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股证的特征
(一)什么是认股证
认股证是附在新证券上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允许持有者在特定的时间内以特定的价格购买特定数量的普通股数。例如某公司的认股证向这种权力的所有者(投资者)提供在1992年5月14日之前以每股15元的价格购买一张该公司股票的权力。虽然发行认股证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吸引投资者,有助于证券特别是债券的销售。
(二)交易价
交易价是认股证持有者购买普通股的价格,如上例中,交易价为15元。交易价通常在认股证期限内不变,但也可改变。例如某公司认股证的交易价在每股14.5元至15.5元之间,实际应定为多少,最终是由企业决定的。此外,还有些公司认股证的交易价则在将来某个时间上升。一旦认股证被行使(即购买普通股)它就自动退出市场。
(三)股票数
认股证还注明持有者可以购买的股票数。如某些公司的认股证可购买一张股票,另一些公司的认股证则可购买不到一张或几张股票。
(四)截止日期
认股证的期限短至几天,长至无限。例如,某公司的认股证允许持有者在任何时候均可购买328张该公司的股票。也就是说,购买这种股证的时间不限(即无截止日期)。
(五)股息
认股证的持有者通常不参与分红,但在特殊情况下可参与股息分红和股票分割。这种参与必须在认股证的反稀释条款中注明。如相应的普通股以1比2反割,认股证可购得的股票数减半,交易价则加倍。

(六)引诱物
大部分认股证是作为股票或债券发行的“引诱物”。如相应的普通股价格上升,认股证持有者可获取利润。企业可通过发行认股证换取更有利的融资条件。在证券最初发行后,认股证通常同原有的债券或股票分离,具有独立的价值。也有的认股证不与债券分离,它必须与债券作为一个整体来销售。
二、认股证的价值
与可转换证券相似,认股证有其理论价值和市场价格,一般说来,市场价格高于理论价值,换句话说,市场价格包括了溢价部分。
(一)理论价值
认股证的理论价值可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认股证价值=(股票价格-交易价)×股票数
或V=(P-E)×N
式中,V表示认股证的理论价值,P表示相应普通股的现行市场价格,E表示交易价,N表示用一张认股证所能买到的股票数。
例如普通股的现行市场价格为15元,交易价为12元,一张认股证所能购得的股数为1张,则认股证的理论价值为:
V=(15元-12元)×1=3元
(二)市场价格
认股证的市场价格是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一般说来,认股证的市场价格高于理论价值。认股证的市场价格不可能低于理论价值。如低于理论价值的话,套购者就会在市场上购买认股证,行使购买股票的权力,卖出所买到的股票。与可转换债券的价格一样,套购的结果是认股证的价格上升,股票价格下降,直至认股证的市场价格至少等于它的理论价值。
上例中,如认股证的理论价值为3元,市场价格是2元,套购者以每张2元的价格买入100张认股证,购买认股证的成本为200元(2×100元),然后行使认股证的购买权力,以每股12元的价格购买100张股票,其成本为1200元(100股×12元/股),连购买认购证总成本等于1400元(200元+1200元)最后以每股15元的价格卖出100张普通股,总收入为1500元(15元/股×100股)。套购利润为100元(1500元-1400元)。套购者将继续进行这一购买过程,直至套购利润消失或再也没有认股证可以购买,这时,认股证的市场价格就等于理论价值。
(三)溢价
溢价等于认股证的市场价格减它的理论价值。上例中,如认股证以每张4元的价格售出,因其理论价值为3元,溢价为1元(4元-3元)。高出理论价值的溢价取决于认股证的供求。
(四)杠杆作用
溢价的存在是因为认股证能为投资者提供杠杆效应。也就是说,同等数额的金融投资,可购得的认股证数比普通股多,当股票市场价格高于交易价时,认股证投资的潜在利润的增加幅度大大高于市场价格,超过交易价格的变动幅度产生杠杆作用。
