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财会制度中增设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报表。由于这张表思维形式新颖,表达结构独特,给我们学习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本文试图从其原理上进行一番探讨,以期为财会同行揭开财务状况变动表神秘面纱。
一、重要的会计公理
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这是我们结帐平衡,财务报告的一个基本公式。将上式变形可得:
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
此式右端,“期末结存-期初结存”表示结存量的盘点值。对企业经营成果报告而言,它反映持续一时期的经营活动对财产原存量的影响有多少。在会计发展史上,在有《损益表》之前,就是通过这一以财产盘点为基础的“财产法”来计算衡量期间损益的。它所代表的思维形式是一种结果对比方法,是两个不同时点(期初、期末)财产存量的静态对比。
公式左端:“本期收入—本期支出”。这里有两个要素——收入、支出。从资金运动某一状态看,它反映的是期间内资金在这一状态上先后继起的总流入和总流出。是各种运动形式、原因的最凝练、最全面地概括、反映。流入减流出是流量对比。对收益报告而言,它反映的是期间内生产经营总所得跟企业为所得而付出的必要总代价之间的比较。是现代会计计量损益的基本思路,是动态对比。它是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增减变动来说明过程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左边等于右边。从逻辑上讲期初存量在本期发生变动是由于本期发生了流入流出差。也就是说期初存量因本期收、支相抵为零而不变,为亏而减少,为盈而增加。因而左右相等成立。公式的右边表示存量变动了多少,左边表示变动的因素各有多少。
譬如:期初有借款3.期末有6,本期总借入5,总归还2。期末比期初多了3.原因是借入使期初数增加了5,归还使之减少了2,一增一减净影响3。
在借贷记帐法下这一公式有两个形式:
资产类:
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
权益类(负债):
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
二、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这是对营运资金最明确的会计界定。但,营运资金的理论概念及其特征,当前尚无完整的表述可见。本文在此加以讨论。
企业所拥有控制的资产,新制度归为六大类。但从价值转移能否在一年或超过一年一个营业周期内完成,可分为两大类,即短期的流动资产和长期的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要弄清营运资金就应先弄清流动资产的特征。而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长期资产相对比,其特征有:
第一,流动资产的存在形态很容易改变,因而资产的流动性很强。
第二,一般来说,其价值随形态的改变而一次转入新形态,因而其丧失特定物理效用时形成的支出(若非形成长期资产)是收益性支出,只与本期相关。
第三,在企业资金周转中,变现能力很强。
第四,与其他各资产有很强的互变能力。各类长期资产要获得一种新形态,一般要首先转换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转为长期投资等特殊情况除外),形成流动资金增加。长期资产的增加,一般是流动资产的运用形成的,是流动资金的减少。
作为营运资金,它同样具备了流动资产的上述特征。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付的债务。从商业信用出发,它要求流动资产做为支付手段即时支付,而不能在经营期将与之相当的流动资产派做它用。企业在保证对流动负债的即时偿还能力后,流动资产的剩余部分将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供企业自主支配,而不退出企业。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营运资金的第五特征即在一年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不退出企业。这也是它最重要的特征。
由此看来,营运资金的实质是一个未来决策指标。它反映报告期为下期提供的有理论支配能力资金的多少。营运资金的概念应确切地表述为企业现有的将在下年度(或超过一年的经营周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自主支配,周转使用的流动资金。
三、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理论演绎
提出营运资金本身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我们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明确报告期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新增营运资金是多少;二是影响新增的因素是哪些,有多少。从而反映出报告期内的整个理财过程。这也是报告阅读人的真正要求。
营运资金的取得是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缩影。要揭示其形成过程,只有从企业整体出发。当我们从价值角度静态观察时,这一整体就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
这是会计核算理论的精髓,也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原始基础。从这一平衡式出发,
因: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负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代入(1)得:
流动资产+长期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2)
整理(2)得:


公式(3)的右边实际就是营运资金。由于要明确的是营运资金期间增量,所以等式(3)的右边可改为:
营运资金增加=流动资产(期末-期初)借方余额-流动负债(期末-期初)贷方余额
右边按增量反映,左边也应是增量。
根据:

在(3)式右边已是存量反映的前提下,左边要不重复,只能按流量来反映。这又正好适应目的“二”的要求,即反映营运资金增减变动的动态原因。
(3)式左边的增量以流量表达为:
所有者权益(贷方发生-借方发生)+长期负债(贷方发生-借方发生)-长期资产(借方发生-贷方发生)=营运资金增加
将此式整理,得:
[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长期资产]贷方发生额-[所有者权益+长期负债+长期资产]借方发生额=营运资金增加 (4)
这就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基本框架。
这里要说明的是:式(4)贷方发生额部分就是流动资金的来源,即流入。对于“本年利润”权益项用贷方余额而不是发生额的理解除从简便计算考虑外,还应考虑该科目是成果计算户,发生额不是利润,不是权益项,表示权益(利润)的只是其余额。借方发生额则反映流动资金的运用,即流出。
再进一步分类:
营运资金的来源可分为:(1)经营中实现的利润和因经营而发生的长期资产以费用和损失的形式转为的流动资产。如折旧;(2)长期资产直接变现、长期负债和外部投资的取得形成的流动资金增加。如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营运资金运用也有两类:一是与经营成果——利润分割相关连的流出。二是流动资金直接转为长期资产和归还长期负债。这就是营运资金的“其他运用”。
若加上那些不引起营运资金变化的重要经济事项,如长期资产内部的此增彼减,就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全部内容。
综上所述,财务状况变动表是以营运资金为主体,以“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期初结存”为依据,涵盖企业在期间内整个理财过程及重大财务活动的一张会计报表。其理论源渊为两个基本的会计通式,即表示流量与存量关系的公式和表示理财内容的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