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折旧基金是用于固定资产更新的补偿基金。如何用好用活这部分基金,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近几年来,不少企业的折旧基金使用状况令人担忧,不仅效果差、浪费大,而且使用范围越扩越大。使更新改造资金出现了“年年红”、“户头空”的局面。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根本的扭转,必然导致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不足,减弱自我改造能力,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仅就企业折旧基金扩张使用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折旧基金扩张使用的主要表现
有关折旧基金的使用范围,在1985年国务院颁发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中已作详细说明。但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折旧基金的扩张使用仍十分普遍,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六种类型。
1.政策型扩张使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按照现行政策法规,对属于企业正常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折旧基金实行集中使用。如国家对企业征收能源交通建设基金、预算调节基金和建筑税等,从而使企业实际留用的折旧基金只占70%。二是折旧基金作为投资新建项目或扩建项目的还贷来源,形成折旧基金超范围、多渠道使用。
2.管理型扩张使用。其集中表...
折旧基金是用于固定资产更新的补偿基金。如何用好用活这部分基金,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但是,近几年来,不少企业的折旧基金使用状况令人担忧,不仅效果差、浪费大,而且使用范围越扩越大。使更新改造资金出现了“年年红”、“户头空”的局面。这种局面如果得不到根本的扭转,必然导致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不足,减弱自我改造能力,并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仅就企业折旧基金扩张使用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折旧基金扩张使用的主要表现
有关折旧基金的使用范围,在1985年国务院颁发的《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中已作详细说明。但由于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折旧基金的扩张使用仍十分普遍,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六种类型。
1.政策型扩张使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按照现行政策法规,对属于企业正常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折旧基金实行集中使用。如国家对企业征收能源交通建设基金、预算调节基金和建筑税等,从而使企业实际留用的折旧基金只占70%。二是折旧基金作为投资新建项目或扩建项目的还贷来源,形成折旧基金超范围、多渠道使用。
2.管理型扩张使用。其集中表现为:一是工程预决算上的浪费。有的企业忽视预决算审核工作,将施工安装单位的预决算全部交给建设银行审查。由于建设银行人手少,难以逐项仔细审核,结果应该核减的费用没核减,不该付的费用付了,由此而造成的浪费大约占工程费用的5%-10%。二是投资规模管理上的浪费。部分企业因投资规模管理失控,导致超规模建设,并支付超缴建筑税等。三是投资决策上的浪费。有的企业对技改项目缺少可行性分析,盲目决策上马,造成一些项目半途而废或竣工后产生负效益。四是材料、设备管理上的浪费。在材料设备的采购上,由于招标投标工作未跟上,加上财务管理把关不力,不仅造成材料设备采购成本高,而且形成大量的库存积压。这种管理上的浪费实际上是对企业折旧基金的一种隐形扩张使用。
3.紧缺型扩张使用。其一是由于企业流动资金紧缺而占用更新改造资金,使部分更新改造资金物化为储备资金;其二是因其他专用基金不足而挤占更新改造资金。在现行政策允许更新改造资金同新产品开发基金和大修理基金融通使用的条件下,少数企业宁愿对现有工艺和设备进行大修大补,却不愿花钱更新设备和改造落后的工艺,结果造成大修理费用严重超支,其缺口被迫用更新改造资金弥补。
4.需求型扩张使用。所谓需求型扩张使用就是企业为满足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的需要,将更新改造资金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而进行扩张使用的现象。
5.结构型扩张使用。许多企业在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结构上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即重设备原形零购,轻设备技术更新;重非生产性房屋的重建,轻生产性房屋的重建;重新产品开发,轻工艺技术改造。
6.超前型扩张使用。即指折旧基金在帐面上已形成来源并已安排使用,而在价值上还没有真正补偿的现象。折旧基金的提取是按现有固定资产原值和折旧率为依据的,而折旧基金的价值实现却在销售实现之后。许多企业在作年度更改资金使用计划时,简单地按帐面满收满支,但由于产成品资金积压,造成折旧基金超前使用。
二、抑制折旧基金扩张使用的主要对策
1.从思想上摆正内涵扩大再生产的位置。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央、地方还是企业,一直没有把对原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提到重要的位置,致使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失控,导致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重大规模基本建设,轻技术改造的思想,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道路。
2.从政策上,要区分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折旧基金的提取和使用。对大中型骨干企业因更新改造欠帐太多而资金短缺的,应适当免征“两金”;对新建的大中型企业,可考虑采用加速折旧法,并对这部分折旧基金实行调剂使用等。
3.完善流动资金补充机制。更新改造资金的扩张使用,很多企业都是因流动资金不足而被迫挤占的。因此,要抑制更新改造资金扩张使用,就必须从流动资金不是这个源头入手,建立补充机制。在目前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很理想的情况下,靠企业留利已不能解决问题,而应考虑从销售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补充流动资金。
4.加强固定资产基本折旧基金的管理。企业折旧基金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国家集中的“两金”等,一是企业留用的部分。国家集中的部分也应有计划、有重点地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不能将属于补偿基金性质的“两金”用于扩大再生产。企业留用的折旧基金必须研究建立一套严格、合理的办法来保证用于企业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其一,加强对更改资金的归口管理。对更新改造项目应归口建设银行实行资金收支集中管理,不允许多头使用,以避免搞乱企业的资金渠道。其二,企业扩张使用更改资金的部分,建设银行有权收回集中监督使用。其三,企业的技术改造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要有一个经上级认可的中长期规划。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技术改造客观因素以及预期的经济效果,从中选择最佳改造方案。在此基础上,再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列明正式项目,经批准后施工。其四,更新改造资金应保证有70%用于生产方面的技术改造。
5.改革现行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范围。现行更新改造资金使用范围中的劳保等方面的开支应属于职工福利范围,而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的修缮费用,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会逐渐分离出去。因此,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范围应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原有范围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有限的更改资金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