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百货公司已有41年的历史,是拥有各类商场(店)12间的商业骨干企业。1991年,该公司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坚持以改革促管理,靠管理增效益,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子。1991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590万元,纯利润134万元,上缴税利177万元,比承包前的1986年分别增长2.8倍、2.7倍和2.6倍;比1990年同期分别增长29.66%、38.27%和24.19%,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一、坚持改革、管理并重,建立企业质量、效益保证体系
在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该公司利用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和动力,坚持改革促管理,在公司上下建立起各项达标保证体系,扎扎实实地推动“效益年”活动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一)建立以公司经理为首的企业内部机构改革保证体系,以精简机构为突破口,实施了较全面的配套改革。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上,重点突出经理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对公司副职不固定分工,平时协助经理处理日常工作,急时由经理调派使用,改变了过去正副职只注重分权,工作脱节,工效低的状况。公司的经营决策及对重大问题的处理,必须通过公司职代会的表决和监督...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百货公司已有41年的历史,是拥有各类商场(店)12间的商业骨干企业。1991年,该公司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坚持以改革促管理,靠管理增效益,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子。1991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6590万元,纯利润134万元,上缴税利177万元,比承包前的1986年分别增长2.8倍、2.7倍和2.6倍;比1990年同期分别增长29.66%、38.27%和24.19%,受到省政府的表彰。
一、坚持改革、管理并重,建立企业质量、效益保证体系
在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该公司利用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压力和动力,坚持改革促管理,在公司上下建立起各项达标保证体系,扎扎实实地推动“效益年”活动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一)建立以公司经理为首的企业内部机构改革保证体系,以精简机构为突破口,实施了较全面的配套改革。在管理体制和管理职能上,重点突出经理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对公司副职不固定分工,平时协助经理处理日常工作,急时由经理调派使用,改变了过去正副职只注重分权,工作脱节,工效低的状况。公司的经营决策及对重大问题的处理,必须通过公司职代会的表决和监督,从而提高了公司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在干部任免使用上,不拘一格,坚持以“德、勤、能、绩”全面考核,择优录用,打破了干部与职工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界限,克服了以往提拔使用干部论资排辈等弊端。
(二)建立起以公司财务股为首的经济效益保证体系。坚持办好公司“内部银行”,精打细算,严格控制经费支出,加强资金的管理和调度,达到了加快资金周转,降低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如1991年,该公司“内部银行”每月平均调剂资金达300万元,全年共节约银行利息开支20万元,资金周转9.17次,比上年加快1.81次,百元资金创利税42.23元,比上年增长26.31%,居于全省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三)建立以公司经理为首的完善企业内部承包责任制保证体系。鉴于企业第一轮承包出现的只包盈不包亏,企业承包风险压力小,干部职工积极性难以发挥的情况,该公司在新一轮承包中,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把公司的发展与职工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做到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大大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全体职工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关心企业发展,主动为企业担风险。全年公司共收到风险抵押金20多万元,公司采纳职工合理化建议220条,建议实施后增加销售200多万元,创造税利15万元。
(四)建立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精神文明建设保证体系。该公司以培养一支优质服务、作风过硬的职工队伍为目际,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职工树立了“公司兴我荣,我爱公司”的主人翁思想。干部、职工全年人均为公司义务工作22天(每天按8小时计),自搬自运货物3018人次,维修公物570人次,公司采购人员自觉向公司上交回扣费19万元,从而使公司“团结、廉洁、文明、求实、创新”的新风貌不断得到发扬,保证了各项承包指标的顺利完成。
二、坚持抓好经营管理,提高综合效益
(一)抓服务质量管理,以优质服务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在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该公司针对自己面临的实际困难,对广大职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并严格经营管理制度。在收入分配方面实行了“百元销售工资含量”联销计酬分配形式,较好地把职工个人收入与公司的利益捆在一起,树立起职工的优质服务意识,提高了整体服务质量。在经营活动中,该公司在湛江市商业系统率先开展“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欢迎群众监督”挂牌服务和“优秀营业员挂牌服务”,组织消费者评选“文明柜组”,开展“假如我是一名顾客”一条龙服务活动等,有效地激发了全体职工奋发求实、争当先进,使优质服务变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1991年年底,公司组织了300多名顾客对公司12间商场(店)进行优质服务评议,顾客满意率达98%。
(二)调整结构,开拓经营,提高经济效益。该公司把调整经营结构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来抓。年初,该公司多次召开消费者座谈会,市场信息分析会,组织人员到省内外各地进行商情考察,在获得大量市场信息和准确的商情的基础上,制订出全年实现销售超6000万元,纯利润120万元的奋斗目标,大胆开拓经营路子。一是增设经营网点,增加批发部1个,节日商品展销点2个。二是扩大经营范围,增加经营品种达2800多种。三是进一步拓展货源渠道,积极与工厂建立业务联系。到目前为止,该公司与省内外500多家工厂建立了业务往来,直接向工厂进货占全公司总购进量的35%以上;与300多家工厂联合开展商品代销,代销商品3130多种,金额2100万元,占公司总销售的30%以上。四是开拓新的经营方式,将公司办公室、批发部、工农百货大楼合为一体,人财物直接由公司经理统筹安排使用。这样,不但解决了公司仓库容量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且也提高了群体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1991年,单批零(批发部和工农大楼零售部)实现销售2623万元,纯利润38.7万元和创利税78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4.1%、198.2%和74.1%。
(三)注意增强企业后劲,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该公司成立于50年代初,大部分经营场所、经营设备陈旧。企业承包后,该公司先后投资80万元对各商店的经营场所、经营设备进行更新,并充分利用原有经营场地闲置空间,增设柜台,扩大经营面,使公司各商店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并根据各商店的地理位置、竞争条件、经营结构等进行重新调整,实行专业经营,使旧店面貌焕然一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坚持整顿基础工作,提高经济效益
(一)继续狠抓双增双节。公司成立了双增双节领导小组,经理亲自挂帅,坚持每月检查,每季“诊断”。并在公司上下组织开展双增双节竞赛活动。一是充分发挥群体智慧,挖潜促销,增加效益。利用经营场地空间,采取“门口做文章,空中求发展,调整结构,增加经营项”,使企业潜力得到挖掘,经营场地得到充分利用。二是把“开展两个文明建设流动红旗竞赛”与职工“销售单项奖”结合在一起。实行购进、批发、零售、送货上门“一条龙”的经营方式,鼓励职工多销、勤销。三是坚持勤俭办企业,节约经费支出。来货自搬自运,受损商品自行修理,货架自己做,全年共节约开支70万元。
(二)把班组建设作为基础管理工作前沿阵地来抓。在开展“效益年”活动中,该公司领导十分注重班组的管理工作,逐步做到班组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是选配好班组长,充分发挥班组长的特长、作用;二是举办班组骨干培训班,全面提高班组骨干和班组成员的素质。
(三)把各项基础工作作为提高企业素质的铺路石。公司始终坚持对基础工作抓住不放,经常组织检查、整顿,并不断赋予新意。他们先后制订了《综合治理条例》、《服务规范》、《维护公司利益规定》、《防止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措施》和《关于防止承包企业短期行为的若干问题》等规章制度。公司对各项规定、措施的执行情况,坚持每月检查一次,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