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持。高科技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资金的投入受到一定的限制,资金的拨付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高技术项目的实施往往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较多的资金来支持。我所是从事高温受控核聚变研究,并且承担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所,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供不应求”,这一突出的矛盾严重影响着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我所各项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借助于所建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所提供的实时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作用,控制好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加强对各个帐户的“微观管理”,调动全所人员的积极性,使之更加自觉地、有计划地合理使用自己的课题经费,从而实现了对科研经费和行政事业费的科学管理。
一、建立微机网络系统
适时掌握全所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对经费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要想为有关部门提供经费使用的实时信息,对科研计划、财务和物资管理部门来说,其管理手段如果还是停留在原来手工处理方式,即使利用单机的微机管理也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管理的需求。“实时数据处理、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化”的...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持。高科技的发展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资金的投入受到一定的限制,资金的拨付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而高技术项目的实施往往要求在一定时间内集中较多的资金来支持。我所是从事高温受控核聚变研究,并且承担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的研究所,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供不应求”,这一突出的矛盾严重影响着科研任务的顺利进行。
为了保证我所各项科研项目的正常进行,使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借助于所建立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所提供的实时信息,充分发挥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作用,控制好有限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加强对各个帐户的“微观管理”,调动全所人员的积极性,使之更加自觉地、有计划地合理使用自己的课题经费,从而实现了对科研经费和行政事业费的科学管理。
一、建立微机网络系统
适时掌握全所资金的使用情况是对经费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要想为有关部门提供经费使用的实时信息,对科研计划、财务和物资管理部门来说,其管理手段如果还是停留在原来手工处理方式,即使利用单机的微机管理也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管理的需求。“实时数据处理、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化”的构想就成了当前信息管理中面临的新课题。
几年来,我们坚持了“精心组织、统一管理、强调效果、注重发展”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做好管理信息的各项基础工作,在单机应用取得了极为显著的实际效果的基础上,根据信息管理的实际需要,不失时机地着手建立微机的网络系统工程。
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立该系统需要的资金支持。我所每年的经费本来就十分紧张,怎么可能为信息管理投入较多资金呢?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在于得到所领导的支持。事实上,所领导始终把现代化的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早在1984年初,所领导亲自多次举行专题讨论、听取汇报、制定计划、研究该项工作的落实情况。有的领导还亲自组织、参与、领导具体工作的总体设计、运行和部分的程序设计工作。近几年根据信息管理的需要和实际可能,又把计算机网络提到议事日程,在资金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每年在有限的资金来源中给予3~5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信息管理的设备购置、系统维护和日常消耗材料等方面。这就为微机网络系统的建立创造了一定条件。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正常运行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尤其象合肥这样的地区,夏季如果没有空调设备,系统将难以运行。