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盈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企业盈利能力不仅关系到投资人、债权人等的切身利益,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准确地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利害关系人共同关心的首要问题。新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对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三个,即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由于指标计算的因素不甚恰当,尤其是分子利润(税)总额口径的不恰当,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某种程度的虚夸,现就这一问题浅析如下。
一、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特点
1.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衡量企业资本金获利能力的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资本金获利能力越强。分子利润总额为企业税前利润总额,分母资本金总额包括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资本金。
2.销售利税率

销售利税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收益水平的指标。销售利税率越高,表明企业获利能...
盈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企业盈利能力不仅关系到投资人、债权人等的切身利益,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因此,准确地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各利害关系人共同关心的首要问题。新的工业企业财务制度对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有三个,即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由于指标计算的因素不甚恰当,尤其是分子利润(税)总额口径的不恰当,导致企业盈利能力某种程度的虚夸,现就这一问题浅析如下。
一、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特点
1.资本金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是衡量企业资本金获利能力的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资本金获利能力越强。分子利润总额为企业税前利润总额,分母资本金总额包括国家、法人、个人和外商资本金。
2.销售利税率

销售利税率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收益水平的指标。销售利税率越高,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大。分子利税总额由企业各项流转税和税前利润组成,分母销售净额是指企业销售总额扣除销售退回及折让和销售折扣后的净额。
3.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反映企业投入产出水平,即所得与所费的比率。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分子利润总额为企业税前利润,分母成本费用总额指应由本期负担的成本费用总额。
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
1.分子利润(税)总额口径偏大
如上所述,三个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子利润(税)总额包括了企业的所得税,销售利税率指标分子还包括了流转税。从企业的角度看,无论是所得税还是流转税都是要上缴国家的。既然是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就应把所得税和流转税作为企业的“费用”看待,而不应作为企业盈利的组成部分,否则就夸大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实际上是把企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程度也反映到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中去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指标设计思想和计算方法仍然没有把企业作为完全独立的法人主体和会计主体来看待,含有政府评价企业的成份。
2.销售利税率指标的分子与分母口径范围不协调
首先看分子的利税总额,这里暂不考虑其中的所得税和流转税,仅分析利润总额部分,根据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利润总额包括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收支净额。再看分母的销售净收入,它是指企业销售收入中扣除企业销售退回及折让和销售折扣后的净额,显然没有把产生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收支净额而占用或耗费的对外投资及营业外支出金额包括在内,而分子利润总额则包括有投资净收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因此,分子与分母的口径范围不相匹配,按上述分子分母的口径计算显然违反了统计学中结构相对比率指标的基本原理,如此计算出来的盈利能力指标必然夸大。
另外,企业的营业外收支活动,实际上与企业的销售业务活动没有关系,既然是考核评价企业的销售获利能力,就应把这部分与销售活动无关的营业外收支活动撇开,硬性把它们作为销售利税率指标的计算因素,笔者认为不妥。
三、企业盈利能力指标计算的改进意见
1.把资本金利润率、销售利税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三个指标分子的利润总额全部改用企业的税后净利,也即企业缴完所得税后的利润,这样才能真实、准确地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投资者、债权人及经营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2.把销售利税率改称为销售利润率,因为其分子改用了不包含所得税及流转税在内的税后净额,这样可使名称与内容协调一致。
3.对销售利润率指标的分子和分母加以适当调整。分子应使用销售利润与投资净收益合计的利润额扣除以它为基数计算所得税后的税后净利,这样就剔除了营业外收支活动对该指标的影响;分母则在销售净收入的基础上加上企业的对外投资额,以便分子与分母口径的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