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正处于建国40多年来最关键的变革时期,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笔者认为,建立健全企业财会信息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工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财会管理体系,乃至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一项基础设施。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现行企业财会信息体系的缺陷日趋明显。
一是传统的财会信息体系是与中央集权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报表、财务报告和财会信息管理制度的设计取向基本上是为上级政府部门服务的,没有考虑为企业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也没有成为厂长、经理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因而不能满足发展市场经济、保障股东和债权人正常权益的要求,特别是与发展股份经济、股票上市等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我国企业财会制度(包括会计科目、报表等)不统一,不规范,不仅全民、集体、“三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之间互不相同,而且同一所有制形式中的工业、交通、商业、粮食、外贸等行业也互不相同,致使全国企业财会信息口径不统一,无法汇总。加之部门之间财会信息交流不畅,保密范围过宽,无法做到数出一门,资料共享,不利于宏观综合经济分析,也不能满足企业跨行业经营的需要。三是财会信...
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正处于建国40多年来最关键的变革时期,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千头万绪。笔者认为,建立健全企业财会信息体系是一项重大改革工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财会管理体系,乃至国民经济运行体系的一项基础设施。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现行企业财会信息体系的缺陷日趋明显。
一是传统的财会信息体系是与中央集权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报表、财务报告和财会信息管理制度的设计取向基本上是为上级政府部门服务的,没有考虑为企业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服务的目的,也没有成为厂长、经理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因而不能满足发展市场经济、保障股东和债权人正常权益的要求,特别是与发展股份经济、股票上市等要求不相适应。二是我国企业财会制度(包括会计科目、报表等)不统一,不规范,不仅全民、集体、“三资”企业等不同所有制之间互不相同,而且同一所有制形式中的工业、交通、商业、粮食、外贸等行业也互不相同,致使全国企业财会信息口径不统一,无法汇总。加之部门之间财会信息交流不畅,保密范围过宽,无法做到数出一门,资料共享,不利于宏观综合经济分析,也不能满足企业跨行业经营的需要。三是财会信息的收集、处理、利用、存储手段落后,效率低下。一方面是多头布置报表,造成报表多而指标重复,财会人员负担太重,没有精力参与企业重大经营管理决策的研究和制定;另一方面是全国迄今没有建立一套通用的企业财会信息网络。财政部掌握的财会信息主要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方面的资料,这与近年来其他经济成分迅猛发展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而且电算化财会核算和统计软件开发,特别是推广应用跟不上,未能形成全国性的信息联网,财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不适应现代经济对信息迅速传递的需要,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四是企业财会信息不够真实,没有建立起以注册会计师为主的社会公证监督体系,尤其是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仍然主要依赖单一的行政监督,无法保证企业财会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普遍存在的企业潜亏、违反财经纪律等现象充分说明财会信息失真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五是我国企业财会信息体系与国际上相差太大,财会报表、报告所反映的信息除了语言翻译外,还要经过信息再加工,否则中方和外方互相难以理解对方的报表,无法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无法进行国际间的比较,这给扩大对外开放带来诸多不便。
为此,笔者建议:首先,要改变财会信息体系的服务取向,从主要服务于政府,转向兼顾股东、企业经营者、政府宏观经济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需要,为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政府转变管理职能发挥积极作用。其次,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并参照国际会计准则重新设计企业财务报告和会计体系,把现行的以资金平衡表、利润表、专用基金表、成本费用表等为特征的报表体系,改为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为主,加上存货表等若干附表的体系,向国际惯例靠拢,使企业财会信息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第三,要在改革并统一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尽快统一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经营形式企业的会计科目和报表,从而使财政部能够把企业财会信息的管理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各种所有制,实现对全社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宏观财会信息分析。同时要区分可以公开和不宜公开的财会信息,对可以公开的财会信息建立定期公布制度,并逐步实行财会信息有偿服务。第四,要强化企业财会信息公证监督体系,尤其是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公司等,使企业财务会计的做帐、查帐等工作逐步走向社会化,保证企业财会信息的客观、公证和准确,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善企业经营和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