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的演进
20世纪初期,当财务管理逐渐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研究的主题时,其重点在于研究公司的合并及重组、新公司的设立、公司各种证券的发行等与法律有关的经济问题。当时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取资本扩充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萌芽的初期,私人资金很难转移到公司,而在公司内部发行的股票,由于公司的内线人士(lnsiders)和股市操纵者参与股票交易,使股价剧烈波动,动摇着投资者购买股票、债券的信心。那时,财务管理的职能集中于研究公司证券发行的法律问题。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公司相继倒闭,财务管理注重于公司的破产清算、重整以及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制。此时,财务管理强调的已不再是公司的扩充,而是公司的生存。
40~50年代初期,财务管理虽仍重于外部观念,但资本预算和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手段逐渐用之于公司的经营与控制,并已成为公司获取利润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
50年代后期,企业倾向于大规模经营,由于新式机器设备的大量投资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因而企业资金的运用需要作更长期的计划。出于这种需要,财务计量模型也逐渐应用于企业的存货控制、应收帐款管理、现...
一、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的演进
20世纪初期,当财务管理逐渐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研究的主题时,其重点在于研究公司的合并及重组、新公司的设立、公司各种证券的发行等与法律有关的经济问题。当时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取资本扩充所需的资金。在资本市场萌芽的初期,私人资金很难转移到公司,而在公司内部发行的股票,由于公司的内线人士(lnsiders)和股市操纵者参与股票交易,使股价剧烈波动,动摇着投资者购买股票、债券的信心。那时,财务管理的职能集中于研究公司证券发行的法律问题。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公司相继倒闭,财务管理注重于公司的破产清算、重整以及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制。此时,财务管理强调的已不再是公司的扩充,而是公司的生存。
40~50年代初期,财务管理虽仍重于外部观念,但资本预算和内部控制等财务管理手段逐渐用之于公司的经营与控制,并已成为公司获取利润的有效管理手段之一。
50年代后期,企业倾向于大规模经营,由于新式机器设备的大量投资及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因而企业资金的运用需要作更长期的计划。出于这种需要,财务计量模型也逐渐应用于企业的存货控制、应收帐款管理、现金流量预测、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由外部的一些法律问题转移到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决策。
60~70年代,西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有两个:(1)最佳资本结构的组合。也就是公司在筹措资本时,怎样分配负债与普通股,才能形成一个可使资金成本降到最低的资本结构。(2)投资组合理论及其对公司财务决策的影响。投资组合理论研究投资者如何制定投资决策,才能形成一个在风险固定的情况下可使投资报酬率达到最大的投资组合。
80年代,世界性的通货膨胀不断地冲击着国际金融市场及商品市场,造成资金信贷的利率一再上升,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促使企业对于资金的运用必须在研究市场的前提下作出长、中及短期的预测与分析。同时,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等快速发展,以及使相当复杂的数量分析变得较为容易的计算机软体套装程式的出现,造成了财务管理方式的基本改变,管理阶层能够相当准确地从各种复杂的数量分析中得出可行方案的结果,使它在作出决策前有较具体、客观的数据可资遵循,而非象过去那样,主要依赖个人的主观判断。
近年来,西方国家对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方法的研究,无论是学术上或应用上,都有很大的改变和进步。财务管理逐渐在经营管理体系中占据主要的角色,对企业的成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二、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的功能
现代西方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的筹募、长期资金的筹措以及忽视现金运用的管理,而是以控制企业资金的分配为重心,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各种财务模型,以使企业资金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和最有效的运用。现代财务经理的职责,不仅要担任日常流动资金的管理,处理短期资金的调度,更重要的是编制企业财务计划及绩效预算规划,进行长期投资的评估和财务风险的分析及功能调配,以及重视资本结构的平衡等,以寻求最经济的资金资源并使其流向企业最需要的环节和方面,从而使企业达到获取最佳收益,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
