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设立了一些商店。这些商店通过商品购销活动,保卫了根据地生产和人民群众利益,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办商店离不开会计。本文对边区商店会计作一简单介绍。
一、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
边区的会计人员大都是土生土长、从自办的会计班中培养出来的。
1942年在晋察冀边区银行所在地——河北省灵寿县寨子村,政府贸易管理局举办了一期为时3个月的会计训练班。学员来自边区贸易部门和商店,也有部分青年学生,约40多人。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教室是一个三面有墙、一面敞开的棚房;座位是在石头上搭块木板拼的。生活也很差:粮食是黑豆和高梁,偶而吃上一顿馒头其是改善生活。但大家精神饱满,学习热情高昂,三个月里基本掌握了复式记帐原理和借贷记帐法等会计技术。结业后,学员大都成为会计工作和财贸业务的骨干。
二、对会计技术业务的要求
边区政府对会计技术业务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视,当时有关文件、通知、报告等都有这方面文字记载。主要内容有:
1.要求会计提高理论水平。商店可购买和印刷会计书籍,可以编印与边区会计实际文化水平相适应的辅导材料,将有培养前途的会计工作者调...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设立了一些商店。这些商店通过商品购销活动,保卫了根据地生产和人民群众利益,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办商店离不开会计。本文对边区商店会计作一简单介绍。
一、会计人员的主要来源
边区的会计人员大都是土生土长、从自办的会计班中培养出来的。
1942年在晋察冀边区银行所在地——河北省灵寿县寨子村,政府贸易管理局举办了一期为时3个月的会计训练班。学员来自边区贸易部门和商店,也有部分青年学生,约40多人。当时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教室是一个三面有墙、一面敞开的棚房;座位是在石头上搭块木板拼的。生活也很差:粮食是黑豆和高梁,偶而吃上一顿馒头其是改善生活。但大家精神饱满,学习热情高昂,三个月里基本掌握了复式记帐原理和借贷记帐法等会计技术。结业后,学员大都成为会计工作和财贸业务的骨干。
二、对会计技术业务的要求
边区政府对会计技术业务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视,当时有关文件、通知、报告等都有这方面文字记载。主要内容有:
1.要求会计提高理论水平。商店可购买和印刷会计书籍,可以编印与边区会计实际文化水平相适应的辅导材料,将有培养前途的会计工作者调到会计班培训。
2.要求会计下苦功夫钻研业务,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时,《贸易》半月刊上经常刊登会计工作经验和表扬业绩突出的会计人员。
3.要求会计负责人精通会计业务,熟悉营业情况,积极参加商店民主集中制领导。
4.要求从自己的帐表中练习分析各种数字,研究创造各种表报,改进帐目处理办法;反对临时凑数应付上级、死板拘泥、要什么报什么的雇佣观点。
三、分工
边区商店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总店和分店。总店设会计股,总店分店都有会计员、簿记、出纳等人员。分工是:
会计股长掌握总、分店全面会计工作,参加商店集体领导,负责执行制度、总帐会计分析、统计、收支、估价、技术指导、审核等。
会计员做会计股内部分工作;若在分店,负责整理、分析、统计、设计、指导、审核等。
出纳员负责现金和特种通货(金子、白洋、伪钞、法币、其他根据地钞票)的收支、保管。
簿记员登帐、计算。
四、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
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由边区贸易管理局制定。会计制度包括各店栈应贯彻的会计原则、会计科目、报表编制等。当时是战争年代,允许总店在不与上级制度相抵触下,订立适合自己情况的会计办法,但须店务会议通过,并报上级主管会计人员审定。对于财经纪律,如怎样监督收入、支出和费用,如何计算成本和盈亏等,会计必须精通和坚决执行;非会计人员不能认为这是会计的事而置之不理。
五、会计科目
分资产、负债和损益三大类。资产类包括现金、特种通货、往来、商品盘存等20个总帐科目:总帐科目项下还有明细科目,如商品盘存总帐科目项下有军服器材、医药器材、山货类、粮食类等13个明细科目。负债类有应付费用、借入款、资本、本期损益等13个总帐科目;应付费用、借入款等按发生项目和单位设置二级明细科目。损益类有销货、进货、坚壁费、折旧、利息、经费开支等27个总帐科目;经费开支总帐科目项下有生活费、办公费和特别费三个二级明细科目。生活费归集薪金、伙食和服装三项费用;办公费归集文具、灯油、差旅费等;特别费归集医药、烤火费、房租等。
六、会计报表
有三类:总店向边区贸易管理局半年报告一次的决算表、分店与总店的月报表和分店向总店半年报告一次的决算表。
第一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计算书、经营概况表、意外损失表等10种;第二类包括月计表、营业报告表和经费报告表三种;第三类除包括第一类的10种报表外,还有进货分类表、销货分类表、往来明细表、器具明细表等计16种。可见,当时会计报表较多,侧重项目和数字的罗列,财务分析和文字说明尚无要求。
七、战火中的会计工作
1943年秋收尚未结束,日寇对边区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在不足20万人口的河北阜平境内,驻扎了几万日伪军。敌人搜山、抢掠和烧杀持续了3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商店既要营业,又要和敌人打游击。
阜平恒升号商店是边区贸易管理局的一个大商店。反扫荡一开始,商店把边区政府拨给的现钞装进麻袋让骡子驮着和敌人周旋。休息或吃饭时,会计和民兵轮流在驮钞马附近警戒放哨。由于敌人反复清剿,山路陡峭难行,只好把麻袋秘密坚壁在半山的深草乱石中。会计工作仍要求日清月结。会计报表必须做两套分开携带,为的是打游击中一人牺牲或丢失了帐簿,也能根据完整的报表重新立帐。帐簿是从敌战区买的可以放在衣服口袋里的日记本,上面用钢笔画成帐簿格式,把它装在象战士子弹袋那样的袋子里,系在腰上,人在帐在。恒升号在战火中坚持营业的项目有:用土布到山西换粮食改善部队伙食;把食盐赊销给群众,坚定大家抗战信心。在这样的环境下做生意,会计们尽量做到手续完备,如赊销食盐,村长必须打欠条;发出的土布都有登记和临时购销帐;对按略高于平时价格付给脚户的运杂费,也让当事人和两个以上证明人签字。反扫荡结束后,恒升号商店全体职工包括会计人员,因能在残酷条件下保障军需民用,受到边区政府的嘉奖。