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产负债率是新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在进行财务评价活动中,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简便、易行,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经济实力。但是该项财务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尤其是掩盖了企业的潜在亏损,故有必要完善和改进现行的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使该项财务评价指标真正反映出企业资产与负债比较的情况以及可靠的经济实力程度。
由于资产负债率等于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全部资产总额之比再乘上100%。该计算公式的分母是企业全部资产总额,它包括企业的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等内容,也包括企业已经发生有待于今后逐期分摊、消化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等项目。而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从资产的概念来理解它应该是可变现的。尽管企业在今后的会计期间内分摊或消化的有关费用、损失属于资产项目,但这些费用、损失并不能变现,而是要从未来的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这些费用、损失就称不上是企业的经济资源。笔者认为,在进行财务评价...
资产负债率是新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在进行财务评价活动中,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简便、易行,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经济实力。但是该项财务评价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尤其是掩盖了企业的潜在亏损,故有必要完善和改进现行的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使该项财务评价指标真正反映出企业资产与负债比较的情况以及可靠的经济实力程度。
由于资产负债率等于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全部资产总额之比再乘上100%。该计算公式的分母是企业全部资产总额,它包括企业的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及递延资产等内容,也包括企业已经发生有待于今后逐期分摊、消化的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等项目。而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从资产的概念来理解它应该是可变现的。尽管企业在今后的会计期间内分摊或消化的有关费用、损失属于资产项目,但这些费用、损失并不能变现,而是要从未来的收入中得到补偿,因此这些费用、损失就称不上是企业的经济资源。笔者认为,在进行财务评价活动中,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应将有关的费用、损失剔除。
举例:某企业1993年9月末有关资料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资产负债率为78.22%;如果剔除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和递延资产后计算出的资产负债率为97.53%。
我认为对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进行必要的完善和改进,有两种办法:
一是保持现行的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再增加实有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将实有资产负债率作为补充指标。实有资产负债率=5655,不可变现的资产总额=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
二是取消现行的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直接采用实有资产负债率计算方法,将实有资产负债率作为主要指标。实有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