现代西方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编制并监控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是企业以货币形式对未来一个时期或阶段的生产、交换、分配等作出全面规划的综合性经营计划。财务计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最有效的生产技术和最有利的商品市场,对企业现有的资源诸如机器、存货、产品、商誉、资金等加以充分利用,提高生产销售的获利性;(2)开发企业的潜能,规划企业新的投资方案、未来时期资金需求的分配以及资金来源的筹措办法等。
现代大规模的企业,具有庞大的营运系统和多层次的组织机制,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计划,则企业的营运缺乏方向,潜在的问题无从预见,对发生的结果也难以解释,从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而使企业走向失败。财务计划是建立业绩标准、激发动力、评价结果和推动企业管理向既定目标迈进的工具,它不仅鼓励各级管理部门时时展望将来,而且培养各级部门对财务计划的执行富有成本意识和合作的作风。
财务计划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下列作用:
(1)规划企业的经营方针,使企业对未来业务发展有一远景之构想。
(2)根据利、量及成本分析,确定最有利的营业政策及业务计划。
(3)协调企业资源的分配与有效利用。
(4)预计营业收支盈余并估量企业财务状况。
(5)控制业务进度及各项收支,完成企业既定目标。
(6)建立责任岗位的工作业绩考核制度。
(二)评估资本投资效益
从财务的观念看,资本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两种。由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对整个企业的财务成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在一个企业里,投资通常指的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固定资产的投资有六个重要特征:(1)投资金额巨大,一经投入,即无法改变;(2)回收时间长;(3)以预期利益为根据;(4)具有风险和不定性;(5)投资固定资产,须长期负担维护费用;(6)固定资产设备必须充分利用,否则成为沉重的成本负担。
固定资产投资因具有上述特征,故在进行决策时,应十分慎重。对于各种不同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财务人员必须组织评估,将各项计划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而排列其优劣先后。
资本投资的获利能力,通常决定于两项基本因素,一是未来现金流入增加的净额和现金流出减少的净领;二是投资支出净额。这两项因素的比较所得出的比率关系,就是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资本投资收益率是企业决定是否进行投资的主要依据。一般而言,每一个企业投资者,都有他既定的预期投资收益率,若投资的收益率高于既定的收益率,则投资可行。
(三)筹集长、短期资金
根据编制的财务计划以及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财务人员可以预知企业何时可能发生现金不足的现象,也就是企业何时必须向外筹措资金。筹措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或者私人,中长期资金也可透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募集,财务人员必须对各种资金来源的渠道有相当的认识,并能对涨跌动荡的金融市场作出较准确的预测与分析,才能在企业急需现金时,可以用最低的借款费用在最快的时间里得到所需的现金。财务人员还必须对企业借款的偿还能力作出适当的估计,并对借款的偿还方式作出合理的安排。
在筹集长、短期资金的同时,亦应加强对现有资金的有效管理及利用,例如,产品及材料,不要呆存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应根据未来业务需要,正确估测,周详计划,不可盲目扩张;营业有盈余时,对投资及生产营运所需资金,须作适当充实,以稳固财务基础,等等。
(四)流动资金的管理
流动资金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日常最主要的工作。流动资金的循环运转过程就是企业利润的形成与产生过程。因此,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必须设法维持流动资金的循环运转。
由于流动资金数额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对现金及应收帐款的余额、存货的数量等流动资金制定财务政策与目标,发挥流动资金在企业生产与销售活动中的原动力作用。
现金是流动资金中流动能力最大的资产,也是流动资金的基本型态,对该项流动资金的管理,应以获取收益、减少过剩的现金为原则。因为现金是一项不生利的资产,如果企业的现金余额过多,无异是资金的浪费,并降低了资本收益率,相应减少了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的现金准备不足,容易造成营运资金周转的困难,企业的经营活动被迫减缩,利润随之降低。因此,在获取最佳收益的前提下,企业一方面要储存有适当的现金,确保营运所需的流动资金的周转以及应付日常流动性开支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防止过剩资金的呆置,造成投资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