假定某普通股的市场价格每股15元,认股证的理论价值为3元,10000元可购得666张普通股或3333张认股证。一旦股票的市场价格超过交易价(12元),认股证的理论价值(认股证的最低价)随股票价格同金额上升。如果股票价格升至每股16元,认股证的价值升至4元,666张普通股值10656元,而3333张认股证则值13332元。认股证的这种杠杆作用使得总投资额的增值速度更快。在这种情况下,股票价值上升了6.25%(1/16)而认股证价值上升了33.33%(1/3),是股票价值上升的5倍多。同样原理,股票价格反方向变动会产生不利于企业的杠杆作用。如股票价格下降1元,666张普通股约下降666元,而认股证却下降3333元。
(五)溢价的变动
与可转换证券相同,认股证的溢价是可变的。溢价的变动是由杠杆作用、普通股的现金股息和普通股价格的变动幅度决定的。
1.杠杆作用失灵
一旦认股证的价值上升,杠杆作用下降,愿意支付溢价的投资者因杠杆作用而放弃。例如普通股的价格从每股15元升至100元,认股证的价值将是:
V=(100元-12元)×1=88元
10000元的投资现仅可买100张普通股或114张认股证。两者之间的差异缩小,几乎不存在杠杆作用,股票价格现每上升1元,股票价值上升了1%(1/100),而认股证价值仅上升了1.1%(1/88),略高于普通股价值的上升幅度。这与以上介绍的例子大不相同。在以上例子中,股票价格每上升1元,认股证股资的增值是普通股增值的5倍。
2.股息损失
溢价还因理论价值的上升而下降。在大多数情况下,股票价格升高后,其现金股息的绝对金额较大。这意味着认股证的持有者丧失了大量的股息收入。持有者由认股证杠杆作用所获得的一点好处不足以抵销股息金额的大量减少。因此,溢价下降。
3.认股证期限
认股证期限越接近截止日期,理论价值上涨的机会越少,投资者越不愿支付溢价。短期认股证的价格增值机会比长期认股证少。显然,投资者不愿支付太高的溢价来购买短期认股证。
4.股票价格的变动幅度
溢价随相应普通股价格的变动幅度而变动。普通股价格的变动幅度越小,普通股价值在截止日期(到期日)之前增殖的机会越少,投资者越不愿支付溢价,反之亦然。
三、认股证的利弊
认股证的好处包括:
1.吸引投资者。认股证是企业发行证券特别是债券的引诱物。由于认股证通常与证券一起发行,它可引诱原不打算购买证券的人来购买。这些人包括那些想参与企业利润的增长又不愿直接购买普通股的投资者。
2.追加资金来源。当认股证的购买权被行使时,企业可多筹集资金。事实上,企业可据此增加销售普通股而扩大其权益资本。这些资金可用来帮助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3.减少债务。如认股证与债券不可分离,企业可注明原附有认股证的债券面值,在认股证的购买权被行使时作为购买普通股的依据。投资者可将认股证和相应的债券提交给企业,换取普通股。这减少企业的债务,相应增加其权益资本,为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提供了资金基础。
认股证的不利方面包括:
1.保留债务。认股证的购买权力被行使后,原附有认股证的债务仍作为企业的负债留在帐上(而采用其他形式发行的债券,当可转换债券转换成普通股后,债券便从企业的负债上消失)。
2.稀释。认股证稀释企业的每股收益。根据会计核算的一般做法,在计算每股收益时,认股证的购买权被看成已被行使来对待,这样,股票数增加,每股收益下降。
四、发行认股证的策略
(一)企业可将认股证的发行当作一种讨价还价的手段,以获取低成本、少限制性条件的好处。如企业可以使投资者确信将来股票价格会超过交易价,它可发行认股证或低交易价的认股证,换取更有利的条件。
(二)认股证的发行有时有利于企业的兼并活动。一家公司可通过认股证和现金来换取另一家公司的普通股。这样,这家公司的每股收益上升,因为此时认股证的发行不会立即产生稀释作用。此外,这家公司还获得控制权,因为被兼并企业的股东没有收到新普通股,他们只收到认股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