那么,会计改革就需要一种科学的理论指导。笔者前述的对会计与环境因素的分析所形成的会计进步与发展的原理就提供了这种理论指导。会计改革的每一步骤和举措,都要建立在对相关环境因素的现状与走向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否则,改革便会走弯路或误入歧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一方面在对现有各种作法进行评估时,要认真分析它们与目前的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切不可以为改革就是要破旧立新而机械地对所有的方面都“一改无遗”。另一方面,固守旧的会计模式而无视环境因素变动的想法和作法也是与会计进步与发展原理的要求格格不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