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责任会计的推行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拟就责任会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些探讨。
一、企业责任会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意引进西方责任会计理论,而没有认真总结我国企业自身实践的经验教训。前几年,我国在介绍国外的责任会计理论时,忽视了我国原有的那些具有责任会计性质的实践活动,如:厂内经济核算、分级核算管理等。诚然,西方责任会计由于它产生的时间较早,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全面、完整的制度,但鉴于我国与西方各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环境、政策法令以及会计的发展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生搬硬套,必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西方责任会计理论和我国的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我国责任会计的发展.
2.企业组织机构存在缺陷,经济责任难以明确,致使责任实体难以建立。责任会计的关键是明确责任。要负其责,必先有其权。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是事无巨细,厂长一人说了算,这与责任会计所需要的分权式职能体制不相适应。此外,由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繁多,且相互渗透和制约,难以对其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或者即使建立了也形同虚设。
3.过分注重责任实体的营运结...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在责任会计的推行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但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拟就责任会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些探讨。
一、企业责任会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只注意引进西方责任会计理论,而没有认真总结我国企业自身实践的经验教训。前几年,我国在介绍国外的责任会计理论时,忽视了我国原有的那些具有责任会计性质的实践活动,如:厂内经济核算、分级核算管理等。诚然,西方责任会计由于它产生的时间较早,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全面、完整的制度,但鉴于我国与西方各国的经济体制、社会环境、政策法令以及会计的发展进程等诸多方面的差异,生搬硬套,必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将西方责任会计理论和我国的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利于我国责任会计的发展.
2.企业组织机构存在缺陷,经济责任难以明确,致使责任实体难以建立。责任会计的关键是明确责任。要负其责,必先有其权。但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是事无巨细,厂长一人说了算,这与责任会计所需要的分权式职能体制不相适应。此外,由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繁多,且相互渗透和制约,难以对其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或者即使建立了也形同虚设。
3.过分注重责任实体的营运结果和实际绩效,忽视了事前的责任预算工作。责任预算是责任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责任预算的忽视,必然影响责任会计的整体运行,而且易造成责任实体对自已应负的责任认识模糊。
4.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划分不清,责任会计不能落到实处。目前,企业对可控成本与不可控成本的划分存在着偏差,主要是不能分清以下几个关系:第一,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与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关系;第二,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与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关系;第三,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与基本费用、一般费用的关系。
5.责任会计核算体系与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还只停留在“单轨制”或“双轨制”的争论中。其实,实施哪种核算形式并不重要,重点应看实施某种核算形式之后,能否充分发挥责任会计的职能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责任会计的对策
1.应立足于我国会计实践,在对我国原有会计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系统化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和完善新的责任会计实践;对西方责任会计则要勇于扬弃,使其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而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
2.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改革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按照分权制的原则建立起多层次的组织机构,使其有利于划清经济活动的范围、经济活动的责任,为建立责任会计制度创造条件。
3.科学地、准确地制定责任预算,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责任实体实施预算控制,使每个责任实体干有目标、控有依据,考有标准,同时,通过与其它奖惩、措施的配合,使责任会计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4.组织财会人员认真学习,明确责任会计的内涵,弄清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以及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基本费用和一般费用的含义,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条件的企业最好能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对可控与不可控成本的划分作出统一规定,以便企业财会人员执行。
5.正确处理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确定适应自身需要的责任会计核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