倘若采用“单兵作战”的战术,势必有一台微机要配一台空调设备和一套电源系统及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维持费用。从整体上看,这样的管理方式,必然需要花更多的钱,其效果也很差,一些管理部门根本没有能力对机器进行维护和日常管理,机器故障率势必较高,维修费用也随之加大,有时甚至造成系统的瘫痪,无法正常工作。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采取了集中统一管理的办法,将用于管理的机器相对集中在一个机房里,由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这样,计算机的故障率大大降低了,用于设备维修的费用大为减少,而诸如空调、电源等的配套设备费则更少。于是,每年可将所里拨的用于管理的少量资金集中使用,除了少量消耗材料外,其余用于逐年添置一些设备,配置改善机房用基础设施。
在有关部门的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终于配备了含有“AST386”6台、“AST286”及其兼容机4台、“PCXT”及其兼容机2台的初具规模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了以《NOVELL网》支撑的《管理信息网络系统》一套。如图(38页)所示:
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微机网络系统的建立,为提高我所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了可以充分展示其才能的舞台。

我所微机的信息管理以“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为原则,对直接关系到全所科研工作能否正常运转、各类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工作量大、牵涉面广、十分细致复杂、难度大的经费管理等重点系统,我们专门组织了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科研计划管理人员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共同开发了《研究所经费科学管理与核算系统》。
经过几年的完善和改进。该系统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以目标管理为中心,形成了将“决策与计划、分配与运用、监督与控制、协调与运转”等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规范化的经费管理运行机制。
1.年初,在所计划会议之后,通过网络系统将全年的经费预算、经费分配(总额)等信息输入到各帐户(在服务器中)。这些帐户包括全部科研课题,各项行政事业费开支、所工厂、知青厂、开发部、各类周转金等总共390个帐户。
2.科研计划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拨款。一般来说,行政经费按预算经费拨入,一次到位,如无特殊情况(如国家安排的工资、补贴调整等)一般超支不补,年终结余过期作废,以便更好地控制全年的行政经费开支。而对科研课题来说,则根据其任务的轻重缓急和经费来源实际到位的情况分期拨款,并视实际需要逐步增拨,这类课题的经费其年终结余自动转入下一年度,以鼓励各课题精打细算节约开支。至此,凡已有经费的帐户即可办理领料或借款等手续,并由录入员随时将资金的运用情况录入网络系统内。
3.在系统运行中每10天为各部门、各帐户报送一次反馈信息表,该表对经费已超支者,给予“经费已超支”的警告;凡经费不多时,也将给予“经费不多了”的信息。此外,每月还提供一次“明细表”。这样,每个帐户都可以详细地掌握各自的经费使用情况,做到胸中有数。财务、器材部门将根据反馈信息表提供的信息,审理各帐户是否可以继续办理借款或领料等手续。因为超支而遭“拒支”的帐户应当及时与科技处计划员联系,商讨融通资金事宜。
4.由于各帐户负责人均掌握其经费使用的详细情况,便于恰当地、有计划地用好自己的经费。职能部门及时地监督其经费的使用,不仅可以要求经费超支者限期采取措施压缩经费开支,而且对一些不合理的材料消耗还可采取“曝光”手段公布于众(例如我所曾对过多的领用彩色胶卷、灭蚊剂、塑料水桶、可充电电池等物资进行“曝光”),从而堵塞各种漏洞。
5.在网络系统的支持下,便于财务、器材等部门加强对流动资金和周转金的管理。以前会计帐上的“暂付款”往往高达数百万元之多,其中除了一些重大项目的加工周期较长,不能尽快结算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属差旅费借款和一般借款久拖不报的现象。针对这种“公款私占”的情况,我们采取了相应措施,规定凡借款在一个月之内不能报销者,如无特殊情况,从下月开始,将在发工资时分期直接扣除其所欠借款金额。这一措施的实施,仅以1993年上半年为例,不但促使许多借款者按规定的时间及时报销,对少数不按时报销者,直接从工资中扣回的金额达万元以上。
由于采用“周转金管理办法”,物资部门加强了对器材采购的计划性和器材回收工作的管理,合理地安排库存物资。虽然每年因科研需要的材料出库量在不断增加,每年用于材料采购的周转金比例却呈下降趋势,以更趋合理的低器材库存量支持不断增长的科研课题(特别是重点课题)经费的需求,从而实现了用较少的资金占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
6.计算机的经费核算系统为所领导提供全面、适时、可靠的信息和各类统计数据,使其适时把握着未来的经济活动的趋势。每当在科研项目中遇到重大情况需要及时调整时,可以随时采取应急措施;对于需要加强的重点课题,可以随时注入所需要的足够的资金;该取消的课题马上可以停掉,该合并的课题马上可以转入其他课题,而经济上不至于造成重大损失。例如1993年上半年,考虑到全所资金目前的运用和今后的来源情况,为了保证重点课题资金的使用,所领导采取了果断措施,一方面“关停并转”了20多个帐户课题,一方面又新增加了几个重点帐户。通过这种“宏观调控”手段,既保证了重点课题的顺利进行,也保证了行政经费的正常开支,从而保证预定目标的胜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